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共六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

欢迎访问中共六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市情概览 > 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




   近年来,六安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党中央精神,紧紧围绕一产“两强一增”行动,提出实施农业特色产业提档升级“138+N” 工程和农业提质增效“6969”工程, 以茶为媒, 统筹山水、物产、文化资源,不断提升六安茶谷产业融合水平、淠淮生态经济带特色种养水平、江淮果岭品牌价值水平、西山药库市场开拓水平,致力老区绿色振兴,推动农业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加快发展。

   全市茶产业开发利用进入发展快车道。初步形成以六安瓜片为首,霍山黄茶(黄芽)、舒城小兰花、金寨翠眉、华山银毫“五朵金花” 争相怒放的发展格局。截至2022 年底, 全市茶园面积 79.3 万亩,茶叶产量4.26 万吨,一产产值47.21 亿元,综合产值169.07 亿元,位居全省前列。“六安茶谷”品牌价值达 527.84 亿元、“六安瓜片” 品牌价值达 168.38 亿元、“霍山黄芽”品牌价值达 80.72 亿元,分别居2021 年“中国区域品牌价值评价信息百强榜单”第 3 位、第 21 位、第48 位;“六安瓜片”“霍山黄芽”连续3 年荣登“中国区域品牌价值评价信息百强榜单”。全市 (茶叶类) 中国驰名商标3 个、中华老字号品牌 1 个、安徽品牌产品 10 个、安徽省著名商标37 个。从事茶叶种植人员60 万余人、茶叶加工人员近8 万人、茶叶销售人员5 万余人,年人均增收超1200 元。市县各级立足六安茶产业核心区的资源优势,稳步推进项目建设,提升六安茶谷乡村旅游环线品质,为乡村振兴夯实了基础。

   江淮果岭近年来依托六安市水果产业基础和品牌区位优势,积极探索桃、葡萄、猕猴桃、蓝莓等水果产业提档升级、提质增效,建立“江淮果岭·十里果乡”示范基地、实施400 亩省级高标准化桃示范园, 争创国家级高标准化桃示范园,全面推进和推广江淮果岭发展规划及水果质量标准和栽培技术规程,深入实施品种优良、绿色防控、机械操作、水肥一体化等项目。同时将林果产业与大别山红色旅游、九十里山水画廊、“312” 长廊有相结合,举办各类花果类节庆活动,培育集林果种植、采摘、加工、林业生产体验等于一体的林田综合体,实现“ 增绿” 创新。截至2022 年底, 江淮果岭区域水果种植面积37.3 万亩,产量41.68 万吨,一产产值30.71 亿元,全市水果种植面积、产量在全省排名第3 位。各类水果经营主体(含散户) 3066 家,桃经营主体(含散户) 2000 余家,其中规模 1000 亩以上的 16 家, 500~1000 亩的40 家,500 亩以下的1950家。从事桃产业种植生产经营人员5 万余人,桃产业振兴带动江淮果岭区域人均增收1500 元以上。江淮果岭的水果产业发展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六安市是安徽省中药材主产区之一,西山药库区域中药材资源丰富、门类齐全、品种繁多、蕴藏量大。全市共有药用植物1866 种,霍山石斛、灵芝、断血流、茯苓、黄精、天麻等6 个品种位列“十大皖药”,数量全省最多,其中霍山石斛已成功载入2020 版《中国药典》,获评“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近年来, 六安市抢抓机遇, 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加快“西山药库”建设为抓手,推动中药产业为统领, 依托资源优势,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优化环境, 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与引领作用,推进中药产业走专业化、规范化、规模化的产业发展路径。初步形成一批规模化、规范化的中药材生产基地,涌现一大批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业企业。截至2022 年底,六安市中药材总面积约 30 万亩, 种植面积约20.66 万亩,产量约21.99 万吨,面积、产量均列全省第三位,年产值达到111.77 亿元, 带动全市 30.71万药农稳定增收,中药产业不仅是不可多得的特色产业,更是契合实际的富民产业。随着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西山药库”建设将成为山区实现“ 产业兴旺” 的破题关键。

   淠淮生态经济带区域稻虾综养面积达 135.23 万亩、产量 13 万吨、产值 69.55 亿元,市县各级围绕淠淮沿线稻虾产业和交通水利配套设施,着力打造产业带、生态带和安全带。着力推进霍邱县、金安区、裕安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绿色食品加工园区建设,聚焦蔬菜、水产等2 大优势主导产业,积极构建以农产品加工带动基地建设、商贸流通、品牌打造的全产业链蔬菜、小龙虾项目。

(市一谷一带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