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共六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

欢迎访问中共六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史志研究 > 抗战烽火

抗日名将田守尧:青春热血铸丰碑​

发布时间:2025-09-17 14:50:33 审稿:宣传教育科 作者:裕安区委史志室 孙永胜 浏览:799 次
【字体大小: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在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里,无数中华儿女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英雄赞歌。田守尧,这位从安徽六安走出的抗日名将,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以短暂而辉煌的一生,展现了坚定的革命信念、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无畏的牺牲精神,从大别山的青松到黄海的波涛,田守尧用生命书写信仰、用热血诠释忠诚。

一、红军岁月:长征路上的铁血淬炼

1915年,田守尧出生于安徽六安县新安集(今裕安区新安镇)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贫困和压迫如影随形,田守尧的童年充满了艰辛与磨难。然而,艰难的生活并没有磨灭他对光明的向往,反而铸就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

1930年4月,年仅15岁的田守尧毅然参加了六安县第八区第四乡的少年先锋队,从此踏上了革命的道路。1931 年,他所在的少先队参加了毛正初等领导的河西农民武装暴动,这次暴动的胜利,为建立六安县河西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在斗争中,田守尧第一次经受了革命战争的严峻考验,也更加坚定了他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决心。同年12月,田守尧正式加入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开启了他波澜壮阔的军事生涯。

1932年,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田守尧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一名普通战士逐步成长为班长、排长。由于他在战斗中表现英勇顽强,多次立下战功,受到了军首长徐海东等的高度赞赏,被提拔为军部交通队指导员,后又升任营长。在鄂豫皖反“围剿”斗争中,田守尧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军事才能。

1934年11月,按照中革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的指示,田守尧随红二十五军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踏上了艰苦卓绝的长征之路。在长征途中,田守尧所在的红二十五军经历了无数次战斗,他始终冲锋在前,为部队的胜利突围和战略转移立下了赫赫战功。

红二十五军行进至陕南庾家河地区(今丹凤县)时,遭遇国民党庞炳勋等部的猛烈攻击。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田守尧表现出色,战后他因功升任二三三营营长。1934年12月,中共鄂豫皖省委改为鄂豫陕省委,1935年4月在陕西葛牌镇召开省委扩大会。田守尧凭借在战斗中的卓越表现和坚定的革命信念,当选为省委常委,积极参与创建和巩固鄂豫陕苏区的斗争。

为了策应党中央和红一、四方面军北上抗日,红二十五军主力继续西征。当部队行至甘肃泾川河时,遭遇了国民党马鸿逵部的重兵阻击。在这危急关头,红二十五军政委吴焕先英勇捐躯。田守尧临危受命,率二二三团二营与马鸿逵的三十五团展开了殊死搏斗。他身先士卒,带领战士们奋勇杀敌,最终击毙敌团长马开基,成功掩护全军安全渡过泾川河。这场战斗创造了红军一个步兵营歼灭一个骑兵团的光辉范例,极大地鼓舞了红军战士的士气。

1935年9月18日,红二十五军历经千难万险,胜利到达陕北,在陕西延川县永坪镇与红二十六军、二十七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田守尧被任命为七十八师师长。同年 11月3日,中央红军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红十五军团编入红一方面军建制。在毛泽东和彭德怀亲自指挥下,中央红军和红十五军团携手并肩,取得了直罗镇大捷,全歼东北军一 O九师和一O六师一个团。田守尧在战斗中表现英勇,歼敌有功,11月30日参加了党中央在杨家岭召开的祝捷大会。

1936年2月,红一方面军组成“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准备东渡黄河,进军山西。田守尧指挥的七十八师作为第二梯队,在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3月19日,他率七十八师配合七十五师攻占文水县城,掩护军团机关安全渡过黄河。从3月18日至4月14日,七十八师远出晋西北,转战于介休、汶水、汾阳等 13个县境,行程一千余里,歼敌两个团,有力地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政治影响。东征胜利后,田守尧又马不停蹄地参加了西征。在回师途中,他敏锐地抓住战机,指挥部队攻克安边、盐池两县城,再次受到彭德怀的嘉奖。此后,田守尧赴延安红军大学学习,西安事变后结业归队,继续为革命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抗日烽火:敌后战场的浴血奋战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田守尧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三四四旅第六八七团副团长,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战役。9月25日,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奉命赶往平型关设伏。在三四四旅部分部队因洪水阻隔未能及时赶到的情况下,田守尧率领六八七团协同友军,先敌赶至平型关,并占领蔡家峪至韩家湾一带阵地。在一一五师统一指挥下,负责断敌退路和阻敌援军的任务。

