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2004年上半年在中央党校学习期间,由彭儒之子、保利集团董事长陈洪生陪同,慕名登门拜访彭儒老红军的。此后,利用进京出差的机会,多次看望彭老。其间,彭儒及其家人多次表示,彭老不希望过多宣传她,而是反复提及与她同时参加革命的家乡亲人。他们很多人都参加了井冈山斗争,经历了“八月失败”而英勇牺牲,大多没看到胜利的那天。他们在井冈山被称为“彭家将”。2010年秋,我在中央党校参加第55期地厅级干部进修班学习。10月6日,彭老的家人告知我,彭儒同志昨晚去世。我放下电话后,第一时间赶到彭儒家吊唁。井冈山斗争时期最后一位老红军彭儒同志的离去,使井冈山斗争成为完全意义的历史。特撰写本文表达笔者对彭儒老前辈的崇高敬意和深切缅怀,并以此纪念彭儒同志诞辰100周年。
井冈山斗争时期最后一位红军离去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党纪律检查战线的杰出领导干部,中国工农红军最早的女战士,参加过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老同志,原中纪委委员彭儒同志于2010年10月5日晚因病逝世,享年98岁。
在彭儒同志生病住院期间,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曾庆红等亲自到医院探视,表示亲切慰问;逝世后,胡锦涛等送了花圈。
彭儒同志1913年3月6日出生,2010年10月5日去世,98年间,从15岁开始投入革命斗争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经历了湘南起义、井冈山斗争、中央苏区斗争、延安整风、解放东北、“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几乎所有重大历史事件,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见证人。
彭儒原名彭良凤,湖南省宜章县迎春乡碕石村人。父亲彭镇岳是一位开明乡绅,支持子女参加革命。母亲陈配玉,性情温良,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1926年,13岁的彭儒考入设在衡阳的湖南省立第三女子师范。省立第三师范及女子师范被誉为“湘南革命的摇篮”,毛泽东在此创建了湘南第一个中共支部,曾志等宜章籍进步学生先后在这里接受影响走向革命。在党、团组织的教育及同乡校友的帮助下,彭儒阅读了《共产主义ABC》《新青年》《向导》等进步书刊,接受革命思想的熏陶。1927年4月1日,彭儒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开始走上革命道路。马日事变后,衡阳省立第三师范的学生运动遭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镇压。彭儒与其他宜章籍同学一道转回家乡开展革命活动。当时宜章处于白色恐怖中,1927年秋,中共宜章县委机关转移到碕石承启学校。同年冬,成立了中共碕石特别支部及共产主义青年团碕石特别支部。彭儒成为团支部骨干。
1928年1月12日,朱德、陈毅和湘南特委、宜章县委发动了湘南起义(宜章年关暴动)。1月18日,中共碕石特别支部书记彭晒根据县委指示召开碕石党、团员会议,布置碕石暴动计划。彭儒和几名女青年负责宣传工作。1月19日,碕石暴动取得胜利,彭儒等人把早已写好的标语贴满各条巷口。彭儒等还到鹧鸪坪等周边村落发动农民参加暴动。2月,工农革命军碕石独立营成立,她在营部做宣传工作。
1928年4月,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湘南起义三支力量在井冈山会师,组成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朱毛会师”。在庆祝会师大会上,彭琦和胡世俭表演了双簧相声,彭儒跳起了优美的“葡萄仙子舞”。
同年秋,陈毅考虑到彭儒年龄小,把她从部队调到地方,调往湘赣边界特委做妇女工作。此后,彭儒长期致力于根据地的妇女运动。彭儒与先后担任湘赣边界妇女运动委员会负责人的宜章籍女红军吴仲廉、曾志,被誉为井冈山妇女运动的“三杰”。
1928年10月4日—6日,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在茅坪的步云山召开,产生了新的边界特委,当选书记杨开明因病不能工作,11月,谭震林任书记,陈正人任副书记。
此后,彭儒和陈正人见面的机会多了。一天,彭儒突然收到陈正人的一封来信,信是用毛笔工工整整地写在一张粉红礼札纸上的。信中表达了陈正人对彭儒的感情。因为用的是文言文,彭儒看不太懂,就去找贺子珍和吴仲廉商量。她们都很赞成,说正人年轻、干练,工作能力很强,作风朴实,立场坚定。
吴仲廉拿出一副大姐的样子说:“这个人很不错,人家写信你不回,人家来你又跑掉,这怎么行呢?你回他一封信吧。”
“这种信怎么写呀?”彭儒不好意思地说。
贺子珍也在旁边笑着极力赞成。吴仲廉帮彭儒起草了回信。就这样,经过一段接触,彭儒和陈正人在井冈山茨坪结婚。
结婚时,既没有房子,也没有床和被子,暂借了傅穆的房间,更谈不上穿什么新衣服了。婚后,彭儒仍然和康克清同志住在一起。彭儒也没好意思把这事告诉她。
过了两天,陈正人去找彭儒,康克清觉得奇怪,说: “这是怎么回事呀?”
