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共六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

欢迎访问中共六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史志研究 > 党史研究 > 党史大讲堂

皖西苏区早期的女干部——翁翠华

发布时间:2015-11-16 09:22:59 审稿:裕安区委党史办 作者:张 平 浏览:2701 次
【字体大小:

    翁翠华,女,六安市裕安区西河口乡潘岔村人。父亲翁文举,母张氏,家境贫穷,仅有山地一、二斗种,一小块(片)山场,后又开个豆腐店。翁家人口众多。有兄长夏子功、翁明杨、弟弟翁明猷、妹妹翁六姑娘。翁翠华生于1908年,自幼在家帮助母亲料理家务、做农活。1925年,翠华十七岁时同本乡冯家院的冯晓山(又名冯先旺)订婚,次年结婚。由于冯家生活也较拮据,仅有湾地一二亩,后来也变卖了,靠开个猪行维持生活。

    翁翠华爱人冯晓山自幼念过私塾,受同学、家门兄弟冯先林、冯先卓等进步青年的影响,加之吴干才当时在这一带宣传马列主义思想,因此,冯小山与余道江(王义中)、宋道学、余在海、马德福等于1926年秋冬,即加入秘密农民协会,他们经常利用冯晓山家小猪行召开会议,并以做小猪生意为掩护开展工作。   

    翁翠华在爱人的帮助下,不久也参加秘密农协,并经常帮助爱人和同志们,在他们家里开会时,看门放哨,以保证组织活动的安全。1927年,翁翠华接受组织上交待的任务,即开始与冯先林(共产党员)的爱人沈海清一道,经常至西河口的后湾、龚家湾、龙门冲、郝家集一带开展妇女工作。她以收买生猪为名,经常到上述各地发动妇女,宣传妇女要翻身,当家做主人,必得自己站立起来,团结广大妇女,参加妇女会。经过翁翠华的努力,先后在三区十二乡(西两河口)成立妇女会,翁翠华担任乡妇女主任。至1928年经冯晓山等同志介绍,翁翠华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由于党的教育,翁翠华觉悟进一步提高,发动和领导妇女革命积极性更高了,她积极支持男会员组织秘密武装——摸瓜队(又名别动队)。曾镇压当地反共分子郭茂德等,使当地的豪绅地主反对农会活动有所收敛,使得西河口一带农会、妇女会得以继续扩大和发展。至1929年7月,中共六安县委在豪猪岭召开六安县(包括霍山县)第三次党代表大会,会议通过两项决议:(一)成立六霍暴动总指挥部;(二)报请中央批准成立中共六安中心县委,书记舒传贤,委员12人,翁翠华被报为县委委员、妇女部长。同年10月6日,在六安县郝家集老母猪岭召开党员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中共六安中心县委,接着召开第一次委员会,选出舒传贤为书记,周狷之、翁翠华等12人为执委委员,翁翠华并担任中心县委的妇女部长。会后,她以西两河口、独山、龙门冲一带妇女工作为重点,积极贯彻中心县委和六霍暴动指挥部的决定,在西河口一带农运条件较好的地区开展秋收起义的准备工作。

    同年11月7日,独山农协常委兼秘书何寿全和二位女会员因唱《赤色苏俄》等歌曲,被敌驻独山之六安警备营魏祝三部逮捕,并搜去何身上所带的农会名册,危及党和农会会员们的安全,危及党所决定的在独山西河口一带进行秋收起义的准备工作。县委周狷之、吴干才、余道江、朱体仁和三区区委书记许希孟等商讨决定,通知三区15个乡的农民协会立即举行暴动。

    翁翠华接到通知后,在7日夜紧急通知西河口一带农协会员,手持大刀、长矛、钢枪、土枪,肩扛红旗,于8日按指定时间地点集合,至下午4时,有组织的农协会员近万人浩浩荡荡开向敌魏祝三驻地马氏祠,打响了六霍起义的第一枪。经过激烈战斗,敌被迫释放了何寿全并交回农会名册,交枪十余支,但拒不全部缴械。激怒的人群继续与敌展开战斗,打死敌人4名,打伤多人,在战斗中我起义人员也牺牲11人。此间翁翠华不仅亲自上阵从事宣传动员工作,还组织后方妇女会员送茶送饭,做好后勤支援,保证起义人员的生活。15个乡农协会员、赤卫队员英勇作战,敌魏祝三部在南岳庙之敌姚子厚部驰援下,纵火焚烧房屋,并逃往淠河以东,至此独山暴动取得了胜利。独山暴动胜利后,成立了皖西第一个工农民主革命政权——六安县三区工农革命委员会,随后暴动队伍成立六个游击大队,全部钢枪归总指挥部直接领导;又组成2300余人的赤卫队,归区农协领导和一支30余人的三区游击队,十几支钢枪;各乡都成立了赤卫军、儿童团,每人都有刀矛等武器沿淠河设防、站岗放哨。在三区15乡的范围内,没有农协命令,一律不准通行。翁翠华这时深入到各乡,检查指导妇女工作,进一步扩大妇女会的组织,加强苏区区乡妇女协会的组建工作,动员妇女为红色武装、游击大队、游击队、赤卫军做好后勤工作。

