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共六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

欢迎访问中共六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史志研究 > 党史研究 > 党史人物

抗日团长陈群

发布时间:2015-07-10 14:39:52 审稿:皖西烈士陵园管理处供稿 作者:陆党宣 浏览:3503 次
【字体大小:

    陈群,原名陈德安,1910年出生于安徽省六安县陈家湾村(现属金安区东河口镇)一个农民家庭。1929年陈群参加了农民暴动,后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0年1月,陈群参加了红军,后被编入红一军、红四军,参加了鄂豫皖边区一至四次反“围剿”的各次战斗。1932年底,他随红四方面军主力西征转战3000里,投入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历任连长、营长、团长、副师长,长征会师后,参加了山城堡战斗,1936年底到达陕甘宁边区。

    抗日战争暴发后,陈群被编入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任副团长,率部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战斗,之后奉命孤身到平西地区放手发动群众,扩大党的武装力量,一面改造和争取地主武装,到1937年冬,陈群争取了10来个村的民团,后被改造、整编为八路军第六支队第七团,肖思明任团长,陈群任副团长。第六支队经过几个月的工作和战斗,解放了平西10余万人口的广大地区,初步建立了平西抗日根据地。

    1938年5月17日,陈群所部随八路军第四纵队挺进冀北,配合冀东人民抗日大暴动,建立新的抗日游击根据地。6月,部队过平绥铁路,挺进冀东。但是,刚过铁路,就遇到日伪军的猛烈阻击,陈群奉命率领一个连的兵力在潮白河上游黑河岸边截击敌人,掩护主力部队东进。在众寡悬殊的劣势下,陈群率部顽强战斗,从晚上一直战斗到第二天中午,击退敌人多次冲锋,使主力得以顺利地越过黑河,转向东进。接着又连续战斗,突出敌人重围,出现在兴隆城下。7月6日,冀东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遍及20个县有20万人参加的抗日大暴动。全盛时期,冀东抗联武装队伍达10万余人。

    10月间,第四纵队领导决定将主力撤回平西根据地整训,冀东抗联队伍也全部西撤,准备第二年整理成一个大部队,再回冀东。主力西撤时,陈群和苏梅奉命留下坚持,率领第三十三大队特务连,共百余人,在迁安县莲花院编为第一游击支队(又称陈支队),陈群为支队长,苏梅为政治委员,周文彬为政治部主任。支队下编有大队,大队下辖中队。当时归其指挥的还有一个教导队,系由抗联骨干组成,30余人;还有节振国的工人大队,30余人。支队活动于冀东东部地区丰润、滦县、迁安三县边界地区,是1938年大暴动的中心区。从1938年8月起,敌人对这一带地区进行连续不断的围攻“扫荡”。尤其是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敌人把主要军事力量用来对付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在敌人疯狂的进攻和残酷的统治下,在艰苦的反“扫荡”战争中,陈群英勇顽强、身先士卒的战斗作风表现得更加突出了。10月间,主力西撤不久,陈群率部与敌500余人激战于县、丰润交界处之华山峰村。一天,敌人从唐山、丰润驱车赶来,围攻第一游击支队的驻地赵庄子和松山峪,战斗在华山峰村附近打响。

    眼看着制高点就要被敌人夺去时,陈群抢过一位战士的机枪,大喊一声:“跟我上!”飞也似地冲上去。这时,敌人距山顶只有十几米远了!陈群冲到山顶,满头汗水,喘气未定,架起机枪,向敌人猛扫一阵。魏国臣和战士们也随后赶上来,劈头盖脸地痛打一顿,把日军赶下了山……接着,在陈群的指挥下,战士们忍着饥饿,顶着猛烈炮火的轰击,继续打退敌人数次进攻,毙敌30余人。夜间10点多钟、陈群率部撤出战斗。

    不久,数十名日军从滦县榛子镇出发到迁安县莲花院一带“讨伐”,当天下午又从莲花院返回。陈群率领12名战士,乔扮成敌“宣抚班”,尾随其后,伺机攻击。当这小股敌人至丰润县上水路村马蹄泉边休息时,陈群命令邢玉德等人冲入敌群,乘其不备,来了个突然袭击。日军小队长和3名日军被击毙、数名敌人被击伤。当敌人在慌乱中还击时,邢玉德等人在陈群的火力掩护下,迅速转移。

