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共六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

欢迎访问中共六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史志研究 > 党史研究 > 党史人物

长征中的赵俊

发布时间:2017-02-16 16:27:12 审稿:六安党史 作者:陈康 浏览:2739 次
【字体大小:

 

    赵俊(1914-1994),原名赵诗元,六安市裕安区人。1929年参加少先队,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六安县苏维埃政府保卫局审讯科科员、副科长,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十二师三十四团通讯员,第九军二十五师七十三团二营书记、团供给处书记、副政治指导员、团部参谋,第九军第二十五师司令部作战科科长、侦察科科长,第二十七师八十团作战参谋兼特务营营长。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西征和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长征中三过雪山草地并随西路军血战河西走廊。

    1935年3月,部队进行整编,赵俊调到团部任作战参谋。同年5月开始长征,途径平武、江油、松潘、阿坝,翻过雪山草地与红一方面军会师。9月下旬,随红四方面军主力南下,再过草地、夹金山。10月下旬,参加了天芦名雅邛大战役。1936年2月,随部队转移至甘孜地区整编。7月初,红二、四方面军北上,随部队第三次穿越草地。

    由于第三次穿越草地的路程更远、时间更长,出发时带的青稞远远满足不了长途跋涉的需要,野草、野菜甚至皮带、马鞍子都成了救命的好东西。部队经年朵坝时,战士们误采了有毒的野蘑菇,包括赵俊在内的很多人都中毒陷入昏迷状态。中毒后整个人不能自控,开始到处乱跑,之后就处于昏迷状态,醒来后全身无力,双手也已经被荆棘戳的血肉模糊。此后,他只要见到蘑菇就发怵,再也不愿吃蘑菇。

    1936年11月中旬,赵俊所在的第九军编为“红西路军”第二纵队,作为左翼由镇虎堡经干柴洼、横梁山向古浪挺进。第九军经过干柴洼突围战、横梁山阻击战,抵达古浪并攻占了古浪城。就在此时,性情残暴、反共坚决的马元海以三个骑兵旅、两个步兵旅、四个民团的兵力包围了古浪,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第九军发起了猛攻。赵俊和第九军的指战员们与“马匪”血战3昼夜,终因寡不敌众,弹尽无援,趁夜暗掩护撤出古浪。古浪一仗第九军没有打好,部队伤亡很大,故有“古浪三战,九军折半”一说,从此第九军再未恢复元气。赵俊也在古浪战斗中大腿负伤。战后第九军进行了调整,赵俊被调到二十七师八十一团任参谋兼特务营营长。

    1937年1月23日,红西路军指挥部将一万余人的部队,集中在倪家营子地区的四十三个屯子里,按中央指示准备东进。马匪发现了红军的意图,迅速调集了七万余众,妄想一举将红西路军消灭在倪家营子。面对数十倍之敌,指战员们同仇敌忾,与敌人进行了殊死拼搏。马匪人力、物力充足,越来越猛。而红军孤军奋战,光消耗无补充。此时,总部命令八十一团团长陶勇和特务营营长赵俊,率八十一团和妇女团奔袭山丹城,任务是筹粮和收集废钢铁制作土炸弹。经过一夜强行军,部队刚到山丹城外,就与敌人遭遇。赵俊和八十一团、妇女团的兄弟姐妹们迅速占领了几个土围子,苦战了一整天,但因力量薄弱,武器落后,袭城无望。夜里,只好从土墙打洞突围回来。在突围时,赵俊再次负伤。

    此时的倪家营子已被马匪铁桶般合围。固守,将弹尽粮绝,援兵无望,只有依靠自身力量突围,急速向西洞堡和龙首堡一带转移。第三十军在突围之后,给尾追的敌骑兵一个旅和一个宪兵团杀了个回马枪,击溃了敌骑兵旅,全歼了宪兵团,缴获了不少枪支和军用物资。突围成功了,但中央电告红西路军再固守50天等待援军。2月26日,部队返回倪家营子,再次陷入敌人的重兵围攻之中。在倪家营子血拼七昼夜,待援无望,沿着祁连山的戈壁滩向东转入梨园口。部队刚到梨园口又与马匪遭遇,赵俊所在第九军掩护第三十军展开,拼命与敌人争夺梨园口两边山头,保护西路军总部向祁连山撤退。敌人骑兵气焰嚣张,赵俊和战友们毫不畏惧,没有子弹就用枪托和敌人骑兵拼,枪托打断了就用大刀砍,有的赤手空拳和敌人肉搏,战况空前壮烈,终因敌众我寡,梨园口战斗惨败,整个部队被打得七零八落。八十一团团长陶勇同志带领所剩不多的人员边打边撤进祁连山中。

    当他撤进山里时与部队失去了联系,第一次尝到了失去组织的痛苦。仗打败了,但人不能败,不能在祁连山里等死。他决心突破山下马军的封锁圈,朝着陕北党中央的方向走,去找红军。为了安全,下山后赵俊换了便衣,夜里找老百姓讨点吃的,边乞讨边赶路,白天就躲在牧羊人的土洞或老乡的草垛里睡觉。寒冷和虱子让赵俊难以入睡。半梦半醒间,赵俊会想起慈祥的父母,梦见他们为自己添饭加衣,醒来时仍旧饥肠辘辘,寒气袭人。有时,赵俊会梦见父母被敌人杀害的情景,醒来时已经泪流满面。就这样辗转了37天,凭着做参谋积累下的良好方向感和地理知识,赵俊在甘肃镇原找到了援西路军司令部。

    抗日战争时期,赵俊任新四军军部作战参谋,江北指挥部作战参谋,第四支队司令部参谋、副参谋长,新四军第二师司令部参谋处长,第五师十三旅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渤海军区司令部参谋处长,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参谋长,第六纵队参谋长,第三野战军二十四军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三野战第七兵团兼浙江军区副参谋长、参谋长,浙江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南京军区副参谋长,江苏省军区司令员,南京军区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