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陈忠贞
编写者:陈忠贞 周 进 凤利群 孙广和 王导平 姚昌喜 许正刚 台益燕
序 言
郭述申
读了《皖西革命史》,我作为一个曾同皖西人民共同战斗过的老战士,心情很不平静。这部革命史,生动地再现了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到一九四九年新中国诞生这三十年间,皖西地区党组织和革命武装的建立,以及在党的领导下皖西人民进行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的历史。从一九二九年到一九三九年间,我曾两次在皖西工作过,对皖西的人民和土地有着特别亲切的感情。现在《皖西革命史》出版了,我表示衷心的祝贺!
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共中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皖西党组织吸取了失败的教训,坚决执行中央的指示,于一九二九年发动几次农民起义,建立了工农武装,开创了皖西工农武装割据的新局面。六霍起义组建的红三十三师,与湖北黄麻起义组建的红三十一师、商南起义组建的红三十二师密切配合,揭开了大别山革命斗争的新篇章。从此以后,皖西党组织一直没有放松开展武装斗争和建立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皖西起义的部队以及在皖西组建的红二十五军,后来都成为红四方面军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开创、巩固和发展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建立了丰功伟绩。后来,由于张国焘推行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使鄂豫皖地区的革命事业受到严重损失,主力红军被迫转移。但是,留在根据地的鄂豫皖省委重建了红二十五军,继续坚持武装斗争。皖西的党组织也组建了正规红军和地方武装,在敌众我寡、根据地遭到严重摧残和破坏的情况下,紧紧依靠皖西广大人民,浴血奋战,使根据地得以部分恢复,并创建了大片游击根据地。红二十五军奉命长征后,在与党中央长期失去联系的困难条件下,在皖西地区重建的红二十八军以大别山为依托,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使革命红旗始终在大别山飘扬。抗日战争爆发后,皖西军民奋起投入到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去。虽然在抗战初期,由于王明右倾机会主义的影响,我们丧失了迅速扩大人民武装力量的大好时机,但是各级党组织和许多抗日团体还是积极努力地做了大量工作。由红二十八军和豫南游击队合编的新四军第四支队挺进到皖东前线,直接打击日本侵略者。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进行了八年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在解放战争中,根据党中央的英明决策,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并派大批地方干部随军南下,与原在皖西地区坚持斗争的干部一道,为重新建立整个皖西根据地而艰苦奋斗。由于皖西人民竭尽全力支援和配合人民解放军,终于推翻了国民党在皖西的反动统治,迎来了全国的解放。三十年中,皖西人民为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付出了极大的牺牲。无数革命先烈永远值得我们怀念,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将永远鼓舞着我们前进!
中共六安地委的同志们为了发扬革命传统,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在中央领导同志的关心和中共安徽省委直接领导下,花了八年多时间,广泛征集了史料。他们力求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实事求是地去分析和评价史实,秉笔直书,精心写作,反复修改,编写出这部革命史。这对皖西人民是一件好事,相信这对党史军史的征集和研究工作以及教育下一代都会发挥积极的作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