陈正人高兴地告诉她:“我们不久前已经结婚了。”
康克清装着生气的样子,轻轻地打了彭儒一下,说:“你这个家伙,这么大的事也不告诉我一声。”说得彭儒的脸都红了。
过后,遂川县委的同志知道陈正人、彭儒结婚连被子也没有,就想办法送来一条印花布的薄棉被。前方的红军回到山上,闹着要吃喜酒。他们请县委的同志帮忙买了一只大母鸡和几斤猪肉,又搞了些米酒,架起木板当桌子。陈毅、宋任穷、杨至成等参加了陈正人、彭儒简朴的婚礼。
据考证,井冈山斗争时期的男女双方组成革命伴侣的很少,而陈正人、彭儒就是其中的一对。另外,还有毛泽东与贺子珍、朱德与伍若兰、蔡协民与曾志。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由相识、相恋到结为革命伴侣均发生在井冈山的只有两对,一对是毛泽东和贺子珍,另一对就是陈正人和彭儒。
1929年初,红四军进军赣南,新婚的彭儒和陈正人留守井冈山。由于敌强我弱,部队不久即被打散,他们到宁冈、荆竹山等地找地方组织联系未果,由于大雪和敌人的清剿,被困在大山里40余天。有孕在身的彭儒,度过了极其艰难的日子。
1929年秋,陈正人送彭儒到永新大湾生孩子,住在大湾村共产党员秋古子(后牺牲)家里。当时什么都找不到,连被褥也没有,只垫了些稻草。孩子生下3天就送给附近田溪村一个老表抚养。从那以后,陈正人、彭儒再也没有见过这个孩子。解放后听说孩子6岁那年生病,因没钱医治,病死了。
1930年,彭儒先后在安福中心县委、江西省行委、赣西南特委等从事妇女工作,其间组织妇女群众积极配合红军9次攻打吉安。1930年6月2日,经彭国梁介绍,彭儒由共青团员转为共产党员。1931年11月,参加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秘书处的工作。随后,先后担任闽西汀州市委组织部部长、代理市委书记,中共苏区中央局妇委委员,长胜县委宣传部部长等职。1934年参加长征,不久中央组织局又决定让彭儒返回苏区中央分局,找到了陈潭秋等人,被任命为于都县委宣传部部长。
1935年2月,苏区中央分局决定彭儒随陈正人突破封锁线去白区治病,先在广州、番禺,1936年回到碕石家乡。在碕石村群众帮助、掩护下,陈正人化名胡思义,夫妇俩边教书、边治病,秘密宣传革命。在碕石期间,陈正人还写下一本《乡居一年》,其中有首五言诗写道:“欲抱凌云志,漫云力不胜,不为艰险阻,壮志誓当伸;奋斗违十载,荣功一旦成,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直到1937年春,周礼从延安写信回碕石后,陈正人、彭儒得知红军已到陕北,遂分路辗转南京、西安,历尽艰难先后到达革命圣地延安。
1937年6月,彭儒进延安中央党校学习,任总支委员。9月后任陕甘宁边区政府民政厅科长、延安干部家属学校补习科科长。1939年至1944年先后在延安马列学院、中央党校参加学习、整风。
解放战争时期,彭儒先后在东北民主联军总政治部、吉林省延吉市委组织部、东北军事政治大学高干班、吉林省委党校等处任职,以忘我的努力工作和奋斗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1949年后,彭儒先后任江西省总工会副主席、全国总工会干校负责人,并在农业部、农垦部、国务院农林办、国家水产总局等处任职,是中直机关党委委员,1960年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文化大革命”时期,彭儒同许多老革命前辈一样受到政治迫害。1972年5月,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关怀下,彭儒从河南叶县回到北京,安排到国家水产总局工作,后任国家水产总局顾问。
