87年前,当日寇侵犯大别山门户霍山时,我们军民一心,同仇敌忾,在霍山这片土地上奏响了一曲壮烈的抗日凯歌—鹿吐石铺大捷。它创造了一个抗日战争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更以其歼灭的日军数量之多而永载史册,是六安也是安徽境内抗战史上的重要篇章。它是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一次成功预演,是中华民族反法西斯战争的有力尝试,是今天我们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的生动教材。
鹿吐石铺大捷发生的背景
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起,日本军国主义的铁蹄开始践踏中国。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11月12日,淞沪战役,后日寇引兵西进,兵分三路进攻南京,随即大举侵入安徽。
日寇侵皖的残暴罪行,罄竹难书。1937年11月23日,日军直扑我省广德,11月30日,日寇侵占广德县城,尔后由广德直趋芜湖。至12月11日,先后侵占了郎溪、宣城、芜湖、当涂。同时日寇为打通华北、华东陆上交通线,发动了徐州会战,安徽成为主要战场之一。其后日军兵分四路大举进攻安徽,至1938年2月2日,日寇先后侵占了全椒、滁县、明光、定远、凤阳、蚌埠。1938年4月24日,日寇攻占和县,4月26日攻占含山,5月14日,攻占合肥。1938年5月9日至6月5日,日寇相继侵占蒙城、萧县、宿县、涡阳、亳县、淮南煤矿、凤台、寿县。仅9个月时间,日军即攻陷安徽8区32县、市,占领宣郎广丘陵、沿江平原、江淮丘陵和淮北平原等大部分地区。日军所到之处无恶不作,给安徽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近200万老人、孩子、妇女、青年死于日军屠杀和战乱之中。1938年6月,武汉会战爆发,为取得进攻武汉的前哨基地,打通大别山至武汉的通道,霍山作为大别山的门户,成为日军西进的首要战略目标。
鹿吐石铺大捷的详细经过
霍山县位于大别山腹地,是鄂豫皖三省之要冲,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日军西侵必经之路。为粉碎日军的图谋,国民党军和省保安团在在霍山鹿吐石铺一带以峽谷陡峭的天然地形为屏障,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分段围歼日军,历时3天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史称鹿吐石铺大捷,它是霍山保卫战中最为精彩的一笔。
战役开始前,国民党132师、138师、37师和省保安4团、5团、8团在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在各战略据点构筑防御阵地。8月28日傍晚,日军欲占领霍山西北方的战略要地秦冲,省保安5团占据秦冲左侧的箱子石山,国民党第132师火速渡过淠河,抢占秦冲右侧的笔架山,秦冲阻击战打响。日军多次冲杀均被击退,伤亡残重。29日,敌军增至2000多人,以飞机和重弹作掩护,向我方守军发起强攻。下午接着对县城狂轰滥炸,在日军炮火无情攻击下,古老的霍山城变为残垣断壁,担任守城任务的37师220团、221团坚守2天后,因减员过半,按计划退守。日寇随即侵占了霍山县城。
8月30日,第132师在淠河左岸黑石渡至戴家河、西河口一带布防,为半边冲之战作准备。9月10日至11日,132师利用半边冲有利地形,夹击日寇的步兵、骑兵,毙敌100多人,同时在城西项家台全歼进犯日军200余人。
9月25日,日军教导队1500多人,由联队长南浦湘吉率领从霍山县城出发,企图抢占由霍山西去武汉的必经之路——鹿吐石铺,从而控制霍英孔道,妄图在大别山区发动全面侵略战争。当时的鹿吐石铺是中间低洼,两边悬崖峭壁的关隘之地,由国民党官兵驻守。
26日,狡滑的日军由县城东门出发想绕过138师的防线,从牛角冲折向西经柳林河、梁家滩再绕道至姚家畈。欲采取迂回战术,兵分两路妄想出其不意地打通交通线。但日本侵略军的如意算盘被识破,当日军走到草场河时,遭到省保安8团一部和韦高振所属游击队阻击,到落儿岭时受到省保安4团二营阻击,西窜至鹿吐石铺时又遇省保安4团一、三2个营阻击。傍晚时分,我军居高临下向敌夹击,日军仓慌逃回古桥畈,后向东南退到姜家大院。恼羞成怒的日军利用重炮向守军猛轰,守军损失惨重,保安4团某排在争夺回龙头岩时全部壮烈牺牲。随着战局吃紧,驻扎在新铺沟的171师派1022团火速前来驰援,到达烂泥坳时兵分三路增援。战斗打响后,东、中两路立即投入战斗,保安8团及游击队快速将南浦湘吉部击溃。27日拂晓,守军526团赶至五桂峡增援,炮轰姜家大院。中午,日军分三路逃窜,西路窜到马家岭被526团迎头痛击,退回到鹿吐石铺外河滩又被1022团三营伏击,仅数十人逃跑;北窜之敌逃到仙人冲被138师阻击,折向洪家冲,被1022团二营伏击;东窜之敌由曹家河涉水而逃,被138师歼灭。至此,西犯日军大部被歼,南浦湘吉收拾三路残兵仅剩百余人狼狈逃回县城。
