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贵(1914-2002),曾用名王略。六安市裕安区人。1929年参加六霍起义,编入红军游击队,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二十五军第七十三师排长,第七十五师二二三团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委员。
1934年11月16日,红二十五军直辖4个团近3000人,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由罗山何家冲出发开始长征。这时,王德贵升任主力二二三团的营政委,所在部队在长征途中或担任前锋开路,或担任后卫掩护,为打破敌人的团追堵截作出了贡献。12月,红军到达陕南,开始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先后粉碎敌人的两次“围剿”,并北出终南山,威逼西安,有力地配合了红一、二、四方面军的战略行动。
1935年7月,红二十五军率二二三、二二五团和手枪团共4000余人再次踏上征途,向西北挺进。31日,王德贵营担任前卫,轻装袭占川陕公路要地双石铺(今凤县县城),歼敌一部,俘敌少将参议,并获中央红军北上的重要消息。据此,军首长决定立即进入甘肃境内,威胁敌人的后方,进一步配合中央红军的北上行动。红二十五军连续攻占天水、秦安等城镇,一度切断西安至兰州公路,调动了陕、甘、宁、川等省区大量敌军。8月21日,红二十五军在泾川四坡村附近徒涉汭河,刚渡过一半,突遇山洪暴发,河水陡涨,军部和后卫二二三团被阻于汭河北岸,又遭敌一个团的突然袭击,王德贵和战友们背水作战,奋勇反击,全歼敌军1000余人,战斗中军政委员焕先牺牲,王德贵再次负伤。9月中旬,他随军长征到达陕北延川永坪镇,与陕北红二十六、二十七军会师。18日,三个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不久,王德贵调任十五军团教导营党总支书记。
十五军团教导营又称少共营,全营都是20岁以下的战斗骨干,一面培养基层干部,一面担负军部的保卫工作,红军陕甘支队到达陕北后曾担负中央军委首长的警卫工作。王德贵负责党务工作,并协助做好全营政治与教育工作,先后参加了直罗镇战役、东征战役、西征战役,为保卫和扩大陕甘宁革命根据地作出了贡献。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九团营政治教导员,六八八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六八九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新四军第三师八旅二十三团政治委员,滨海军区第三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兼中共赣榆县委书记。解放战争时期,任滨海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中共滨海三地委常委,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二十八师副师长、师长,第三野战军三十四军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南京警备区政治部主任,华东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东北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兼干部部部长,空军第二军军长,武汉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兼训练部部长、武汉军区空军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