1978年2月,彭儒当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同年12月,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彭儒当选为中纪委委员,任中纪委“两案”(审查林彪、“四人帮”案件)办公室副主任、临时党支部书记。她严格遵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坚持原则,既彻底查清事实,又不感情用事,确保“两案”审理工作公正严明。1982年9月,她出席了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再次当选为中纪委委员。
彭儒等革命先辈充分体现出正直无私、艰苦奋斗、严于律己的崇高品格。早在1934年3月,陈云、邓颖超、博古、毛泽覃、陆定一、罗迈、潘汉年、彭儒等苏区中央机关23名领导和工作人员就联名写信给《红色中华》编辑部,表示要每天节省二两米,使前方红军吃饱饭,打胜仗。苏区广大干部群众看到领导机关这封特殊的联名信后深受鼓舞,整个苏区随后掀起了节约运动。在腥风血雨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彭儒生下4个孩子,为了革命事业,她强忍母子生离死别的巨痛,相继将孩子寄养当地群众或亲戚家中,其中一个不幸夭折。1981年12月,68岁的彭儒还拟订了《个人作表率计划》,在中纪委时时处处起表率作用。1985年9月,彭儒等一批老同志响应中央号召,在党的十二届四中全会上请退离休,得到中央的高度肯定。同年12月,正式离休。
几十年来,彭儒同志共产主义信念坚定,忠于党,忠于人民,始终坚持立党为公,不争名,不争利,关心党和国家的前途和现代化建设,德高望重,令人崇敬,是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重大贡献的杰出女性。
陈正人和彭儒夫妇育有子女6人,他们对子女的教育非常严格,要求子女“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要同工农子弟交朋友,多向他们学习”,不能搞特殊化。陈正人、彭儒的严格教育和要求,使子女陈瑞生、陈洪生等6兄妹都能刻苦学习、勤奋工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才智。
井冈山上“彭家将”
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来自湖南宜章县碕石的以彭姓为主的一群男女青年,能文能武,打仗是英雄,宣传是骨干,做群众工作是模范,在军中极为活跃,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战斗群体,被广大红军将士和井冈山的群众称之为“彭家将”。而彭儒同志则是这个优秀群体中的杰出一员,也是这个群体中历经劫难一直坚持斗争到全国解放的唯一幸存者。
1928年1月,朱德、陈毅等率领南昌起义军余部,由广东进入湖南南部地区,在当地共产党组织的配合下,发动农民在旧历年关举行湘南起义,起义军占领湖南宜章,并击溃国民党军许克祥部的进攻。随后,湖南南部郴州、永兴、资兴、耒阳等10余县群众也纷纷举行起义。3月底,国民党军以重兵向湘南地区进攻。以宜章县迎春乡碕石村人为骨干的宜章独立营,随起义部队在萧克、龚阶、李赐凡率领下,经骑田岭、五盖山向井冈山方向转移。4月20日,途经资兴县龙溪洞时与毛泽东率领来接应湘南起义队伍的井冈山部队会合,成为第一支与毛泽东部会师的湘南起义队伍。两军会师后,原碕石农军被编为红四军第二十九团第二营第七连,连长萧克,党代表彭晒。彭暌、彭琦、彭严都曾担任连党代表。碕石村上井冈山人员共有160多人。他们都投入了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斗争。
1928年端午节,红军在七溪岭与强敌决战,第二十九团、第三十一团一营坚守新七溪岭。萧克连敢打敢拼,有多名碕石战士英勇牺牲。萧克脚负重伤,彭振雁排长冒着枪林弹雨把他背下。吴仲廉、彭儒怀揣手榴弹在阵地前向敌人喊话,以宣传攻势配合火力攻势,取得井冈山斗争时期最大的胜利——龙源口大捷。
