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共六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

欢迎访问中共六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史志研究 > 党史研究 > 党史大讲堂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色苏区创建地

发布时间:2023-01-18 08:54:55 审稿:红色六安概览 作者:红色六安概览 浏览:7650 次
【字体大小:


  两大起义震动全国。鄂豫皖边区的三次大规模武装起义,有两次发生在今六安市境内。1929年5月6日夜,中共商罗麻特区委领导了民团起义为主体、农民起义相配合的立夏节起义,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11军32师,建立了以商南(今金寨南溪、斑竹园、吴家店一带)为中心的豫东南革命根据地。1929年11月8日,以六安独山起义为起点的六霍起义全面爆发,中共六安中心县委领导各地农民纷纷起义,至1930年4月,六霍起义烽火燃遍了六安大地。六霍起义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11军33师,创建了皖西革命根据地。


立夏节起义雕塑

  1929年12月,红32师攻克商城,改商城为赤城,是红军在河南省攻下的第一座县城。1930年1月,红33师攻克霍山,是红军在安徽省攻下的第一座县城。4月12日成立的霍山县苏维埃政府,是安徽省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府,霍山因此被称为安徽省红色区域中心。霍山、金寨都是全境赤化县。

  鄂豫皖苏区核心区域。1930年上半年,随着中共鄂豫皖边特委、红一军和鄂豫皖边区苏维埃政府的成立,鄂豫皖苏区正式形成。鄂豫皖苏区初建时主要有3块区域,即鄂豫边、豫东南和皖西3块根据地,六安境内就有豫东南和皖西2块根据地。其中,豫东南苏区主要在今金寨境内,党政军机关主要设在汤家汇、南溪一带。皖西苏区(后发展为皖西北苏区)主要位于今六安境内,有着相对独立、自成体系的党政军群组织系统。1931年4月17日,中共皖西北特委成立,辖六安、霍山、霍邱、商城、英山、合肥、舒城、桐城、潜山、太湖、寿县、颍上、阜阳、凤台、涡阳、蒙城、息县、固始、新蔡19个县党组织。1931年8月,又增辖新成立的中共英山中心县委及下属9县党组织。1932年5月苏家埠战役胜利后,鄂豫皖苏区达到鼎盛时期,面积达4万平方公里,人口350余万,成为仅次于中央根据地的全国第二大根据地。皖西北苏区面积在1931年秋即达到2.3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20万,其中现六安市境苏区面积约有1.2万平方公里,苏区人口约130万人。皖西北苏区是安徽省最大的红色区域,占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大半壁江山,其中六安苏区是皖西北苏区的核心。


1932年6月鄂豫皖根据地形势图

  苏区建设成功典范。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的三次大“围剿”,建立了特(道)区、县、区、乡、村五级苏维埃政权。苏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正确执行了依靠贫农、联合中农、中立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消灭地主阶级的土地革命路线。到1931年夏,占农村人口80%的无地少地农民约100万人分到了土地,获得了生存发展权。苏区内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各类群众机构齐全,设立了苏维埃银行、造币厂、赤色邮局,各乡、村普遍设立列宁小学、识字班和业余学校,还在金家寨、麻埠修建了两个红军飞机场。苏区各项建设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达到相当成熟的程度,呈现出一派兴旺发达景象。1929年秋,《八月桂花遍地开》从这里诞生并唱响,成为红军和苏维埃时期的代表性革命歌曲。


赤城六区一乡列宁小学旧址——位于今金寨县汤家汇镇瓦屋基村

  人民军队重要源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六安境内组建或以六安武装为主建立、改编了18支(次)师级以上红军主力部队,其中仅金寨境内就先后组建12支红军主力部队。先后走出的红四方面军主力、红25军、红28军等革命武装,后来成为八路军、新四军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组建和指挥人民解放军的骨干和源头,为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作出了巨大贡献。

  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撤离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中共鄂豫皖省委重建红25军坚持根据地的斗争。在皖西北道委领导下,新建的红28军和皖西军民浴血奋战,开展了艰苦的反“清剿”、反“围剿”斗争。1934年11月,红25军长征后,以高敬亭为书记的中共皖西北道委重建红28军,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下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使革命红旗始终飘扬在大别山上。皖西根据地坚持时间长,是始终坚持土地革命斗争的全国少数几个地区之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