28日晨,贼心不死的日军由六安派兵赶来增援,行至打鱼冲时被省保安8团阻击。此时随着鹿吐石铺一带守军兵力的增强,在霍山尝尽了苦头的日军知难而退,于10月13日全部撤离霍山。此后,日军再也没敢进犯霍山城半步。
鹿吐石铺大捷的重要意义
山河不会忘记,浩气自当长存。历史转眼过去80多个春秋,如今我们站在历史的瞭望塔上,回望那段生灵涂炭民不聊生血火淬炼的岁月,不仅是为了铭记英勇的战斗,更是为了从抗战精神中汲取力量,照亮民族复兴的新征程。
(一)鹿吐石铺大捷是激发广大民众爱国热情的人民战争。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发表通电,号召全民族抗战。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1937年7月23日,毛泽东同志发表《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提出全国军队和人民总动员,以抗战争取民族自由解放。指出为打败日本侵略者,必须武装人民,动员全国人民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有知识出知识,改良人民生活,实行抗日的民族团结,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早在1938年初,霍山民众动员委员会就已经成立,下设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抗日工作团,在山区建立根据地,提出“保卫家乡”的口号,开办夜校,组织儿童抗敌联合会、妇女服务队和各类抗敌协会,将民众组织起来开会、唱歌、演戏、写标语、出板报,准备给敌人以迎头痛击。
鹿吐石铺战役的辉煌战绩,是国民党138师、171师和安徽省保安8团、保安4团等全体官兵浴血奋战的结果,更是军民团结同仇敌忾抗击日寇的人民战争的胜利。家住鹿吐石铺的铁匠刘显文凭一人之力打死一日本兵,烂泥坳群众万习斋、万世动、曹灼友、舒自忠及小学教师戴克美、农民王国才等人主动协助攻守,前后历经三日。特别是26日夜间,171师1022团因消耗子弹过多身陷险境,团长吴良弼急令万习斋等连夜征招民工50名,以急行军之姿态,往90里外的黄栗杪军械仓库取运子弹100箱。号令一出,不到半小时,竞得到民工200余人。他们分成两组,一运一接,自26日半夜1时出发,至下午2时,即将100箱子弹运到,确保了战斗需要。
日军取道六霍、进攻鄂豫、包围武汉之时,受到国民党左翼兵团正面阻击,地方游击队深入敌后袭击,地方武装和人民群众积极参战支前,使入侵日军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在战斗激烈的三日,我方官兵凡能拿枪者皆奔赴前线,连马童、炊事兵等亦无例外。二千余人的军队饭食,均为当地老百姓主动供给。老人及妇女终日在家烧锅做饭,丁壮者则轮番运送茶水、饭菜到前线去。这对于当时居民分散,物质条件极为缺乏的霍山地区来说,尤为难能可贵,彰显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英勇抗争的民族气节。
(二)鹿吐石铺大捷是对日作战中以少胜多的经典之战。
1938年9月25日至27日,日军教导队1500余人企图打通霍山到武汉交通线,国民党军138师、171师和省保安4团、8团,在霍山人民大力支持下,占领战略要地,在落儿岭、鹿吐石铺、黑石渡、仙人冲一带设下埋伏,分段围歼日军,切断日军的退路,共毙敌1370余人,俘敌数十人,缴获重机枪30挺,投掷筒52牧,38式步枪385挺,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历时3天取得重大胜利。另在此前的秦冲阻击战歼灭敌人100多人,半边冲之战歼敌200人余人,项家台之战又打死敌人200多人,至此在霍山共计消灭日军近2000人。
鹿吐石铺一役,封堵了日军企图走大别山腹地西去武汉的通道,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扭转了大别山区抗日战争的走向,提振了皖西人民抗战的信心。同时我们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国民党爱国官兵伤亡410多人,其中保安8团邬松奎团长壮烈牺牲,保安4团某排在黄排长带领下全部阵亡在龙头岩,赖刚旅某排在鸡笼山全部阵亡。但回顾六安乃至安徽的抗日战争历史,鹿吐石铺之战始终是一次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的代表,是安徽抗战史上战果最辉煌的一次战斗。
(三)鹿吐石铺大捷是正义战胜邪恶的爱国之战。