    陈群是坚持冀东抗日斗争的主要军事指挥员。他带兵常打胜仗,这和他赢得战士们由衷的爱戴是分不开的。他和战士们亲如手足,爱护战士胜过爱自己。部队每到一个宿营地,他总是首先去看望战士,慰问伤病员。那时,由于游击环境,药物奇缺,陈群便留心搜集了许多偏方,不仅平时治好了不少战士的病,而且在战场上也及时抢救了战士的生命。当时,在战士们之间广泛传颂着“一瓶云南白药”的故事,就是一个突出的例证。在长征路上,陈群曾得到一小瓶珍贵的白药。可是,1938年11月初,在遵化东北部茅山战斗中,他却把这瓶珍藏了四、五年的白药给通讯员大老王用上了。那一次,千余名日军包围了第一游击支队的驻地,敌人利用飞机进行侦查指挥作战,采用分进合击,妄图把游击队一网打尽,战斗非常激烈而残酷。陈群率部与敌周旋中毙命70余人,支队亦小有损失。到黄昏时,通讯员大老王肚子上挂了花,鲜血涌了出来,脸色像纸一样白,无力地倒在山头上。陈群匆忙解开挎包,抠出那瓶白药,用胳膊肘慢慢托起大老王的头部,把药面一点一点倒进大老王微微张开的嘴里。不久,大老王伤愈后,又重返杀敌的战场。

    1939年8月,陈群在松山峪群众的协助下,造成了两门“柳火木炮”,攻下了滦县下五岭据点,俘伪军70余名。

    1939年9月,陈群奉命率领游击支队随冀东整训队伍一起开赴平西整训,编为挺进军第三十七大队,陈群为大队长。同年11月间,在平西整训的第一游击支队和抗联队伍编为第十二团,陈群为团长。

    为了加强在冀东坚持的武装力量,1940年1月初,陈群奉命率一个连和通讯排,共140余人,从平西斋堂、煤窝出发,返回冀东。在遵化县高拔岭,十三支队政治部主任兼第十二团政委刘诚光,率新组建的抗联第五总队与陈群会合,决定将第五总队编为十二团二营。随后,二营、一营一连和团部通讯排各按指定的地区分散活动,先后在高拔岭、马兰庄、赵各庄、银子山、三女河、鸦鸿桥、皇家屯、龙各庄一带打了许多漂亮仗,很快打开了冀东东部地区的抗日局面。

    为了夺取敌人的武器、装备,壮大部队,陈群于1940年7月下旬,率领十二团特务连、通讯排和节振国的工人大队,共120余人,夜袭了赵各庄伪矿警队。当时赵各庄煤矿驻守两个中队的伪矿警,约200余名,矿区周围设有铁丝网。夜间,除固定岗哨以外,还有一个班的巡逻队。半夜时分,陈群率部队到达指定地点,战士们抡起铡刀片,砍断铁丝网,隐蔽进入伪矿警驻地,迅速地摸了敌人哨岗,打垮了敌人的巡逻队,扑向伪矿警宿舍。伪矿警们从睡梦中惊醒,还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就乖乖地举手投降。

    为了配合“百团大战”,十二团在冀东地区向北宁铁路沿线进击。8月26日,包围了赵各庄、唐家庄据点与古冶车站。敌据点被摧毁,伪军全部缴械,顽抗之日军被歼灭。首战告捷,冀东军民,特别是丰滦迁地区的人民颇为兴奋。他们杀猪宰羊,从20里甚至百里以外的地区赶来慰劳十二团。陈群指挥十二团配合地方武装积极出击,曾攻入唐山市内,给敌人以很大威胁。

    1941年夏,日伪开始了在冀东的第一次“治安强化运动”,并调集4万余日伪军对冀东抗日游击根据地进行疯狂的大“扫荡”,妄图摧毁冀东游击根据地,消灭冀东八路军。在残酷的反“扫荡”作战中,冀东武装部队受到了严重损失。

    1941年6月,陈群率十二团在玉田县孟四庄一带集中,团部和特务连就驻在孟四庄,3个营分散驻在几个邻村。6月5日,陈群率十二团在冀东反“扫荡”战斗中,于玉田县孟四庄被敌人炮弹击中,不幸牺牲,时年31岁。他为创建冀东抗日根据地作出了突出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