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体山(1914—1968),原名徐提山,霍邱县洪集镇人。1930年春,参加农会。7月,加入霍邱县游击队。1931年2月参加了洪集暴动、攻打王东圩、河口暴动等战斗,后被编入霍邱县独立团。1932年5月,被编入红二十五军七十五师,先后参加了攻克正阳关、占领霍邱城以及攻打潢光、罗田、广济等战斗。7月,徐体山随七十五师赶往霍邱解围,部队抵达城南五里拐子时,遭敌徐庭瑶部阻击。七十五师勇猛冲杀,突破敌阵,曾一度迫近南门。
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撤出鄂豫皖。11月30日红二十五军重建,坚持斗争,徐体山任二二三团战士、班长。1933年4月任二二五团副排长,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先后参加潘家河、杨泗寨、七里坪、商城、光山、杨家店、长岭岗、太湖、陶家河、斛山寨等战斗。他英勇善战、勇猛顽强、不怕牺牲,曾率部多次完成首长交给的战斗任务。
1934年11月,他随红二十五军长征。参加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鄂豫陕、陕北苏区的反“围剿”斗争。先后参加庾家河、宁陕、佛坪、雒南、袁家沟等战斗。庾家河战役发生在1934年12月,12月9日,红军第二十五军长征进至陕西省雒南县(洛南县)庾家河。10日上午,中共鄂豫皖省委正在庾家河召开第18次常委会议,研究在鄂豫陕边界地区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正在此时,国民党军第六十师突然由鸡头关方向袭来,先头部队已从七里荫岭迂回而至,夺取了东山拗口有利地形,向庾家河猛攻。中共鄂豫皖省委立即停止会议,当即决定指挥部队反击。在激烈的反击战中,副军长徐海东亲率第二二三团以猛烈冲击夺回了东山拗口,第二二四团和徐体山所在的第二二五团抢占拗口南北两侧高地,协同第二二三团击退来犯之敌,并适时转入防御。不久,国民党军第六十师另两个团相继增援上来,再次向东山拗口红军阵地发起进攻。战斗中,副军长徐海东、军长程子华先后身负重伤。指战员在政委吴焕先指挥下英勇反击,与敌展开肉傅。经过20多次反复冲杀,战至黄昏,红军终于将国民党军第六十师3个团击溃。此次战斗,红军共毙伤敌300余人,红军伤亡百余人。胜利地完成了第一阶段的战略转移任务。
1935年,徐体山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历任军保卫队副队长、队长、二二五团连政治指导员。1935年9月18日,红二十五军编入红十五军团,徐体山任军团教导营连长,参加了劳山、直罗镇的等战斗。1936年2月,他随军东渡黄河,参加晋西北战役。5月初,他率部西渡黄河,回师北上,后入陕北红军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徐体山历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八团副营长、旅教导队队长,参加了平型关战役和百团大战;冀鲁豫支队三大队营长,新四军第三师九旅二十五团副团长、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九旅二十六团团长、副旅长,第十三纵队三十八师师长,第三野战军三十一军九十二师师长。建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十一军参谋长、副军长、代军长,闽北指挥部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