日军侵犯的残酷暴行随处可见,所到之处无恶不作,邪恶铮狞的本性暴露无疑。他们将快成熟的庄稼当马料,把活人当枪把练习射击,进城后更是烧杀奸掳,无恶不作,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频繁对城乡进行狂轰滥炸和惨无人道的大屠杀,犯下了滔天的罪行。古老的霍山城被日军夷为瓦砾,城门塌陷,被轮奷至死的妇女暴尸街头。顺河街数百间草房被烧,街道房子被毁,老百姓的财物被抢窃一空。连续数天的屠城,没有逃出城的孤苦人员死在日军的屠刀之下,护城河上漂浮着无辜被杀害的老百姓的尸首,城内烈火硝烟遮天蔽日。
早在1938年2月11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反侵略大会上发表演说指出:“现在有三个反侵略的统一战线:中国的统一战线,世界的统一战线,还有一个是日本的统一战线……这三种统一战线,正如日初升,向着日益巩固日益扩大的方向走去,最后的胜利必属于我们。”这一著名论断展现了正义必胜的坚定信念。在危急关头,我们以民族大义为重,各派势力团结起来,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用血肉筑成新的长城,用正义战胜了邪恶,赢得了这场爱国之战的胜利,谱写出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反侵略的正气歌。
(四)鹿吐石铺大捷是中华民族反法西斯战争的有力尝试。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积极联络各国进步人士,凝聚国际反法西斯力量,1935年共产国际提出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毫无疑问,我们的对日战争就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1938年的日本是资本主义强国,国力雄厚、武器装备精良,而彼时的中国,贫穷落后则是其代名词。为阻击日军西进,霍山军民团结一致,宋希濂第71军、冯治安77军和省保安5团等在但家庙、舒家庙、青山、下符桥、黑石渡、戴家河一带发动的系列抗击日本侵略军的英勇斗争,史称霍山保卫战。我们以相对落后的武器装备战胜了经济实力和军事装备远比自己强大的日本帝国主义,增长了国人的志气,是反法西斯战争的有力尝试。
鹿吐石铺大捷迫使日军残部溃逃,直至10月13日完全撤离霍山,自此再也没有入侵霍山城半步。日军侵略军欲打通“霍英孔道”的侵战计划彻底失败,武汉西线防御压力骤减,取得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局部胜利。
面对经济实力和武器装备占明显优势的日军,霍山军民表现出团结一心抗御外侮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每次与日军作战,抗日部队在前线冲锋陷阵,后方群众全力支持,踊跃搬运子弹物资,供应饭食和茶水,表现了中国人民强烈的斗争精神和爱国觉悟,为皖西为安徽乃至全国抗战的胜利树立了榜样。鹿吐石铺一役绘就了一部荡气回肠的英雄史诗,是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一次预演,是反法西斯战争的有力尝试。
结 语
日军的铁蹄踏入霍山,鉴于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失道寡助我得道多助的矛盾特点,国民党军队在正面积极设防,中共地方党组织、县动委会和抗日工作团积极响应,地方自卫军、当地游击队闻风而动,积极参加抗击日寇的战争,取得了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为铭记这段风云跌宕的抗战历史,早在1940年7月,霍山各界人士自发地在城北抗日阵亡将士墓地捐资修建了一方碑刻,以告慰烈士英灵,长存浩然正气。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是团结御侮、共御外敌的精神丰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我们回望抗日战争的血火岁月,不是为了延续仇恨的锁链,而是要在英雄的丰碑前重铸和平的信念,在历史的镜鉴中凝聚前行的力量。那穿越时空的爱国情怀,那百折不挠的民族气节,那薪火相传的奋斗基因,正是新时代赶考路上六安人民最深沉的力量源泉。今天回顾抗战胜利的历史能进一步激发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凝聚起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磅礴伟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