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共六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

欢迎访问中共六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史志研究 > 党史研究 > 党史人物

长征中的黄正平

发布时间:2017-03-10 10:50:56 审稿:六安党史 作者:蒋二明 浏览:2055 次
【字体大小:

    黄正平(1895——1935),六安市裕安区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参加六霍起义,历任红军排长、连长、营长,1931年3月任红四军十一师参谋主任,1933年7月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谋处主任,与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倪志亮5人组成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并兼任红四方面军参谋处主任、红三十军参谋主任,主管作战、训练、通讯、交通等项工作,对红四方面军司令部建设有过重要贡献。

    1935年春,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此时,黄正平已感染上肺结核病,随方面军总部西进,在苍溪永宁铺渡过江,经江油、北川、茂县到达杂谷脑,6月中旬与中央红军会师。会师前,他要求司令部工作人员和直属部队指战员都发扬风格,尽量多准备些慰问品送给远道而来的中央红军。他自己也抽空缝制了米袋和绑腿,并安排人员搞好迎接和慰问活动。两军会合后,一袋袋来自江油中坝的大米,一包包来自南部盐井的白盐,一壶壶来自资阳的豆瓣,还有川北山地的茶叶,川西平原的海椒面,以及指战员们一针针编织的毛衣、背心、毛袜、手套等等,这些凝聚着他和司令部全体人员心意的物品,都送给了中央红军的同志们。

    7月6日,军委总参谋长刘伯承和李富春、林伯渠、李维汉等组成的中央慰问团,到红四方面军总部慰问,并传达中央政治局两河口会议关于主力北上的精神。黄正平拥护中央北上的抗日方针,认为西进、南下都占不上天时、地利、人和,没有好的发展前景。早在强渡嘉陵江前,四方面军就有创造川陕甘根据地的计划。6月16日,中共中央致电四方面军领导人:“今后我一、四方面军总的方针应是占领川陕甘三省”。6月28日,中央政治局作出红军集中主力向北进攻,首先取得甘肃南部,以创造川陕甘革命根据地的战略方针。但张国焘却向中央发难,一再拖延,或背道而驰。对此,黄正平忧心忡忡。

    7月,黄正平调任红一、四方面军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部第四科科长,二过草地时前敌总指挥部合并于红军总司令部,第四科改称第四局,他改任第四局局长分管人事后方勤务工作,保障司令部及所属单位的衣食住行。过草地前,他组织司令部直属单位想方设法多筹粮秣,制成干粮,并派朱文山、杨以山带一个筹粮队在方园百余里范围内筹集粮食,为两个方面军的首脑机关准备了必要的粮草。8月21日他随右路军由毛儿盖出发进草地,25日到达巴西,但张国焘拒不向右路军靠拢,反而令左路军和在右路军的四军、三十军南下。9月间再过毒草丛生、泥潭密布的草地时,他的病情加重了,发着高烧,又感染了其他疑难疾病,医护人员也束手无策。他躺在担架上忧心如焚,自感不治,就一再要求把他的药品和粮食让给别人。他见同志们不忍心给他断粮断药,便坚决不吃不喝不用药,把极缺的粮食和药品节省给别人,自己长眠于草地。徐向前后来回忆说:“黄正平同志,高高身材,清瘦面孔,一副儒将风度,为人谦虚谨慎,善于团结同志……处理问题谨慎细致,稳重刚健,有文化知识,擅长毛笔字书写……”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