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共六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

欢迎访问中共六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史志研究 > 党史研究 > 党史事件

六安城头红旗飘

发布时间:2014-06-12 09:32:11 审稿:六安党史 作者:尔 明 浏览:4448 次
【字体大小:

千年古城六安是皖西重镇,进出大别山的一大门户,历来有重兵把守。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先后三次攻进六安,终使革命红旗高高飘扬在六安城头。

首进六安筹冬装

19478月下旬,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实施战略展开。长期盘踞六安的国民党军第四十六师主力西进大别山,参与围堵刘邓大军的作战行动,城内守备空虚。

91,刘邓大军第三纵队九旅二十六团连夜向六安进击,抵达城郊,了解到守敌只有保安团4个中队,决定立即渡过淠河,迅速歼灭守敌。在当地群众的帮助下,二十六团于次日清晨攻占六安,俘敌百余名,缴获大批枪械、物资,其中子弹40万发,粮食50万斤。2日晚,该团五连又在城北十里桥歼敌四十六师回援部队一部,俘敌40余人。

跟随九旅行动的太行一分区南下干部队80多人也于92日进城,下午接刘、邓首长电令,干部队留驻六安城组建县政府。当晚,他们进驻原国民党县政府机关,成立中共六安县委和六安县民主政府,书记李延泽,县长宋尔廉,立即开始办公。

六安人民深受国民党反动派的欺凌,也知道共产党和红军的政策与纪律,因而刘邓大军进城时受到热烈欢迎,商店照常营业,许多人家门上墙上写了“欢迎解放军”、“解放军是大救星”等标语。人们端茶送水,还有的摆上桌子,放上点心、纸烟等,指战员们很受感动。在南下干部看来,这是一个典型的南方古城,街道狭小,石条铺路,中间显露出一条由独轮车压出的深沟,留下了岁月悠悠的印痕。

3日一早,“六安县人民民主政府”的大牌挂起来了,各重要街口也张贴了安民告示。县政府做的第一件事是开仓分粮,并派人把粮食送到年老、体弱、胆小没去领粮的贫苦市民家里。群众奔走相告:“老红军又回来了!”

当时九旅主力在城外与敌对峙,掩护地方工作的开展,不时发生战斗,但城内秩序稳定,群众生产生活正常进行,城郊农民也挑担到城里做生意。三纵首长陈锡联、曾绍山还专门进城视察,并在京戏院看了演出。陈锡联把六安比作太行山老解放区的邢台市,可见他对六安城的重视与评价之高。

解放军指战员和南下干部在城关宣传革命形势和党的政策,开展统战工作,调查了解人口、物产资源、工商业等各方面情况,又从六安商会拿到商号底册,摸清了城关大小六七百家商号情况。县政府根据保护中小工商业、合理负担的原则,按一定比例缴纳的办法,拟出筹措钱款和棉花布匹的负担方案。在新新戏院召开的全城商人大会上,商人们对政府拟定的各家负担的份额都认可,并感到惊奇,想不到共产党刚进城几天,就把情况掌握得如此准确。商人们两三天就交清了所有配额款物,解决了三纵队制作冬装所需的原料。

915,九旅主力西进商城,县民主政府撤出城关,告慰市民:“我们一定会回来!”并告诫敌军不得借机报复群众。

再进六安稳民心

1949119时,皖西军区司令部急电军区独立团:“驻六安城内之敌正规军,已大部向合肥、舒城方向撤走,仅留土顽千余人。我皖西独立旅明晨进攻六安,命你团明日在六安东十里头到二十铺一带布防,以阻击可能来自合肥的援敌。”

团长储鸣谷接电后即率独立团夜行军110华里路,于次日晨5时许到达先生店,随后击溃六安自卫团杨蓬山部的抵抗,到下午3时占领东十里头一带高地。当晚,他和团政委刘伟进城后,皖西三专署专员霍衣茹和三分区副司令员吴先洪告诉他们:今天独立旅到六安南郊时,守敌稍加抵抗即向北逃窜,独立旅猛烈追击,在北外菜市湾歼敌一部。但中原军区来电说,明日有敌人4个团分别从合肥、舒城来犯六安,命我们连夜撤出六安,向霍山方向转移。城内凡欢迎我们的人和为我们做过工作的人,尽量动员他们随我们一道转移,尤其要通知一向拥护革命的六安中学校长胡苏明等人。

