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1914-1992),原名宋丞塘,金寨县人。1929年,宋文参加少年先锋队,任中队长。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6月,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先后任红一军勤务员、传令兵,红四军十二师三十五团通讯员、通讯班长、十师二十九团政治处组织干事。参加了第一至四次反“围剿”斗争。
1932年10月,随红四方面军从鄂豫皖苏区撤退,越过平汉线,向四川进发,于11月进入陕南地区。12月,宋文任方面军七十三师二一九团战士,后任班长、干事。1933年4月,宋文任二一九团团委书记。6月,升任七十三师师团委书记。
1933年8月,他由团员转为中共党员。1934年5月,任三十一军九十三师敌工部组织科科长。在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参加了反 “三路围攻”和反“六路围攻”战斗和强渡嘉陵江战役。
1935年4月渡过嘉陵江后,宋文随红四方面军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长征。6月,部队在懋功(今小金)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8月初,中革军委在毛儿盖召开会议,研究敌情,重新确定行动方针,决定以红一方面军第五军、第三十二军和红四方面军第九军、第三十一军、第三十三 军组成左路军,由朱德总司令和张国焘总政委率领,以马塘、卓克基为中心集结,向阿坝地区开进。宋文随方面军在吃尽千辛万苦之后,终于穿过了茫茫大草地,于8月下旬到达阿坝地区。但正当红军取得包座战斗胜利,打开了北进通道时,张国焘公然分裂党和红军,带领部队南下。宋文随部队再次越过称之为绝境的草地,并先后发起绥崇丹懋战役和天芦名雅邛大战役,但终未摆脱被动作战的境地。1936年2月21日至23日,方面军部队迫于形势陆续撤离天全、芦山、宝兴地区,经达维、懋功向西北转移。至此, 张国焘南下方针遂告完全失败。3月中旬,第31军及第9军25师,分别由丹巴、道孚南下,钳击泰宁,守敌李韫珩第53师一部弃城南逃康定。至4月上旬,方面军控制了东起懋功,西至甘孜,南达瞻化、泰宁,北连草地的广大地区。7月2日,第九军、第四军十二师、独立师、第三十一军九十师和红四方面军总部组成中央纵队,由徐向前率领,从炉霍出发,经诺科、让倘、查理寺、毛儿盖向包座前进,宋文随纵队二次北上,第三次穿越茫茫数百里的草地,于8月初到达包座地区。10月,在甘肃会宁与中央红军会师,胜利地结束了红四方面军历尽艰难险、曲折复杂的斗争、转战一年零七个月的长征。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即向会宁、静宁及其西北地区集结,红一方面军西方野战军向同心城附近集结。10月25日至27日,红四军、红三十一军在掩护红三十军、红九军、红五军和红四方面军总部西渡黄河后,留于河东,归中革军委和红军前敌总指挥部直接指挥,同红一方面军和红二方面军一起向东转移。11月4日,红四军、红三十一军移到宁夏同心城以南。16日,进至甘肃省环县山城堡以西萌城地区。17日至19日,在山城堡设伏毙伤敌胡宗南部600余人,缴获步枪百余支,击落敌机1架。宋文在这次战斗中因右手受伤而被送往保安县附属医院治疗。
抗日战争爆发后,宋文先后任八路军延安留守处教导院教导员兼总支书记,新四军四支队八团教导二队指导员、八团一营总支书记、挺进团一营营长兼教导员、新四军五支队十团(原挺进团改编)副团长兼参谋长、二师五旅十四团副团长兼参谋长、十四团团长、二师五旅十三团团长。参加了津浦路东、路西地区反顽斗争。
解放战争时期,宋文先后任津浦前线野战军第二纵队第五旅十三团团长、山东野战军二纵五旅副旅长、淮南军区兼华中野战军二师五旅旅长、华中野战军六师十六旅政委、华东野战军六纵十六师政委、豫皖苏第四军分区司令员、第三野战军二十五军七十四师师长。参加了津浦路中段阻击战役、苏中战役,黄桥、涟水保卫战,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上海战役。
建国后,宋文先后任二十二军副军长、舟山前线海陆空军总指挥、华东军区装甲兵副司令员、南京军区装甲兵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参谋长、安徽省军区第二政委兼省军管会副主任、江苏省军区副司令员、政委。1983年,宋文离职休养。1984年2月,调任南京军区政治部顾问。同年5月,享受正兵团职待遇。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