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英坚(1908——1941),金寨县人。1929年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军战士、班长、排长、营长、副团长、团长,参加鄂豫皖苏区第一、二、四次反“围剿”斗争和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1935年3月,第四方面军开始长征。6月,第一、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地区会师。8月,分左、右两路共同北上。9月,领导左路军的张国焘擅自决定第四方面军南下,另立中央,搞分裂党的活动。林英坚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且在长征途中左手负伤致残。1936年6月,在西康甘孜地区同贺龙、任弼时率领的红二、六军团会师。随后,二、四方面军共同北上,1936年10月,到达甘肃会宁与红军第一方面军胜利会师。后第四方面军三个军在张国焘指挥下,西征失败,一部分到达陕北。林英坚辗转到达延安后不久,就被调往红军大学(后改为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1937年10月,林英坚回到大别山,在红二十八军特务营任教官。1938年2 月新四军第四支队组建后,林英坚调到新四军工作,任新四军第四支队七团参谋长,因所谓“路线”斗争被驱出四支队,到地方做武装工作,不久又任游击纵队大队长。他坚决执行新四军联合国民党共同抗日的政策。
1941年秋,蒋介石趁太平洋战争日军南调之际,高喊“东进”,加紧反共,继续同我争夺华中。在淮南津浦路西,国民党主力一七一师纠集第十游击纵队和保安团,向我抗日根据地发动进攻,新四军驻路西主力奋起自卫反击,于11月17日在定远大桥取得了反顽斗争的重大胜利。我军本着团结抗战的宗旨,停止追击,退回原防。但顽军不顾我军的正义立场,又于11月下旬以一七一师三个主力团和第十游击纵队一部,分三路向我路西根据地大举进攻。
黑狼庙位于路西章广镇境内皇甫山南麓,是扼守我路西根据地中心区太平集和藕塘南大门的天然屏障,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守卫黑狼庙阵地的就是林英坚担任团长的新四军二师十三团。在这以前,该团以第三营驻守黑狼庙,监视从广兴集、西王集来犯之顽军;一、二营驻守常山岭附近的余家圩、得胜汪一线,监视从周家岗来犯之顽军,团指挥所设在黑狼庙东北二里的南黄家。
11月26日晨,顽军依仗着占有优势兵力,向黑狼庙发起凶猛的进攻。一时间,阵地上炮火连天,硝烟弥漫。坚守主阵地的三营指战员,在林英坚的周密布防下,依托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沉着冷静,以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慨,打退了顽军的猖狂进攻。激战到傍晚,正当林英坚和七连战士冲到大桐山时,一发罪恶的冷弹击中了他的胸膛,他手捂胸口,踉跄几步,便再也没有站起来。
林英坚的牺牲,是我军的一大损失。英雄牺牲后,中央军委和朱德总司令分别发来唁电,以示哀悼。新四军军部于同年12月15日,在路东岗村为林英坚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张云逸副军长和罗炳辉副师长参加了追悼会,张云逸亲自草拟了悼词,对林英坚烈士的一生作了高度评价。
1965年春,滁州市南谯区人民政府在皇甫乡为林英坚烈士树碑,以示纪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