10点半,胡苏明动员六安中学的师生员工185人,背着被包整齐地站在大礼堂门口,然后由北外赶到云路广场集中。这批知识分子参加革命的行动意义重大,影响深远,霍专员亲自带着他们转移,并要独立团派两个连在前后护送。3日中午,他们安全到达根据地毛坦厂。

3日早晨,三分区首长撤到樊通桥时,三地委书记兼三分区政委马芳庭说:在我们撤出六安后到敌人进城前,如果土匪乘这段空隙到城里抢劫老百姓,我们就对不起六安人民。储鸣谷说立即带少数部队进城去维护秩序。三地委副书记兼分区副政委唐晓光也带着4个警卫员一道向六安进发。他们走到三里店时,皖西独立旅旅长马忠全也要进城,于是各团负责人和三个排武装也跟着从南门进城。他们登上鼓楼,察看城内外动静后,沿大街去北门,上了北门城墙头。唐晓光在抗战初期曾任六安县长,许多群众认识他。他应大家的要求向围上来的群众发表讲话:“六安城已经解放,六安城属于人民。现在敌人就要来了,这是他们最后的垂死挣扎。我们不是不打他,而是要找个有利的地形,就像你们做生意要找个好市口一样。如果在城里打,损失的都是人民,所以我们先撤出城,找机会消灭他们。你们放心,我们马上就要回来的!”老百姓听了奔走相告,紧张情绪逐渐稳定下来。

敌人从东、北两方开来,离城只有三里路了,而从北门撤到南门也有三里路。储鸣谷立即命一个排跑步向东门展开掩护,其余部队护送首长赶快出城。敌人的炮弹落在撤退队伍的前后,有一股敌人从小华山追到樊通桥以南的宝峰寺,被阻击部队打退。

红旗长飘六安城

1949116,敌四十六师及其最后一批辎重撤离六安。21日零时,国民党六安行政督察区专员兼保安司令游铨和六安县长李寿林接省府密电:“限六安地方政府于21日凌晨弃城南迁,到安庆集结待命。”

顿时,守敌像炸了窝的蚂蜂乱哄哄一片,有些兵痞乘机抢劫、勒索一番,找些值钱的东西带着。仅仅两个小时,敌六安专署及保安团、六安县府及自卫团等机关和地方武装,便急急如丧家之犬,慌忙撤出了六安,摸黑赶往椿树、山南馆。

218时,皖西三分区基干一团首先进入六安。从此,红旗高高飘扬在六安城头,六安永久回到人民手里。随后的几天里,中共皖西区党委、皖西行署、军区及皖西三地委、三专署、三分区的领导机关,分别从舒六县的晓天、毛坦厂等地移住六安城,警卫部队、军区独立团、三分区基干第三团、公安武装也陆续进驻六安。六安成为人民皖西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为加强城市工作,区党委决定以六安城关为中心,成立六安市。125日,六安市委、六安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赵锦章任书记,林杰任市长。当天,六安大街上红旗招展,张灯结彩,锣鼓喧天,人山人海,全城披上节日的盛装,大别山文工团抬着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巨幅画像,上街游行庆祝,还表演了腰鼓、秧歌、话剧等节目。欢声笑语,充满了街头巷尾。六安军管会和市政府一面宣传贯彻党的城市政策,一面接管城市,加强政权建设和其他各项建设,大力发展工农业生产,动员干部群众积极支援前线。

19495月,中共六安地委、六安行署、六安军分区在六安成立。6月,六北县、六南县、六安市合并为六安县。至此,六安地委领导六安、寿县、霍邱、舒城、金寨、霍山6县工作,继续以巩固政权、恢复经济、发展生产、剿灭残匪、支援前线为主要工作。全区社会秩序逐步稳定,政权巩固,城乡经济开始恢复,从而以各项优异成绩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