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绍忠(1915——,霍邱县人。1931年参加红军,并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二十五军七十三师卫生部司药长、七十三师二一七团卫生所主任,1933年2月任三十一军九十三师二七四团医务所主任。参加了鄂豫皖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历次反“围剿”斗争。
1935年3月底,他随部队从苍溪以北的鸳溪口突破嘉陵江敌防线,开始长征。6月间在懋功与中央红军会师时,他拿出团部卫生所的一半药品送给红三军团。因部队不断行军打仗,伤病员越来越多,药品越来越缺,他和卫生所工作人员自己动手,积极寻找中草药,虚心请教老中医、老农、老喇嘛有何土方、偏方,用土办法防病、治病、疗伤,如用盐水、茶叶水洗伤口,用瓜瓤糊伤口,用食油代替凡士林做药捻子。他还抽空教一些战士和伤病员学点医药知识,提高指战员们自救互救的能力,减少不必要的牺牲。
长征路上,红军的医疗条件极差,桂绍忠带领全所人员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做好全团的疾病防治和轻伤员的收容疗养工作。当时部队长期在人烟稀少的川康边区行军作战,环境恶劣,又缺医少药,指战员中伤风感冒、痢疾、疟疾和起脚泡、脚溃烂现象很普遍,伤寒病也不时发生。对此,他采取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方针。他亲自制定卫生防疫制度,对传染病患者及时隔离,防治结合;每到一个新地方,他都要求指战员们注意清洁,打扫卫生,尽量不吃生饭生菜,时间允许时要挖便坑,走时要掩埋;宿营地有条件的要烧热水烫脚洗脚,用艾草水泡脚,每人自揉或相互搓脚;人人都要想办法弄些辣椒、生姜、大葱等物随身携带,以备经常熬热汤喝,增强抵抗力。每天在别人休息时,他还要给伤病员换药、挑脚泡、查卫生,或采集、制作土草药。在他的精心治疗下,一批批伤病员很快回到战斗岗位。他经常带着卫生所的同志经常下连队巡诊,用消毒的针帮指战员挑脚上的水泡,给生病的同志熬菜糊烧姜汤,精心治疗。这些做法虽然简单,但对保护战士们的健康、巩固和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却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1935年11月,红四方面军发起天芦名雅邛大战役。此时二七四团调归九十三师,部队经两过草地,翻越连绵雪山,战斗不断,伤亡极大,医药奇缺,桂绍忠和卫生人员不得不日夜工作,有时要撕碎自己的衣服做纱布、绷带。到次年2月再过雪山时,上级要求要丢下重伤病员。他不忍心全部丢下朝夕相处的战友,偷偷收容了10多个死活不愿留下、能勉强行动的人,爬雪山时尽先照顾他们。由于劳累过度,第三次过草地时他患了伤寒,连日高烧不退。在战友们的帮助下,他咬紧牙关,以顽强的毅力走出草地,走完长征路。
抗日战争时期,他先后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七七二团二营卫生所军医、团卫生队队长,太行军区第一军分区卫生处处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太行军区卫生部部长,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卫生部部长。建国后,任志愿军第三兵团后勤部副政委兼卫生部部长,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校长,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