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宾虹(1865-1955),原名懋质,初名元吉,后改名质。所用别号以宾虹为最。生于浙江金华。曾在上海任中国艺术专科学校校长。1948年秋应教杭州国立西湖艺专。解放后任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1955年九十寿辰时,获华东行政委员会颁发的奖状,被称为中国人民优秀的画家,同年3月25日病逝。所藏书籍、字画、金石以及自作书画全部捐献给国家。政府在其故居建画家黄宾虹纪念室。
1884年(光绪10年)至1894年(光绪20年)10年之间,年轻的黄宾虹曾5下扬州,会友事画,品山读水,对其一生的创作生涯产生很大影响。
黄宾虹称当年扬州计文人三千,七百以画为业呈文化盛况,对扬州国画界领军者陈若木推崇备至,认为其山水花卉双钩笔法,力追元明,欲拜其为师,后因故作罢。黄宾虹与高邮书画家、收藏家宣哲的友谊也源于此时。1912年,他们在上海共创了著名的以“保存国粹,发明艺术,启人爱国之心”为主旨的艺术研究团体,一时震撼艺坛。
黄宾虹在扬州还有一段辞官经历,不见《黄宾虹年谱》等重要著藉记载,特予补记。
1887年(光绪13年),黄宾虹应歙县程午坡之邀第三次下扬州。程午坡之父程尚斋,时任两淮盐运使。黄宾虹既是程午坡好友,又是程尚斋好友汪宗沂学生,程尚斋早知黄宾虹才学出众,便留其在盐运使署任录事,办理来回公文。黄宾虹此时对办文并不十分上心,常由午坡引荐,寻觅古画探访藏家,至收藏家中研摹名画,这样时有办公缺席,引起同事私下议论。又有一大盐商为私利行贿盐运使签司,其中一幅董其昌的画为赝品,黄宾虹直言指出,使大盐商脸面尽失。那签司事后送一布料酬谢黄宾虹,而被黄宾虹谢绝,引签司不快和起疑。24岁血气方刚的黄宾虹为此看穿了这盐运使署,愤然辞职。但此行扬州,黄宾虹收获颇大,时郑珊也在扬州,黄宾虹得其指点山水之法。黄宾虹将在扬州所得,全部用于在古玩店买画,竟得300多幅,大多为明代真迹。(方竟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