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共六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

欢迎访问中共六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史志研究 > 党史研究 > 党史人物

长征中的周东屏

发布时间:2016-01-27 15:19:07 审稿:六安党史 作者:陆党宣 浏览:2421 次
【字体大小:

    周东屏(1917-1997),女,原名周少兰,徐海东大将夫人。1917年周东屏出生在安徽六安县一个木匠家里,由于家境贫穷,10岁就被送到一家姓沈的大户人家做童养媳。1930年参加革命,1931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10月参加红军,在部队里做医务工作。

    1934年11月16日,红二十五军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由河南罗山县出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长征。长征出发时,部队实行了精简编制,不允许女同志随军远征。本来准备将部队中的七个红军女护士都安排留在地方,但她们坚决要求跟部队长征,又哭又闹的,一片哭声终于惊动了徐海东。徐海东关切地询问:“为什么哭鼻子?为什么不服从组织决定?”年纪最小的周少兰说:“我们都是逃跑出来参加红军的,我不能再回去当童养媳。部队就是我们的家,我不能没有家。再说,行军打仗,难免会有战士受伤,前线也用得着我们这些护士呀!”徐海东被说服了,他对参谋长说:“既然她们决心这么大,就给她们一个锻炼的机会吧!”于是,这七名女红军便成为长征中的红二十五军仅有的女性,被称为“七仙女”。

    长征途中,周少兰和女伴们舍生忘死,勇敢机智,在炮火中把一个个受伤的红军背到隐蔽所,及时救护,使不少伤员得到救治,重返战场。一次在打退敌人追击的激烈战斗后,周少兰一个一个地检查死伤的战友,在清理尸体时找到军部政治保卫连连长徐光友,摸着他的胸口还有微弱的心跳,就叫人抬回医院。当时徐光友的天灵盖都被打翻了,头壳里爬满了蛆虫。周少兰用难得的盐巴泡成盐水为他清洗伤口,细心地把一条条蛆虫从头颅里拣出来。经过她的精心护理,许多负伤战友重返战场。

    1934年12月上旬,在陕南庾家河激战中,率领红二十五军奋勇杀敌的徐海东身先士卒,一次次击退了敌军,然而一颗子弹却从他左眼下方钻进去,由颈后穿出。由于失血过多,生命垂危。经医生抢救后,虽然止住了血,可是徐海东的喉头还被血和痰堵着,呼吸很困难。医生颇为着急,但也想不出个办法。紧急关头,站在一旁的周少兰说:“让我来试试。”她毅然伏到徐海东的身边,用人工呼吸,一口又一口地将军长喉咙里的淤血清除出去,徐海东得救了。在缺医少药的战争环境里,周少兰四天四夜看护着徐海东,硬是从死神手中把徐海东的生命夺了回来。

    从此,徐海东和她在长征路上结下深深的情谊。徐海东对她说:“没有你,我徐海东就不存在了。少兰同志,你改名叫‘东屏’吧。‘东屏’,即是我徐海东的保护屏障之意。” 共同的苦难历程,共同的革命理想,共同的人生追求,使他们终于走在了一起。1935年9月16日,红二十五军到达陕北延川县的永平镇。徐海东和周东屏在程子华和刘志丹的主持下,在窑洞中举行了婚礼。周东屏自和徐海东结婚的第二天起,就去瓦窑堡红军医院工作。徐海东患有肺病,由于长年不分昼夜地转战,他的病情不断加重。周东屏除照顾徐海东身体恢复健康外,还刻苦学习,服从大局,在党内从事思想政治工作。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周东屏在八路军、新四军医院、皖东和东北解放区机关工作。1940年—1970年徐海东卧病在床30余年,她都含辛茹苦守护在床边。建国后,任中央军委办公厅秘书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管理局顾问。1960年8月,她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校军衔。1978年2月她被选为全国第五届政协委员。

    (张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