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共六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

欢迎访问中共六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史志研究 > 党史研究 > 党史事件

巍巍金刚台

发布时间:2014-07-09 08:11:49 审稿:六安党史 作者:汪东明 浏览:4446 次
【字体大小:

在鄂豫皖三省边陲,金寨县的西北部,有一座高入云端、巍峨险峻、满是奇峰怪石的石磨形大山,它就是六月炎天穿棉袄、十冬腊月冻死鸡的金刚台。它不仅是“采茶、割漆、挖草药,一天出三宝”的宝山,而且还是一根砍不断、摧不垮的革命大旗杆。

金刚台海拔1584米,地势险要,进可攻,退可守,便于武装斗争的开展。1934年秋红二十五军长征后,在这人迹罕至、野兽群居的大山上留下的革命力量,面对饥饿、寒冷、流血牺牲的严重威胁,坚持着艰苦的战斗,出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留下了“金刚台红旗不倒”的佳话。

1935年3月和6月初,皖西北第一、二路游击师在敌人反复“清剿”下,分别从赤南、赤城东移到霍山、潜山、太湖地区。敌人遂进一步侵占赤南、赤城两块根据地。留下坚持斗争的党员和革命武装活动范围逐步缩小,最后在难以立足的情况下,不约而同地上了金刚台,共同在根据地内坚持斗争。当时流传的一首民谣反映了这些革命者的心声:青山绿水陡石崖,为了革命上山来,坚决与敌斗到底,誓死保卫苏维埃。

为建立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经红二十八军政委高敬亭批准,6月下旬由中共皖西北道委派来的红军干部邱玉生和赤城县委临时负责人张泽礼共同主持,在金刚台铁瓦寺召开赤城、赤南两县干部会议,决定将赤城、赤南两县合并,成立中共商南县委,邱玉生任书记,张泽礼为副书记(不久任书记),余绪龙、陆华宏、徐其昌、雷维先、史玉清(女)、杜立保为委员。县委决定:以金刚台为依托,广泛发动群众,继续坚持斗争,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打击与牵制敌人,为主力红军筹集给养并配合战斗。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商南县委立即组建革命武装,将赤城特务队和赤南、固始、霍邱、六安县第六区转移到此的所有工作人员以及红军家属统统组织起来,编成商南大队,下辖两个分队、一个手枪队和一个妇女排,共七八十人。其中妇女排除必要时参加战斗外,主要负责收容、护理伤病员和缝制鞋帽等工作。全大队逐步发展到100余人,成为以金刚台为中心的一块根据地的主力部队。为使武装斗争和群众工作密切结合起来,县委从商南大队中抽调部分人员为骨干,组成五个便衣队,分布于赤城熊家河、苏仙石和赤南麦园、黄柏山、伏山地区,形成坚持根据地斗争的基本力量。

商南县委在领导根据地的斗争中,把军事斗争与政治斗争、公开斗争与秘密斗争紧密结合起来,发动群众,分化敌人营垒,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遵照县委对敌斗争的方针政策,商南大队活动于金刚台及其周围的熊家河、葛藤山、野人冲等地,采取奔袭、夜袭的手段,镇压了一批极为反动的联保主任、保长和恶霸地主,并分别公布罪状,狠刹了敌人的反动气焰,打开了工作局面,取得反“清剿”斗争的胜利。

商南县委在组建商南游击大队的同时,为了便于行动,将地方党政干部中的女同志、原红军医院的部分护士和红军家属约30多人,编成妇女排,由排长袁翠明和县委委员史玉清具体负责,坚守在金刚台上,牵制敌人,打击敌人。

    在那艰苦的岁月里,妇女排很少有粮食和食盐,开始时还可打土豪、找关系到敌占区搞到一点,但后来由于敌人封锁越来越严,只能靠野菜、野果充饥,冬天就只能吃草根树皮野菜度命。她们穿的只有一身破衣服,常年露宿山林,牵制敌人,对付敌人的不断搜山“围剿”。

    彭玉兰等医务人员克服无医、无药、无医疗技术等困难,用山茶、草药煮沸代替消毒药水,用盐水清洗伤口,用南瓜瓤子经处理后代替消炎解毒敷料,千方百计地救治护理伤员。便衣队的陆化宏,到敌占区搞粮食,途中同敌遭遇,头部负重伤,因为无医无药,伤口严重腐烂,送到妇女排养护,经妇女排用草药贴敷,精心护理,终于伤愈归队。妇女排的老肖负伤时,子弹在伤口里未出来,她们就用针、兽骨片代替手术刀,取出子弹,用草药治愈了伤口。1936年夏,苏仙石便衣队中敌埋伏,战士小邢在激战中腿负重伤掉队失踪,县委书记张泽礼命令妇女排一定要把小邢同志找回来。史玉清带领妇女排部分人员翻山越岭,10多天后,终于找到了小邢,把他抬回来。由于是夏天,他伤口里生了蛆虫,经过几个月的护理,伤愈归队。妇女排就这样陆续护理了几十名负重伤的革命战士重返前线。

    妇女排同志之间亲如姐妹,遇到紧急情况,都能互相照顾,舍己为人。1936年秋的一天下午,县委书记张泽礼的爱人晏来香和十几个战友在金刚台西猫儿石一带活动。大家几天都没有吃一粒粮食,筋疲力尽,刚坐下休息,就碰上了敌人搜山,只得一路快跑,躲进一片丛林里。晏来香见大队敌人向丛林方向搜寻,为了保护同志们,她冲出丛林,全力朝着另一方向跑去,引开了敌人。晏来香跑到一座悬崖边,无处可走,可身后的敌人已追上来了。为了不当敌人的俘虏,她纵身跳下深涧,英勇牺牲。张敏有一个吃奶的孩子,由于饥饿经常啼哭,因怕孩子哭声暴露目标,硬是偷着把孩子捂死了。

    敌人为了扑灭金刚台上的革命火种,除了大规模搜山外,1937年春,在金刚台主峰修建碉堡,驻剿、搜剿同时进行。妇女排为了牵制敌人,日夜不停地转移,攀援在金刚台的深山密林和野兽出没的地方。在敌人的一次搜剿中,妇女排被冲散了。史玉清、陈宜清等4人在寻找妇女排的途中,被敌人包围。她们4人便从几丈高的岩石上溜下深涧,史玉清攀着树枝落到一个乱石丛中。陈宜清等3人为了掩护史玉清,暴露了自已,被敌人抓走。妇女排里唯一的一位男同志老李,60多岁了,儿子当红军长征走了,老伴死了。妇女排冲散后,他和袁翠明排长,寻找史玉清、陈宜清等人,途中被敌人发现,老李为了掩护袁翠明被捕,敌人严刑拷问妇女排下落,他至死不说,最后被敌人割了头颅,壮烈牺牲。

    “山沟石洞是我房,树枝稻草盖身上,山菜野果能当粮,三天不吃打胜仗”。在三年游击战争的艰苦岁月里,妇女排在金刚台上吃野菜,嚼草根,穿密林,卧冰雪,机智勇敢地同敌人周旋了3年之久,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牵制了大批敌人,有力地配合了商南县委和游击队、便衣队坚持根据地斗争,直到最后胜利。妇女排的史玉清、袁翠明、范明、彭玉兰、方立明、胡开彩、陈发新、吴继春被人们誉为“金刚台上英雄八姐妹”。金刚台满山上的足迹和弹痕,记载着他们的英雄业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