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共六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

欢迎访问中共六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史志研究 > 党史研究 > 党的组织

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及其活动

发布时间:2013-03-10 10:54:31 审稿:中国共产党历史网 作者:admin 浏览:66805 次
【字体大小:
    1920年8月,陈独秀、李达、陈望道、李汉俊、俞秀松等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组织[1],陈独秀为书记。这个组织的名称,经陈独秀、李大钊商议,决定叫共产党,而不叫社会党。上海早期党组织作为党的发起组和联络中心,在建党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10月,李大钊、张国焘、张申府在北京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李大钊为书记。1920年秋至1921年春,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等在武汉,毛泽东、何叔衡等在长沙,王尽美、邓恩铭等在济南,谭平山、谭植棠等在广州,也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在日本、法国也建立了由留学生和侨民中的先进分子组成的共产党早期组织。
  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以后,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活动:
  一是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利用已有的或创办的报刊,宣传马克思主义。从1920年9月起,《新青年》杂志成为共产党上海早期组织的机关刊物,并创办了半公开的《共产党》月刊。上海的《民国日报?觉悟副刊》、湖北的《武汉星期评论》、济南的《励新》半月刊、广东的《群报》等,也发表了大量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1920年8月,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出版,其他一批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和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著作也陆续被翻译成中文出版。一些地方的共产党早期组织还利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等团体,组织进步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二是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展开论战。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大,一些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思想派别也打起社会主义的旗号来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论战中强调中国不可能独立地发展资本主义,中国的出路只能是实行社会主义,必须建立工人阶级政党来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还宣传必须用革命手段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观点。这些论战,帮助一批倾向社会主义的进步分子最终转向信仰马克思主义。
  三是在工人中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便以相当大的力量直接投身到工人中去,开展群众工作。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一批专门供工人阅读的刊物,宣传马克思主义,如上海有《劳动界》、北京有《劳动音》和《工人周刊》、济南有《济南劳动月刊》。同时,创办各种形式的工人学校,接近工人群众,开展宣传教育,组织工会。1920年11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的第一个工会上海机器工会宣告成立。1921年五一国际劳动节,长辛店有1000余工人参加庆祝游行,宣布成立工人俱乐部(工会)。武汉、长沙、广州、济南的部分产业工人和手工业工人也相继成立工会。工会开始发动工人举行罢工。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员大多是知识分子出身,为了能在工人中进行有效的宣传和组织工作,他们穿起工人的服装,学习工人的语言,从事工人的劳动,力求与工人打成一片。通过这些工作,工人群众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逐步地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四是建立青年团组织。1920年8月,在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下,成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俞秀松为书记。其后,北京、天津、长沙等地也成立了青年团的组织。各地青年团组织团员学习马克思主义,参加实际斗争,为党造就了一批后备力量。
  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进行的这些活动,有力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及其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初步确立共产主义信念的知识分子在同工人结合的过程中,思想感情逐渐发生深刻变化。一部分工人通过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提高了阶级觉悟。在中国建立全国统一的共产党的条件基本具备了。
  注解:
  [1]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名称并不统一。如上海小组一开始就叫中国共产党,北京小组称为中国共产党北京支部。它们都是不久后组成统一的中国共产党的地方组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