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清(1916——1989),原名王毕银,六安市金安区人, 1929年起,王海清先后参加儿童、团少先队,并跟随大人们开展“扒粮”斗争,1930年春参加红军,因行军打仗跟不上大部队,被安排在霍山县苏维埃政府交通队当传令兵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1月被编入红四军政治部当传令兵,同年3月被分配到军政治部新剧团当宣传员,开展宣传工作,不久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6月,他被分配到红二十五军七十三师特务连任副班长,参加民鄂豫皖苏区第一、二、三、四次反“围剿”斗争,1932年12月随红四方面军主力西征川陕,进占南江后王海清升任班长,随后参加反“三路围攻”、仪南、营达、宣达等战役战斗,1933年6月转入中国共产党。7月,方面军进行扩编,以七十三师为基础,连同南汇、红江、广元独立团等地方武装,扩编为红三十一军,王海清在三十军军部交通队和九十三师二七九团任交通员,出色地完成了通讯、宣传、机关保卫等工作任务。1934年1月,他担任九十三师二七七团政治处宣传队队长,并任团党委委员,开始从事党、团和连队政治工作。
1935年春,为策应中央红军长征,红四方面军发起嘉陵江战役,王海清任三十一军政治部民运干事,在嘉陵江战役期间积极发动群众,核实地主豪绅财产状况,确定没收对象,检查群众纪律,为正确执行党的政策、纪律和发动群众做了大量工作。6月,红四方面军与中央红军会师后,王海清参与动员广大指战员捐献物资,热情慰问、迎接中央红军,随后他和所在部队被编入左路军通过草地;9月又第二次通过草地,接着参加绥崇丹懋战役和天芦名雅邛大战役、百丈关决战。红四方面军虽歼灭大量敌人,但自身伤亡也很大,被迫转入防御。1936年2月部队西进北上,再次翻越夹金山、党岭山等雪山,控制了懋功、甘孜、瞻化等地。
在南下和西进过程中,王海清等指战员不仅要与装备优良的敌人进行战斗,还要同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1936年6月,红二、军团在甘孜地区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王海清为两军团结做了大量工作。接着两军准备共同北上第三次地,这时王海清调军政治部政工队学习,8月任军政治部学兵连指导员。
三在主力红军会师后,王海清于1936年11月调任三十一军政治部民运科长,主要任务是开展地方工作,发动群众建立政权和群众团体,组织游击队,筹粮筹款,为发展革命武装、巩固和扩大陕甘宁革命根据地作出了贡献。
抗日战争时期,王海清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政治部民运工作队队长,第二十七团政治处主任,冀南军区第五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在晋冀鲁豫边区开展抗日反顽斗争。解放战争时期,王海清历任中共吉林省德惠县委书记兼县保安总队政委,中共吉林省龙井市委书记,东北军区独立第十一师政治部主任,军政大学第一六四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了辽沈战役和剿匪反霸等多次战斗。全国解放后,历任炮兵第六师政治部主任;东北军区空军政治部副主任兼空军后勤部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事订货部政委,空军科学研究部政委,公安部队政治部副主任兼军事检察院检察长,第二炮兵政治部顾问。
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