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共六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

欢迎访问中共六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史志研究 > 党史研究 > 党史大讲堂

六霍起义的英雄精神及其时代价值

发布时间:2019-05-14 15:31:16 审稿:市委史志室 作者:张启静 浏览:11966 次
【字体大小: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什么是英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近代以来,一切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而牺牲的人们,一切为中华民族摆脱外来殖民统治和侵略而英勇斗争的人们,一切为中华民族掌握自己命运、开创国家发展新路的人们,都是民族英雄,都是国家荣光。”在革命战争年代,皖西一大批革命者为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抛头颅洒热血,他们是皖西大地的英雄。今年是六霍起义爆发90周年,我们回顾六霍起义的英雄精神,思考其时代价值,不仅对于缅怀六霍起义的英烈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弘扬英雄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教育激励六安老区人民在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开创新事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六霍起义的基本概况

 90年前,在鄂豫皖边区爆发了震动全国的三大武装起义之一的六霍起义,时间从1929年5月起,以霍山诸佛庵民团起义、六安武陟山农民暴动及南庄畈六保联络自卫团起义拉开序幕,至1929年11月六安中心县委领导的以六安独山暴动、霍山西镇暴动为全面爆发,到1930年4月以六安、霍山为中心皖西各地爆发的数十次武装起义为标志,六霍起义获得全面胜利。这次起义以农民武装起义为主体,民团兵变相配合,是鄂豫皖边区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武装起义。起义胜利后,在六安、霍山、霍邱、英山、潜山、舒城等相毗连地区,初步创建了东起淠河,西接商南,南抵金家铺、水吼岭,北至白塔畈、丁家集,南北200多里、东西100多里、人口40多万的皖西革命根据地,形成了大别山的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后来,皖西北革命根据地与鄂东北革命根据地、豫东南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当时仅次于中央苏区的全国六大革命根据地之一。皖西也因此成为了全省土地革命运动的中心地区,党在安徽领导土地革命斗争的主要地区。起义胜利后创建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三师,与黄麻起义后成立的红三十一师和立夏节起义后成立的红三十二师被称为鄂豫皖地区的三支主力红军,并于1930年春三支军队合编为红一军,直属中央军委指挥。1931年1月,红一军与红十五军合编为红四军。同年11月7日,红四军与同红二十五军又组建成红四方面军。红四方面军是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三大主力红军之一。因此六霍起义所诞生的红三十三师是红一军、红四军和红四方面军的重要源头。正因为此皖西被称为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

 然而,在血雨腥风的战争岁月,任何一次革命斗争,都需要付出巨大代价。六霍起义的巨大成功,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极大震惊和恐慌,于是蒋介石调集大批武装力量对皖西革命根据地进行疯狂反扑,加之李立三、王明等“左”倾路线当时在皖西的推行及后来张国焘的大“肃反”政策,导致这次武装起义中的很多领导人及革命者先后牺牲或惨遭杀害,他们中的杰出代表有方英(牺牲时26岁)、舒传贤(牺牲时32岁)、周狷之(牺牲时27岁)、刘淠西(牺牲时28岁)、刘仁辅(牺牲时45岁)、朱体仁(牺牲时25岁)、徐育三(牺牲时25岁)、车厚桥(牺牲时24)、毛正初(牺牲时30岁)、吴干才(牺牲时23岁)、许希孟(牺牲时26岁)等等。这些发动六霍起义的皖西革命早期领导人和早期党员领导干部在皖西革命早期几乎牺牲殆尽,他们没有能够看到天安门升起的五星红旗。六霍起义英烈们为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浴血奋战,壮烈捐躯,上述英烈牺牲时的平均年龄只有28岁。多么年轻的生命!他们是多么的伟大!他们是我们的民族英雄。

 

 二、六霍起义的主要英雄精神

 是什么样的力量能够促使六霍起义英烈们为了革命不顾生命铤而走险呢?在他们身上究竟蕴藏着什么样的英雄精神呢?我想他们在身上至少体现有这几种英雄精神。

 1.追求光明的进取精神。六霍起义英烈们最为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他们都青春年少,正值花样年华,但都努力向上,热爱学习,接触新思想,积极追求光明。中共六安中心县委书记、六霍起义主要领导人舒传贤,父亲去逝早,家境贫寒,15岁才开始上学。但他勤奋学习,边干活边读书,只用1年就读了同龄人3年才能读完的书,并成绩名列前茅,4年后考取了在省城安庆的安徽省甲种工业学校。在校期间,他积极进取,接触马克思主义新思想,参与筹备成立了安徽省学生联合会,22岁当选为省学联会长,参加并领导了安徽学生爱国运动,成为安徽学生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此后,他孜孜不倦寻求强国之路并为之奋斗终身。中共六安中心县委常委、六霍起义总指挥部政治主任周狷之,出生豪绅地主家庭,家境殷实,深受五四运动先进思想影响后,18岁就参加了安庆六二学潮、反对省议会贿选和反对曹锟贿选总统等斗争,还曾在卧室张贴“反对封建旧礼教,建设民主新家庭”的对文,毁家纾难,公开反叛自己的封建剥削阶级家庭。在他教育和动员下,他的妻子、弟弟、弟媳和家里的长工纷纷投身革命。

