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共六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

欢迎访问中共六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旧栏目 > 市委史志室 > 党史刊物

安徽省动委会简史后记

发布时间:2011-01-27 12:47:10 审稿:六安市委党史研究室 作者:admin 浏览:218 次
【字体大小:

 编委会

                  胡 泉   吕焕章   陈忠贞   陈太荣   孙广和   许正刚  

编写者

 蒋二明   陈忠贞   田维胜

    1938年2月成立于六安,并以皖西为活动中心的安徽省民众总动员委员会(简称动委会),是抗日战争初期国共两党在安徽实行合作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名义上由国民党安徽省政府主办,实际上是中共安徽党组织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从成立到1940年2月,省动委会在宣传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全省抗日救亡运动,团结教育爱国青年,培养大批干部,动员和组织广大民众进行抗日,促进中共地方组织和新四军及地方抗日武装的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后来,国民党顽固派掀起反共高潮,迫害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改组与裁减动员机构,使动委会名存实亡,蜕变为国民党控制的御用工具。
    长期以来,由于受“左"倾思想的影响和干扰,当年参加动委会工作的不少同志在历次政治运动、整风运动受到打击、迫害。同时,动委会因名义上由国民党主办而成为后来人研究的禁区或弱项,以致人们对它的产生、发展、性质、作用的变化都不甚了解,至今没有得到应有的研究和宣传。为了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还历史的本来面目,填补安徽革命史、抗战史、中共安徽地方史研究的一项空白,为党的建设、政权建设、统战工作、国防动员和国防教育、民众运动和群众工作提供历史的借鉴,为爱国主义传统教育提供素材,我们组织编写了这部书稿。
1978年以来,六安地(市)委党史研究室的工作人员,以调访、复印、翻拍、摘抄、函调等形式,在全国大多数省份、在全省各市县共征集动委会资料600多万字,先后调访200余位曾参加动委会工作的老同志,至1989年初步编成《安徽省动委会》资料丛书近30万字,后因人员变动而将这项工作搁置下来。1991年六安地区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成立后,决定编写动委会简史,并得到张劲夫、孙以瑾、王榕、杨岩、姚毓慧等老同志的支持和关注,当年动委会系统地下党组织负责人张劲夫于1993年为本书作了序言。为了慎重表述动委会的性质,1995年六安地委向中共安徽省委呈报了《关于抗战初期省动委会性质问题的请示》报告,省委组织部于1997年12月下发《关于抗日战争初期安徽省民众总动员委员会(工作团)成员参加革命工作时间问题的通知》,认为“省和各级动委会是以党外合作的形式具有统战性质的进步团体”。上述工作为我们编写本书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书是经过多年酝酿、多次讨论、分工协作完成的。1986年以后参加动委会专题资料的征集、整理和组织指导工作的有:胡泉、吕焕章、陈忠贞、孙广和、许正刚、陈太荣、蒋二明、段泽源、江舒等同志。2001年起,我们正式组织人员编写本书,其中田维胜同志根据陈忠贞同志所撰专题资料《综述》的第一部分写成本书第一编5章,蒋二明同志写成第二、三编的8章,并对第一编作修改补充。全书由吕焕章、陈太荣、孙广和、许正刚同志审阅、修改。
    编写这样一部政治性、学术性较强的史书,是我们工作的一种尝试。我们力求体现实事求是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有关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述,既不因袭旧说,也不标新立异,尽量做到史出有据,论出有理,比较突出地论证了动委会前期的各项工作和活动,都是根据中共的有关指示进行的;对改组后的动委会,既按传统观点认为它是反共反人民的工具,又根据大量史料,承认它具有“抗战建国”的一面。
虽然我们尽了很大努力,但由于学识水平、理论功底及驾驭资料的能力有限,书中错误、偏颇之处实难避免,恳请各位老同志、专家、学者和各界人士惠以指正,并借此机会,向关心和支持我们编写本书的老同志与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省委党史研究室的领导和专家,向提供资料的省档案馆、省图书馆及各市县党史部门和人员,致以深切的谢意! 

                                                                                     本书编委会
                                                                                      2003年8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