当位于伏击圈尾部的田守尧见日军全部通过蔡家峪,大半部分钻进小寨村的峡沟时,他敏锐地抓住战机,及时下令攻击。在他的指挥下,六八七团三营九连副连长郭春林打响了第一枪,随后山沟里立即响起了激烈的枪声、手榴弹爆炸声和八路军震耳的喊杀声。突如其来的袭击打乱了日军二十一旅团二十一联队第三大队和辎重队的行军序列。田守尧带领部队冲向敌人,与敌人展开近距离搏斗。

在战斗中,田守尧不幸被日军机枪扫射中弹负伤,但他不顾伤痛,躺在担架上仍坚持指挥战斗。他的英勇行为极大地鼓舞了战士们的士气。最终,平型关战役取得了重大胜利,打破了 “日军不可战胜” 的神话。战后,八路军总部代参谋长左权来电表彰田守尧,电文为:“687 团副团长田守尧,在平型关大战中果断机动,身先士卒,奋不顾身,身负重伤。”

1938年春,田守尧任第六八七团团长,参加晋东南反 “九路围攻”。在张店阻击战中,田守尧率军占领高平、长子县间张店公路东侧文王庄和公路西侧之高地,担负截击公路西段日寇退路的任务。面对装备精良、来势汹汹的日军,田守尧指挥部队勇猛善战,顽强地阻击敌人。战士们在他的带领下,奋勇杀敌,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经过激烈的战斗,田守尧出色地完成了阻击任务,为晋东南反“九路围攻”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1939年后,田守尧先后任第三四四旅副旅长、八路军第二纵队新编第二旅旅长、第五纵队第二支队司令员。1940年,奉命率部南下华中支援新四军,参与创建苏北抗日根据地。到达华中后,原部队改为八路军五纵队二支队,田守尧被任命为支队司令。在黄克诚的率领下,他与彭明治的苏鲁皖抗日支队穿越运河、盐河日军封锁线,进入苏北,配合新四军攻克曹甸、车桥等地,掌握了苏北抗日战场的主动权,完成了党中央交给的东进抗日,增援新四军,发展华中,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的任务。

1941 年皖南事变后,八路军第五纵队二支队改编为新四军三师八旅,田守尧仍任旅长,同时兼苏北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八旅担负着盐城以北、灌云、涟东、淮安以东地区抗日、打伪和反顽的艰巨任务。

当时的盐阜地区,社会秩序混乱,日伪军经常出动 “扫荡”,烧杀抢掠;土匪恶霸横行乡里,无恶不作;国民党顽军也不时下乡骚扰,人民群众苦不堪言。田守尧根据师首长的指示,指挥部队首先打击日伪军,剿除土匪恶霸,安定民心。1941年2月15日,他指挥部队将盘踞在季家圩的600余土匪全部歼灭,随后又指挥各团先后对民愤极大的反动地主武装和土匪进行镇压,有力地打击了地方恶势力,稳定了社会秩序。

同年9月,田守尧指挥部队攻克日伪郑潭口据点,歼敌 600余人,拔除了日伪插入盐阜、淮海两个根据地之间的钉子,沉重地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1942年初,苏北日军为了应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形势,开始修筑公路,增设据点,不断向盐阜区 “蚕食”,加紧推行 “清乡”、伪化;盘踞在曹甸、凤谷村地区的国民党顽军韩德勤部,也不时出动,扰乱根据地。田守尧根据师首长的指示,在实行练兵、生产、精简的同时,积极开展对敌斗争,保卫了根据地。1942年1月,三师在阜宁县西北孙何庄举行军政大检阅,日伪军1000 余人分两路向其进犯,企图破坏大会,袭击根据地。田守尧指挥部队多次击退敌人的进攻,在敌人施放毒气时,仍顽强坚守阵地,出色地完成了阻击任务,保证了检阅大会的顺利进行。

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田守尧善于团结干部和密切联系群众,重视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他带领战士们积极开展群众工作,宣传党的抗日政策,发动群众参与抗日斗争,使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他注重部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使第八旅成为一支能征善战、纪律严明的抗日劲旅。

三、小沙东海战:碧海丹心的永恒绝唱

1943年2月,为了迎接抗日战争大反攻的需要,中共中央决定抽调一批团以上干部到延安学习深造,田守尧便是其中之一。3月16日,田守尧与新四军三师参谋长彭雄等51名干部,化装成商人,乘坐一艘民用帆船,从盐河口出发,准备经海路前往延安。