 2.对党忠诚的执着精神。六霍起义英烈们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矢志不渝为理想奋斗,在生死考验面前,视死如归,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周狷之在敌人的利诱、威胁和拷打下,信念坚定,不为所动,还慷慨咏诗“头颅抛千斛,风雨憾孤舟。宁为革命死,不作阶下囚!”敌人听说周狷之是个孝子,抓其母亲逼其就范,周狷之却安慰老母亲道:“妈,我们共产党就像大地上的巴根草,节节生根,他们斩了我这一节,其他节照样生根,将来的胜利一定属于我们!”临行前,他高喊口号,从容就义。1930年秋,六霍赤卫师师长车厚桥在龙门冲战斗中不幸被捕,在被押送六安途中,他高喊“不投降、不自首、不叛党”。路过家门时他叮嘱家人说:“在共产党的领导下,20年后革命一定成功!”敌人用尽各种酷刑,又以高官厚禄相许,都没能动摇他的革命意志,最后敌人黔驴技穷,惨无人道地用十几根大铁钉,将他钉在六安城门上示众。车厚桥还痛斥敌人的罪行,并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最后英勇就义。这就是六霍起义英烈身上所体现的最震撼人心的忠诚真性,他们用生命诠释了信仰的力量,用信仰铸就了忠诚之魂。

 3.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六霍起义的英烈们虽然当时都很年轻,但是他们勇于开拓,敢闯敢试,敢为人先,这种精神有力地促成了六霍起义的成功。1929年10月,中共六安中心县委成立后,决定当年举行秋收起义。中央巡视员方英和舒传贤等中心县委成员善于观察思考,发现六安独山、西河口、郝家集和霍山西镇等地农民运动基础较好,革命要求强烈,离六安较远,敌人力量较薄弱,境内多山,便于回旋,也便于商城红军接应,又有三四十名党员骨干活动于此,恰巧赶上当年欠收,农民吃粮困难,社会极不稳定。遂将起义地重点放在上述地区,而没有按照惯例选取攻打六安县城,避免了“城市中心论”带来的巨大损失甚至牺牲。秋收起义原定11月中旬,但六安三区二乡农协常委何寿全等3人于11月7日夜被捕,《农会花名册》被搜去,党和革命处于极大危险之中,若不果断行事,革命就会遭受损失,起义也会流产。中心县委领导人周狷之等与在独山的党和农会组织负责人紧急磋商后,果断决定提前于11月8日举行暴动,同时向在霍山开展农民运动的中心县委书记舒传贤报告。独山暴动打得敌人措手不及,遂获成功。在独山暴动推动下,郝家集、龙门冲、落地岗、古碑冲、南庄畈、七邻湾和霍山西镇、桃源河、黑石渡、诸佛庵及六安徐家集民团相继暴动。这种勇于开拓、敢闯敢干的创新精神最终促成了六霍起义的节节胜利。

 4.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在中国共产党成长初期,国民党反动派力量异常强大情况下,六霍起义能够获得成功至关重要的因素就在于无数革命志士和广大群众的坚韧不拔、机智勇敢、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车厚桥自幼习武,足智多谋,武艺高强,能倒立行走,双手使枪。他投身革命后,为革命出生入死,奋勇杀敌。在六霍起义中,他立下了赫赫战功,仅在1930年几个月时间,车厚桥就率赤卫师先后夜袭落地岗,包抄大埂店、独山寺,巧取龙门冲,大战柳树店,威震皖西。河西暴动领导人毛正初,在六霍起义中先后组织领导了徐家集民团兵变、河西农民起义,历任六安四区红军游击大队长、六安县独立团长、六安县游击师长、赤卫军总指挥、皖西北军委常委等职,开创了六安河西红色区域,打红了皖西半边天。六安中心县委委员朱体仁在诸佛庵民团起义中,机智混入民团,取得发动道会门“红学”头目陈乾士信任,在一次饭局上将陈乾士灌醉后,佯装不会用枪,利用教他使用手枪之机,将陈乾士一枪除掉,还带领进步团丁缴获“红学”武装30余人枪械,接着又消灭了前去“调查”的县自卫团十几人武装。