原红二十九团党代表龚楚(后叛变投敌)曾在《我与红军》中回忆:“碕石彭家出了不少领导骨干……当时参加工作而起了领导作用的彭氏姊妹因工作最积极,故在红四军中有‘彭家将’称号。‘彭家将’都是衡阳第三师范的毕业生,也是中共党员或青年团员,参加红军后,对工作积极而热情,意志坚定,对于军队的政治工作影响很大。”
“彭家将”在井冈山编唱宣传过的歌谣:
红米饭、南瓜汤,紫茄子、喷喷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天当房来地作床,娶个月亮进洞房;干稻草来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哪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
从井冈山到中央苏区,“彭家将”艰苦奋战,功勋卓著,有的成为党和红军中的重要领导人。有30多人为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中央苏区而英勇献身,其中有代表性的有:
彭晒:碕石暴动主要领导者。先后任碕石特支书记、革命军独立营营长、红二十九团第二营连党代表等职,1929年3月牺牲。
彭暌:1925年在衡阳省立第三师范入党,后来任碕石特支宣传委员兼村农会委员长,上井冈山后任连党代表。1929年初随部向赣南进军。2月2日凌晨,红军在项山受敌突然包围,彭暌率部突出敌包围圈。但在闻知朱德、毛泽东及军部还在敌人包围中,处境非常危险后,彭暌立即整理队伍,返回去抢占一个山坡把敌人堵住,掩护军部突围。激战中,彭暌英勇牺牲。
萧克上将回忆说:“与我朝夕相处的一些战友。第一位是彭暌。湘南起义时,我任农民军连长,他是我们连的党代表。彭暌是宜章碕石彭家人,与碕石地区党支部书记彭晒是堂兄弟,彭儒的堂哥。他曾在衡阳中学读书,大革命失败后返回家乡开展革命斗争,是碕石党支部的积极分子。他很精干,性格直爽,身体也好。他与我一起带领宜章农民军上井冈山,编入四军二十九团三营七连。宜章农军在湘南失败后,我们都编入二十八团,我任一营二连连长,他任一营四连党代表。1928年8月23日,红四军二十八团一营在桂东打了败仗,我肩部负重伤。第二天往南走,我流血过多,身体十分虚弱。走着走着,听到后面枪响,越响越近,我就转过身子看了看,打着白旗的敌人追来了。道上,人马拥挤,马走不快,而且目标又大,我就下马步行,往山上跑,可是跑不动。这时,彭暌从后面赶来,正带少数人掩护部队撤退,他看见了我,急促地说:‘快点走!’并抓着我的腰带,连拥带推地走了里把路,很快上了山。副营长龚楷指挥部队反击,击退了敌人,我们才转危为安。这次要不是彭暌帮助,我是难以脱险的。彭暌在下井冈山时改任二十八团二连党代表,不幸在战斗中牺牲了。”此外,彭暌在第二十九团攻打湘南的战斗中未能顾及自己的妻子杨佩兰,后来她被敌人捉住,押解回宜章,加以刑讯和脱去上衣半裸游行示众后而被处死。
欧阳毅中将在《我对井冈山斗争的回忆》一文中说:“有个叫彭暌的连党代表,是彭儒的叔伯哥哥,为什么对他记得深刻呢?因为下山(井冈山)时有一次战斗情况很危险,毛主席、朱德的安全受到很大的威胁,我告诉他,毛党代表、朱德还在后边呢。现在看来这件事与林彪有关。彭暌知道了,就号召我们不要走,说朱军长、毛委员还在后面,一定要打。这是个很好的同志,很好的党员。因为当时很紧张,他整理队伍在一个山坡上把敌人堵住了,战斗时在项山的一个地方,他就是在这次战斗中牺牲的(此时他是28团的一个连党代表)。我经常讲不要忘记这个同志,他年纪不大。伍若兰同志也就是这次被敌人抓走的。”
另有记载说,1929年1月底,在寻乌县项山一战中,由于彭暌的接应,使不少人脱险。罗英才在《旌旗十万》一书中说:“陈毅和勤务兵出了围子,刚刚趟过村边的小溪,还没来得及爬上对岸的高坡,敌人就追上来了,子弹打得坡坎上直冒土花。他们迅速翻过半人高的土坎,在半干的稻田中狂奔。陈毅的裤管被溪水泡湿,大衣绑得浑身难受。他正想把大衣脱了再跑时,感到身后的敌人追上来一把将他揪住。跑在前头的勤务兵正要返身解救时,陈毅却就势一蹲,两条胳膊猛地从大衣袖管里挣脱,竟奇迹般地脱身出来,敌人只抓到了一件旧大衣。这时,恰好第28团连党代表彭暌带了一排人前来接应,敌人没敢再追。”
