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共六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

欢迎访问中共六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史志研究 > 党史研究 > 党史人物

长征中的曾宪池

发布时间:2016-02-05 11:18:32 审稿:六安党史 作者:张旭 浏览:2136 次
【字体大小:

    

    曾宪池(1910-1988),金寨县南溪镇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由团转党,并参加红军。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时期,先后参加了第一、二、三、四次反“围剿”斗争。1932年8月,在第四次反“围剿”斗争中,曾宪池调任独立第四师炮兵连指导员,率部随师主力在冯寿二、冯秀驿、七里坪、河口等地,与“围剿”之敌浴血苦战。10月,他调至七十三师政治部任宣传队长,随方面军撤离鄂豫皖根据地,突破敌人的重重围堵,战胜山川险阻,胜利进入川北。1933年春,在北川征粮时,被反动民团炸伤,住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治疗,并任红四方面军总医院二分部总支书记。

    1935年3月,曾宪池调九十三师政治部任特派干事。随后参加了举世闻名的长征,改任九十三师政治部组织科副科长兼统计股长。长征途中,他同广大指战员一起,凭着坚不可摧的革命信念和百折不挠的意志,战胜各种艰难困苦,经历了三次雪山草地和数十次战斗的生死考验。第二次过草地时,他曾6天未进粮食,全靠树皮、树叶、草根充饥。很多伤病员和体弱者都牺牲在茫茫草地。第六天时,连草根、树皮也难以找到,他与战友们相互搀扶,艰难跋涉,终于走出草地。在长征途中,张国焘开展“肃反”扩大化运动,以所谓改组派、AB团名义,屠杀了一大批优秀的红军指战员。在此过程中,曾宪池对张国焘的错误路线经历了一个从怀疑到反对、从有抵触情绪到认识提高的过程。他亲耳聆听了刘伯承、刘晓同志揭露张国焘错误路线的报告,在一方面军派来的干部谢扶民、张南生、罗庆祥等同志的教育帮助下,充分认识了党中央、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也得到了组织上的信任和重用。1936年1月,曾宪池调到总部政治保卫局担任预审员和巡视员后,对错误的“肃反”扩大化政策进行抵制,保护了一批干部战士。曾宪池非常重视政治和文化学习,认真作学习笔记,而且一直坚持记日记,不论在繁忙的工作中,还是在激烈的战斗间隙、紧张的行军途中,他都不间断地记日记。长征途中,曾因坚持学习,被评为学习模范。1936年10月,红三十一军到达甘肃通渭、会宁地区,结束了长征。11月,他参加了萌城伏击战和山城堡战斗,随后进入陕甘宁根据地进行整训。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二团营副教导员、补充团营教导员、随营学校保卫科科长,抗大第六分校保卫科科长,太行军区第七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六纵队政治部保卫部部长,华北军区独立第七旅副政治委员兼政治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北军区装甲兵政治部主任、军区交通处政治委员、军法处处长,北京军区军事法院院长,石家庄高级步兵学校副政治委员,解放军防化学兵科学技术研究院政治委员,被誉为防化研究院的开拓者。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