 5.敢于担当的敬业精神。六霍起义英烈们在错误面前敢于坚持真理,在危难时刻敢于扛起责任,在关键时刻义无反顾地担起重任,这正是他们心中有责、敢于担当敬业精神的集中体现。1927年10月底左右,六安特区委书记胡苏明等抵制了中共安徽省临委强令六安立即举行武装起义的“左”倾盲动主义错误,胡苏明被开除党籍并被撤职。1928年秋,六安县委书记王逸常抵制了省临书记尹宽强令六安举行起义的“左”倾盲动主义错误。这两次抵制行动的成功,使六霍起义免蹈固始大荒坡起义失败的覆辙。1930年秋,舒传贤抵制李立三“截断长江,打到武汉过中秋”的“左”倾冒险计划,冒着自己受处分的风险,解散了六霍暴动总指挥部,停止攻打武汉的冒险行动,率中心县委、六霍两县部分干部、赤卫队员、少先队员3000余人和避难群众万余人转移到商南根据地,避免了与敌人死打硬拼、全军覆没的恶果,保存了革命有生力量。后来他到中央汇报工作时,又大胆揭露李立三错误路线给皖西革命造成的巨大损失。1930年,建设苏区时舒传贤因工作繁重,战事紧张,生活极其艰苦,患上了肺结核病,经常吐血,身体极度虚弱,但他仍夜以继日地工作,拖着病体到前线指挥战斗。一次,他正在前方指挥作战时,突然吐血不止,大家要送他到红军医院治疗,他说:“红军医院医生少,床位少,药品少,伤病员多,我这点小病算什么呢!”他刚回到驻地休息,可看见办公桌上急待处理的文件、报告时,又不顾病情坐下批阅文件和报告。大家劝他好好休息。他却说:“形势如此紧张,工作如此繁忙,我怎么能安心休息,革命任务不允许啊!我已下定了决心,为了革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些都集中体现了六霍起义英烈们胸怀己任,为革命呕心沥血的敬业精神和历史担当。

 6.甘于牺牲的奉献精神。在物质匮乏的革命战争年代,普通百姓挣扎在吃不饱穿不暖的死亡线上,可六霍起义英烈们为了干革命,深明大义,他们不求回报,不图名利,甘愿为革命出钱出物,出人出力,甚至随时准备为革命牺牲自己的生命。为了筹集燕子河地区武装暴动的枪支,当地共产党员纷纷想方设法筹资捐款。共产党员汪维裕,出生大财主家庭,为了不让家里起疑心,竟和自己妻兄串通好,上演绑架他自己的戏剧,最终向其大地主父亲索要了1200块银元的赎金捐给党组织购买枪支。白塔畈武装暴动领导人之一李大刚,为了向党组织捐款购枪,同他妻子张洪仙演了一出“开门揖盗”的文明戏,夫妻俩里应外合,带领100多名农协会员,到他岳父家“巧借”100多担粮食,卖得银元60多块捐给了党组织。西镇暴动领导人之一徐育三,为准备武装暴动,去武汉购买枪支,竟牺牲了自己洞房花烛夜的良辰美景,结果只能让他姐姐徐小兰女扮男装代弟“拜堂”。西镇暴动领导人之一刘仁辅,被捕后,面对敌人百般折磨,他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并痛斥敌人道:“我们共产党人不为名誉地位,不图升官发财,我们信仰的是共产主义,为的是天下穷苦人民得解放!我们可以舍得一切,甘愿献出一切!”最后敌人残暴地用铁钉将他钉死在六安城门上。刘仁辅牺牲后,敌人对他亲属也不放过,他大儿子刘锡谷、二儿子刘锡锦夫妇、三儿子刘锡俊、四儿子刘锡杰都惨遭杀害,他家的房屋和财产也被洗劫一空,两个孙子被乡亲们秘密转送他乡,才免遭一难。刘仁辅全家6人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满门皆为忠烈。诸佛庵兵变的领导人之一刘淠西,在刑场上面对着反动派的枪口,挥然不动,誓死不跪,顶天立地地站着,最后壮烈牺牲。六安中心县委委员朱体仁、吴干才、三区区委书记许希孟被害后,敌人割下他们的头颅,在独山示众,企图恐吓老百姓,可是这并没有吓到英勇的人民群众,他们依然母亲送儿打敌人、妻子送郎上战场、男女老少齐参与,誓与敌人血战到底。