彭琦:彭儒的大哥,1927年入党,上井冈山后任第二十九团辎重队党代表、红四军一纵队二支队长、红四军政治部秘书、红十师参谋。1930年底牺牲。
吴仲廉:原名吴统莲,彭琦妻,彭儒嫂。1927年入党。1928年参加湘南起义,后随朱德、陈毅部队上井冈山。1929年任红四军前委文书。后在红四军、红一军团和红一方面前委机关工作。1933年后在中共中央局妇女部工作。1934年10月参加了长征。彭琦牺牲后,1938年,经毛主席批准,在延安与新中国成立后第五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江华结婚。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解放区妇女联合会筹委会常委、八路军山东纵队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兼秘书长、苏皖纵队政治部主任、第一纵队政治部秘书长、中共中央辽东分局和安东省委妇委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共浙江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监委副书记、政法领导小组组长、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1967年1月19日去世。2001年2月22日,吴仲廉与原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江华的骨灰,一起安葬在井冈山茅坪红军烈士墓旁。
彭堃:彭家女将中的大姐,1926年在第三女子师范入党,湘南起义时与龚楚结婚。上井冈山后从事政治工作,1928年冬到湘南特委工作时,在汝城两水口战斗中被捕牺牲。
彭成一:早年入赣军,曾任第一旅卫队营长,后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参加北伐。1927年入党,参加南昌起义,潮汕失败后转入湘粤边境与胡少海等一起建立革命武装,组织湘南起义。被捕后于1928年1月18日在乐昌英勇就义。
彭严:1927年入党,上井冈山后任第二十九团一连党代表。1929年秋随高静山等人在闽西组建红军,任过团、师政委,1933年在闽西牺牲。
彭谦:原名彭秀芬,辛亥革命烈士彭昭的独生女,是井冈山里很有才气的宣传能手,与第二十九团一营长朱舍峨结婚,1930年在梅县、东江斗争中牺牲。
彭娟:1926年在第三女子师范入团,红二十九团天真活泼的宣传员。郴州战斗打散后被捕,受尽凌辱在桂阳牺牲,年仅16岁。
1928年1月12日,朱德等发动和领导的湘南起义历时2个多月,先后在宜章、郴县、耒阳、永兴、资兴等县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建立苏维埃政权,组建工农革命军第三、第四、第七3个师和2个独立团,组织工、农、青、妇和地方武装等群众组织,开展土地革命运动。暴动浪潮波及到湘、粤、赣边的20余个县。朱德、毛泽东部队井冈山会师后,湘南农军编为红四军第二十九、第三十、第三十三、第三十四、第三十五、第三十六团。5月底,除第二十九团外,其余部队奉命回湘南开展革命斗争。“八月失败”时,第二十九团被打散,保留的一小部编入第二十八团。第二十九团从此建制被取消。
电影《建国大业》中,毛主席在进入北平检阅部队时的台词和镜头特别感人。
“报告毛委员,我代表红二十八团死去的,活着的……”
毛主席顿时泪流满面。
以碕石彭家为主的红二十九团的大部分人虽然都已牺牲,并没有看到胜利的那一天,但是他们为中国革命所作的贡献永远不应被忘记。这也就是彭老在生前反复提到他们的意义所在。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们可歌可泣的故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