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共六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

欢迎访问中共六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史志研究 > 党史研究 > 党史人物

碧血丹心情系民——邹同礽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3-11-29 10:50:00 作者:红色六安概览 浏览:4252 次
【字体大小:


邹同礽,1903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幼年移居六安,1924年考入北京大学。求学期间,深受北大党组织和李大钊等人革命思想的影响。1926年回乡投身革命,组织“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先后任中共六安县委委员、城关区委书记、中共六安县委书记。邹同礽以教师身份作掩护,先后辗转多地,办夜校、创刊物,坚持传播新思想。其间经受两次牢狱之灾,但革命豪情却未减半分。1937年,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邹同礽于中华民族危难之际,再次返回家乡,运用动委会等合法组织,夜以继日地领导人民进行抗日斗争。

 1938年6月,日寇进逼六安,中共安徽省工委、安徽省动委会、国民党安徽省政府均由六安迁至立煌。15日,邹同礽从独山到金家寨向省动委会汇报工作,途经流波䃥时,突然遭遇日机轰炸。硝烟滚滚、战炮轰鸣的紧要关头,邹同礽临危不惧,不顾生死,一心指挥群众躲避轰炸、疏散隐蔽。而他和妻子卢秀文及女儿3人却因躲避不及,均壮烈牺牲,全家三口人的热血都洒在了巍巍的大别山上。在邹同礽的追悼会上,有一副挽联写道:“大别山中呈浩气,流波䃥边吊忠魂”,上书四个大字:“音容宛在”。邹同礽的一生,犹如一首嘹亮的红色之歌,高昂高亢,响彻云霄。纵观邹同礽短暂的一生,从一个官宦子弟,转变为无产阶级先进分子,坚持革命斗争,当祖国遭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时,忧心为民,最后为掩护群众一家三口都牺牲在了他所深爱的这片红土地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