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共六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

欢迎访问中共六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史志研究 > 党史研究 > 党史事件

百万雄师过大江,轰动六安鼓楼洞

——96岁老人鲍家骅的亲历回忆

发布时间:2019-12-09 09:00:16 审稿:市委史志室 作者:市委史志室 浏览:5907 次
【字体大小:

 近日,我读了《文旅周刊》刊登的由洪欣、程堂义两同志合写的“六安解放……”那篇翔实的记叙文,勾起了我对1949年春天发生在解放初期那段鲜活淋漓的往事回忆——百万雄师过大江的特大喜讯,轰动了六安的鼓楼洞。

 4月20日那天拂晓,只见两位年轻的身穿黄色军装的军人,在鼓楼洞靠边的墙上忙上忙下贴一张特大喜讯——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捷报。刹时,万民空巷,从四面八方涌来的人群挤的鼓楼洞水泄不通,整整一天直到天黑还有人打点灯在看特大喜讯。

 你想知道特大喜讯——“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捷报”的来历吗?

 这段往事还得从头说起。今年96岁的我,那时只有25岁。我记得,1948年农历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那天,听说六安真的又解放了(第一次解放在腊月初),我打心眼里暗暗欢喜。那时,我在新安小学教书,我的同事、女友高翠翠说她的二爸高白明、姐夫吕观宇在南山(毛坦厂一带)参加革命了,总算我投笔从戎的机会到了。第二天一早,我步行三十里来到六安城内,暂住在孔庙附近的复兴公寓。真的天如人意,我放下行李到公寓门前一站,刚好碰到我的同学郭永瑞从门前走过,头上还戴了一顶“八角军帽”。我激动地喊他:“你怎么参加革命了?”“是的,你在忙什么”“我也来参加革命”。就这样,当年的老同学成了志同道合的战友,他带我到岐山旅舍去报到。旅舍门口贴着“皖北行署文工团”,这便是我参加革命的第一站。报到簿上,早有13位同志报到过了。过了春节,动真格的了,要我们到北外酒厂去听涂竹西政委报告,并住在那学习讨论。不过十来天,又奉指示要我们到六安军分区成立文工队,队长张玉群,指导员姓李。文工队就设在城隍庙旁边的晁氏祠堂,天天学习唱歌跳舞排节目。我当时担任墙报编写工作。

 到四月初,军分区政治部宣教科要从文工队挑选一个老实可靠又有一定写作水平的队员到政治部工作,队领导决定由我去。来到政治部,宣教科长唐自毅叫我:“小鬼,现在大军快过江了,分区没有电台,要想尽快收听过江的好消息,就得靠耳机收听。你就天天晚上就用耳机收听情况,然后记下来,第二天向我汇报”。

 从4月10日开始到4月20日过江,天天晚上都是山呼海啸、震天动地的口号声:“打过江南去解放全中国”“打到南京去活捉蒋介石”。口号声震耳欲聋。19日晚上,唐科长告诉我说,“小鬼,今天晚饭你要多吃些、吃饱些,准备好纸笔好好地听好消息,不睡觉也要把好消息写好,明天早上贴到六安最醒目的地方,让老百姓都知道解放军过江的好消息”。我一直聚精会神地听,记着笔记。直到午夜十二点,轰动了,解放军渡江战斗打响了,东到江苏、西到湖北,千里江面、百万雄师、万船齐发、万炮齐轰,由第二野战军先从荻港突破蒋介石的沿江封锁线,胜利登陆了,并乘胜向南追歼残敌。与此同时,徐向前将军在山西省攻进省会太原,军阀阎锡山经营多少年的老巢也完蛋了。

 这一夜,我又忙碌又激动,不知不觉天亮了。就这样,我与宣教科干事王光精同志把特大喜讯——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捷报贴在鼓楼洞的墙上,轰动了六安城。

 为纪念渡江战役的胜利,我写了“浣溪沙”词,供大家分享喜悦!

百万雄师过大江,

排上倒海孰能当?

先从荻港破江防。

堪笑蒋军早丧胆,

或逃或死或投降。

(注:蒋介石令他的汤恩伯将军在长江南岸布防四十万大军不堪一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