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共六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

欢迎访问中共六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史志研究 > 党史研究 > 党史事件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993年10月18-21日)

发布时间:2013-06-14 09:36:34 审稿: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作者:办公室 浏览:3891 次
【字体大小:
中共中央于1993年10月18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18日,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开幕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发表了《要始终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鹏、李瑞环、刘华清、胡锦涛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朱镕基主持。丁关根、李岚清、李铁映、邹家华、温家宝、任建新、迟浩田、宋健、陈俊生、司马义·艾买提、罗干,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政主要负责人、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出席了会议。

  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是在全党全国人民深入学习贯彻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十四大精神,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中心议题是研究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如何全面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促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上一个新台阶的战略思想和具体措施。

  江泽民在讲话中阐述了全党要始终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他说,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已经讲过多次。但从实际情况看,在相当一些领导干部中认识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从指导思想到实际工作还没有真正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要地位,有的地方甚至出现忽视和放松农业的倾向。

  他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民主革命时期是这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也是这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和发展的实践,已经充分说明了农业和农村工作在我们国家发展中所处的极端重要的地位。

  他说,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农业和农村经济面临着许多新矛盾新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解决得怎样,不仅直接关系到农村,也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稳定和昌盛。他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应看到,农业无论在产品市场的竞争中,还是在经济资源的竞争中,常常处于软弱和不利的地位。因此,农业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中是需要加以保护的产业。我国农业还处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中,处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渡期,更应受到国家的保护。近几年来我国工业高速增长,农业却明显滞后,工农业发展不协调的情况比较突出。这给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明显的不利后果:农业比较利益下降,农民种粮种棉的积极性受到挫伤,有的地方甚至发生撂荒现象;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之比,已基本上回复到农村改革前的状况;农业投入减少,农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最薄弱的环节。江泽民指出,这些情况已经说明,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单纯靠市场调节,工业和农业发展速度的差距、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将会日益拉大。如果这样发展下去,不但工业和整个经济的发展会失去支撑,而且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矛盾会更加突出,还可能引发出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那就会严重影响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安定。

  他说,从长远来看,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农业和农村始终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农业没有更大的发展,农村经济不能登上新的台阶,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和第三步发展目标就不可能顺利实现。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是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战略问题。全党同志应该站在这样的高度来看待加强农业的深远意义。江泽民还指出,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如果农业和粮食生产出了问题,任何国家也帮不了我们。各级党委和政府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这件关系国家和民族自立自强的大事。

  他要求全党同志认真学习小平同志关于农业问题的重要论述,总结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经验,更加牢固地确立农业是基础的指导思想。他说,改革开放以来,小平同志和其他老一辈革命家,根据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无论观察形势、研究问题,还是制定规划、作出决策,总是首先考虑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总是把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放在党的工作和国家的发展战略的首位。这是很值得全党同志学习的。我们必须牢记建国以来几次由于农业大起大落而导致国民经济大上大下的教训。越是加快改革开放,越要重视农业、保护农业、加强农业。要真正地而不是表面地,实际地而不是口头地,全心全意地而不是半心半意地加强农业这个基础。他说,建国初期实行依靠农业积累发展工业的战略是必要的。现在条件不同了,应该调整结构,包括调整基本建设投资、财政预算内资金、信贷资金结构。宁肯暂时少上几个工业项目,也要保证农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都要坚持在确保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下,安排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安排工农业两大门类资金投放的比例。

  他指出,当前深化农村改革,应以培育市场主体、健全市场体系、加强宏观指导和对农业的保护为主要内容,加快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1日在北京结束。在为期4天的会议中,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政主要负责人,中央和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的负责人,认真讨论了江泽民总书记在开幕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入讨论了《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在闭幕会上,李鹏作了总结讲话。朱镕基、丁关根、李岚清、李铁映、邹家华、钱其琛、任建新、迟浩田、宋健、陈俊生、司马义·艾买提、彭珮云、罗干等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温家宝主持。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鹏在讲话中,阐述了如何加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问题。他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改革起步早,进展快,效果好,走在全国改革的前面。改革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农村改革和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推进起到了重大作用。但是在充分肯定农村改革与发展所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必须高度重视目前农业面临的新问题。尤其是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少地方领导干部的精力转移了,不同程度地忽视和放松了对农业的领导。这就为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尖锐的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还是不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快速发展的国民经济还要不要依靠农业来支撑?回答当然是肯定的。第一,全国绝大多数人口在农村,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在相当长时期内不可能有根本的改变。稳定农业就是稳定农村、稳定全局,这一条不会改变。第二,以市场经济体制逐步替代计划经济体制,并没有改变工业和国民经济对农业的依存关系。强调向市场经济过渡与强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并不矛盾。第三,只有农业稳定发展,农产品供应充裕,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才有稳定的基础。第四,发展农业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保证。

  他指出,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就十分重视农业。这次加强宏观调控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加强农业。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牢固树立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经济越发展,越要加强农业。他说,发展农业,说到底是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农产品价格是关键。

  他指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领导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要职能,可以概括为引导、支持、保护、调控八个字。

  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讨论了《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会议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中央有关部门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具体措施,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所确定和重申的各项方针政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