 7.心系群众的为民精神。六霍起义英烈们舍弃“小我”选择“大我”,舍弃“小家”顾全“大家”,关爱百姓,心系人民,体现了他们一心为民的爱民情怀。1929年春荒,六安六区区委书记桂伯炎、支部书记桂杰生,为了穷苦大众生计,说服当地青帮头子桂海洲、桂绍堂带领青帮会人员和农协会员,向当地企图囤积发财的粮商朱鼎元家“借粮”,以“借”为名,为平民百姓开仓赈济500多担大米。毛正初,出生地主家庭,1929年春,徐集乡发生旱灾。为了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他公开反叛自己的阶级家庭,发动全乡农民开展“抗粮”斗争,最终迫使当地豪绅取消“人头积谷”,减轻了劳苦大众的负担。他哥哥毛占魁欺压百姓,欺负良家妇女,为了替民伸张正义,他亲率摸瓜队处决了自己作恶多端的亲哥哥。这种对于自己所属阶级的叛逆源自于对人民的热爱,正是这种热爱,使六霍起义英烈们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救民于危难之中。

 

 三、六霍起义英雄精神的时代价值

 英烈已逝,但是六霍起义的英雄精神却永不过时,将永垂史册、永远流芳。六霍起义英烈们用生命和鲜血诠释的英雄精神,是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历久弥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

 1.六霍起义英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磨难而巍然屹立,正是因为有像无数个舒传贤、周狷之、刘仁辅、刘淠西、车厚桥、毛正初、朱体仁、吴干才、许希孟……这样的民族英雄,他们青春阳光,不甘接受旧中国封闭、落后、受人奴役、任人摆布,人民陷于水深火热的黑暗现实。他们受新思想感召,他们追求进步,胸怀理想,孜孜不倦寻求救国救民新道路,义不容辞扛起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并用他们的血肉之躯铸就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民族脊梁,他们是缔造新中国的民族英雄,他们是人们敬畏的时代先锋,他们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他们是老区人民心中的灯塔。

 2.六霍起义英雄精神是皖西老区人民的宝贵财富。六霍起义的英雄精神是大别山精神的重要渊源,是六安红色基因的本质内容。六霍起义英烈们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党绝对忠诚。他们为了人民幸福,为了民族复兴,奋起抗争、勇于创新、甘于奉献、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心系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创造了彪炳史册的光辉业绩,正是这种精神铸就了“坚贞忠诚、牺牲奉献、一心为民、永跟党走”的大别山精神。这种精神是大别山精神的重要渊源和集中体现,是六安红色基因的本质内容。尽管六霍起义已经过去了90年,但是六霍起义的英雄精神犹在,英烈们创造的辉煌成绩犹在,英烈们跋山涉水的红色印记犹在,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馆、金寨县革命烈士陵园、安徽省红色区域中心纪念园、独山革命旧址群、六安中心县委旧址、六霍起义纪念馆、六霍起义纪念塔、西镇暴动纪念馆、诸佛庵兵变旧址、东北乡暴动旧址等一大批革命遗址遗迹、革命纪念设施和红色景点,就是他们留下的红色印记,就是他们辉煌历史的见证,更是他们留给后代的精神食粮,是他们留给老区人民的宝贵财富。

 3.六霍起义英雄精神是开展“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鲜活教材。如果说共和国的颜色是红色的,那么六霍起义英烈们就是这共和国红色的构建者、代表者和见证者。他们曾经梦想国家富强、民族独立、人民幸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他们的革命初心,为此付出了生命代价,终于换来了老区人民今天的幸福生活。老区人民唯有不忘初心,方能慰藉英雄,笃定前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抚今追昔,饮水思源,我们不能忘记六霍起义英烈们前仆后继、舍生忘死、以身许国、精忠报国的英雄精神。90年后的今天,六霍起义英烈们的初心实现了,虽然他们早已离我们远去,但是作为他们的后代,我们要牢记他们的革命初心,弘扬好他们的英雄精神,传承好他们的红色基因,完成好当代人的使命。在我们全党即将大兴“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时,六霍起义的英雄事迹和英雄精神就是开展红色教育的最好教科书,就是教育广大老区干部群众的精神营养剂。

 4. 六霍起义英雄精神是激励老区干部群众建设幸福六安的精神力量。英烈是历史天空中最闪亮的坐标,英烈精神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炬,始终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六霍起义的英雄精神是激励六安老区人民继续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当前革命老区六安正处于加快绿色振兴、打好三大攻坚战、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阶段,我们唯有继承革命遗志,挑起当代六安人的时代重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始终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用六霍起义英雄精神为激励,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六安三周年为契机,抓住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历史机遇,打造“一心一廊”“一谷一带”“一岭一库”绿色发展平台,把新时代幸福六安建设好发展好,才能对得起六霍起义英烈们曾经的流血牺牲,才能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六安时“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的殷殷嘱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