然而,命运却在此时给他们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3月17日凌晨,当船行至小沙东海面时,与日军巡逻艇遭遇。面对突如其来的危险,田守尧和战友们毫不畏惧,迅速做好了战斗准备。尽管随身的武器也只有驳壳枪和手枪,且还有不少女同志,但他们都是身经百战、意志顽强的革命者,心中充满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战斗打响后,田守尧不顾一夜晕船带来的不适,迅速投入到战斗指挥中。他原本要去布置战斗,却被彭雄等人阻止,但作为军事主官,他坚定地命令大家做好战斗准备。在战斗中,八旅二十三团政治处主任程世清机智地将日军小队长推落海中,并投出手榴弹,给敌人以沉重打击。然而,日军巡逻艇很快反应过来,凭借着先进的武器装备,向帆船展开了疯狂的扫射。船头和船尾都被打满了子弹洞,指导员老马等9人不幸牺牲,彭雄也身负三处重伤。

面对敌人的猛烈攻击,田守尧冷静地分析战场态势,命令队员们暂停射击,赶紧把彭雄抬入船舱包扎,他和几个营长留在甲板上与敌人对峙。敌人见久攻不下,便用喇叭喊话,威胁新四军放下武器。但彭雄在船舱里愤怒地大吼:“坚决不投降,除非把我们打死,绝不做俘虏!” 甲板上的队员们也毫不退缩,不停地向日军射击。

在战斗过程中,田守尧的妻子陈洛涟,这位坚强的女战士,冒险在船尾焚烧文件,不幸中弹倒在血泊中。尽管遭受了巨大的悲痛,田守尧依然顽强地指挥着战斗。下午4时许,日军巡逻艇因畏惧新四军的拼死抵抗,终于悻悻掉头返回岚山头据点。此时,海风刮起,田守尧立即命令船老大起锚北行,试图摆脱敌人。

然而,命运再次对他们露出了狰狞的面目。当帆船行至赣榆小沙东海面时,日军又开来了三只巡逻艇,迅速追上了木船,并对其展开了更加猛烈的攻击。田守尧迅速判断战场形势,他深知帆船速度不如敌艇,但比敌艇吃水浅,只要靠近海岸,就能拉开敌我距离,争取到登岸脱险的机会。于是,他果断命令转舵驶向岸边。

黄海近岸多为滩涂,船最终搁浅在一个浅滩上,离岸一丈多远,再不能向岸上靠拢。此时,潮水正在上涨,汹涌的浪头不断冲击着岸边,水逐渐往上涨,敌人也一步步逼近。在这危急关头,田守尧下令将携带的文件销毁,然后迅速组织大家上岸,以保全自己,打击敌人。他转身进舱想搀扶彭雄出来,却发现彭雄已经牺牲。悲痛万分的田守尧,立即冒着敌人密集的火力,搀扶着受伤的妻子陈洛涟跳入海水,第一个向岸边冲去。其余的人也都跟着他跳下水,向岸上走去。

敌人见新四军试图上岸,便用六挺机枪和几十条步枪,构成交叉的火力网,封锁着上岸的去路。子弹像雨点般落在海水上,射在人身上。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陈洛涟一手挽着田守尧的胳膊,一手握紧拳头振臂高呼:“同志们,是到为革命牺牲的时候了!” 他们俩边喊边往岸边冲,不幸的是,两人刚走出数米远,突然滑入一个深水漕。就在沉没的一刹那间,田守尧骤然挥手,做了个阻止后面队伍跟进的动作。

田守尧和陈洛涟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为身后的战友们树起了一座航标,使他们得以化险为夷。最终,脱险的35名队员,由八路军滨海军区护送过境,继续奔赴延安。而田守尧、陈洛涟夫妇和彭雄等16名新四军将士,却永远地长眠在了这片黄海海域,他们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那一刻,田守尧年仅28岁,陈洛涟年仅24岁。

田守尧牺牲后,延安《解放日报》发表了他英勇牺牲的消息及同他一起出生入死共同战斗过的同志们所写的悼念文章。同年9月,盐阜区人民怀着悲愤和敬仰的心情为他修建了雄伟壮观的纪念碑。在举行纪念碑落成典礼时,新四军三师师长黄克诚和副师长张爱萍分别写了挽词,高度评价了田守尧烈士的功绩和品格。黄克诚的题词是:“彭雄、田守尧两同志为我军优秀的高级指挥员,对党忠诚,作战坚决勇敢,战争与工作经验均极丰富。此次海上遇敌,奋勇指挥作战壮烈牺牲,真是重大损失。彭、田及遇难指战员英勇果敢顽强作战的精神,永垂青史,作为后死者之模范”。张爱萍的题词是:“追悼彭、田同志,就要学习彭雄同志作战的勇猛精神!就要学习田守尧同志为革命斗争十余年的坚决精神!”

2014年9月1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田守尧被列为国家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

今天的裕安,青山依旧、碧水长流,田守尧烈士以生命践行的初心使命,早已化作红色基因,深深融入这片土地的血脉——它是纪念馆里定格的历史光影,更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砥砺前行的精神灯塔。他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丰碑上,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