    不久,国民党反动驻军以陈耀汉旅为支柱,协同张季荃部第二团,计两个团武装,向六安三区进犯,一路由霍山经西乡到麻埠,一路由苏家埠经西两河口到独山。他们占领独山后,由张季荃部下的张泽霖、魏祝三部分散到各乡,组织“反共队”、“清乡团”到处滥捕、滥杀。翁翠华和她爱人冯晓山一起,继续组织与领导三区游击队与敌人战斗,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只能采取白天隐蔽在龙门冲大山里,通过农会查明情况,在敌人不备的情况下,采取长途奔袭和突然袭击的战术,有计划地消灭敌人。他们曾袭击西两河口反共分子冯克礼、冯克志,并当即予以镇压,使一些反动士绅和反共分子的嚣张气焰有所收敛。不久,六安中心县委为了坚持武装斗争,于1930年1月20日,在流波宣布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第33师,翁翠华爱人冯晓山被任命为第33师106团团长。他们在同年1月30日攻克霍山县城后,旋又会师东进,击溃麻埠、独山之敌。冯晓山率106团打回老家西两河口,翁翠华率西河口地方农会配合。在西河口、郝家集一带捉到反动士绅熊同斋和反共分子罗小来等六、七十人。审讯后对罪大恶极的枪毙24人。至此,独山、西两河口一带的苏区又完全恢复。翁翠华不分白日黑夜地工作,风里来雨里去,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到处宣传、动员青年男女出来革命,参加红军,参加地方政权建设,并组织妇女为红军赶做军鞋、洗补衣服。在很短时间内,她筹集布鞋二百多双,送给红军第33师部队,使缺衣少鞋的红军战士深受感动。她还教唱革命歌曲,如《赤色苏俄》、《穷人恨》、《妇女要翻身》、《国际歌》等,以鼓舞妇女,提高阶级觉悟,冲破封建枷锁,积极参加革命。同年5月1日,他爱人冯晓山和徐育三在第二次攻进霍山县城胜利后,带两个中队20余人枪,攻打西两河口税卡子卫保昌、杨帮代的反动武装时,由于敌人实行“联防”,独山、郝家集、河东附近之敌,听到枪声,赶来驰援,红军陷于三面受敌围攻,在大量杀伤敌有生力量后,冯小山迅即率部撤退,终因敌众我寡,在负伤强泅望江湾河水中不幸牺牲。翁翠华闻讯后,悲恸欲绝,她与战友们一起,决心与敌人战斗到底,为烈士、为爱人报仇雪恨,向敌人讨还血债。她不分白天黑夜继续在独山、西河口、龙门冲一带指导妇女工作,曾配合六霍赤卫师车厚桥,探敌情报,采取长途奔袭、黑夜偷袭等战术,多次打击和消灭西两河口、龙门冲、落地岗等反动民团,有力地打击了敌人,保卫了苏区干群的安全。1932年9、10月间,敌人对鄂豫皖举行第四次“围剿”,红军在张国焘错误思想影响下,战斗失利,以致丧失了大片苏区,翁翠华在随苏维埃政府西撤时,因鼻漏病发作,未跟上红军大部队西撤,后只得返回娘家,隐藏在潘岔山里。在治疗期间,翁翠华与篾匠工人周荣庭产生了感情,经亲友介绍,于1933年春正式结婚。由于周是个工人,对翁翠华的疾病和身世很同情,后来龙门冲一带地下党三区区委恢复活动,多次到翁翠华家取得秘密联系,并经常让翁翠华探听西河口民团局子的军事情况(周荣庭后在西河口街上开个篾匠店,与西河口街上民团局子驻地大王庙仅一墙之隔,翁翠华完全可以掌握敌人的活动规律),保证了三区区委和三区游击队的活动和安全。

    后来,翁翠华鼻漏病日益严重,1935年,因疾病不治,终年27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