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寿县人。1920年至1922年在芜湖求学期间,是芜湖学生联合会主要领导人之一。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留任学兵连党代表。次年参加东征讨伐叛军陈炯明、平息滇军叛乱等行动。因作战英勇,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连长、营长等职,参加北伐战争。北伐途中,率部一路斩关夺隘,勇猛拼杀,为独立团赢得“铁军”美誉建立不朽功勋。1926年9月,在攻打武昌战斗中,头部中弹牺牲,年仅24岁。
曹渊原名郡宽,子渊,别字溥泉,1902年11月出生在安徽寿县小甸镇一个农民家庭。祖辈务农,家境贫穷。兄弟中排行老三,大哥曹兴宽,二哥曹政宽。曹渊打小就非常聪明,随其二哥曹政宽即曹少修去读私塾,在读私塾期间,曹渊不仅学习刻苦,成绩优秀,而且喜欢谈兵论道,手抄版的《孙子兵法》,经常随身携带,闲遐时便拿出来研读揣摩。曹渊经常为二哥传送讨伐袁世凯的信件,讨袁事情败露以后,遭受到焚家之祸。此后,曹渊便来到小甸镇邢家岗,跟着著名书画家张树侯先生继续求学。
1920年,曹渊考入芜湖工读学校,在校期间,他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不久,即被推选为校学生代表,参加了芜湖学生联合会组织。
1921年夏,曹渊在芜湖工读学校学习期间,因参加声援安庆“六二”学生运动,被勒令退学。同年秋,考入芜湖安徽公立职业学校,被选为学生会主席,组织了职校马克思主义读书会。
1922年,芜湖人力车工发动罢工,警察当局准备逮捕“闹事”工人,曹渊在得知这一消息后,组织学联,积极声援人力车工人的罢工斗争,取得了斗争的初步胜利。同年秋,曹渊等发动学生停工、罢课一日,为校方渎职致死的学生举行追悼会,再次被校方开除学籍。
1923年,与李坦一道,赴上海大学旁听。期间,全面系统地学习了瞿秋白、蔡和森、张太雷等编著的《社会科学概论》、《哲学概论》、《社会进步史》、《世界工人运动史》。
1924年春,考入黄埔军校。5月,曹渊和许继慎、王逸常等人赴广州,参加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三队学习,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亲自参加了接受曹渊入党的小组会。8月,他参加平定陈廉伯、陈恭受商团叛乱。11月,以优异成绩毕业分配到校部直属新军第一团学兵连任党代表、连长,参加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为骨干成员。在黄埔军校学习期间,曹渊还主动找思想上有畏难情绪的同学谈心,耐心地劝告说:“中国革命现渐入正轨,组织薄弱之民众,不能徒手毙敌,正期待黄埔健儿作为先锋队。我辈到此,生命已献于革命,胥当溅血于帝国主义军阀之前,慰民众之殷望而完吾人之天职。日叹于操作劳苦,岂革命青年之态度哉?”。王逸常的爱人在上海病逝,王逸常准备请假赴沪料理丧事。曹渊劝他现在正是加紧封闭训练的时候,不宜离校,安慰他要节哀;却又商同许继慎、杨溥泉等军校同学,将各自的月薪汇集起来,交给王逸常汇到上海,托友人代办丧事。
1925年2月1日,广东革命政府出师东征,讨伐军阀陈炯明。曹渊率学兵连随军校教导一团参加了东征军右翼作战。3月12日拂晓,黄埔军校教导一团在棉湖与林虎主力1万多人遭遇,战斗异常激烈,战线逐渐延伸数里之长,阵地变换几十处之多,由于敌众我寡,教导一团伤亡惨重,敌人几次冲到团部附近,整个阵线已呈动摇之象。此时,曹渊和连长曹石泉率学兵连勇猛出击,奋力冲杀,终于击退了敌人的反扑,稳住了阵地。黄昏时分,军校教导二团赶到,一、二团前后夹击,敌人溃不成军。据《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史稿》记载:学兵连自零时30分与敌开始战斗,时而冲锋陷阵,时而白刃相接,时而绕攻侧击,斩杀无算,屡摧强敌……敌乃不敢越雷池一步。5月,杨希闵、刘震寰,乘东征军远征未归,广州防务空虚之际,发动了武装叛乱,东征军奉命火速回师平叛。6月1日,黄埔军校教导团抵达白云山、龙眼洞一带,双方发生激战,由于地形不利,屡攻不下。此时,已调任一团八连连长的曹渊,率全连官兵协同军校学生组成突击队,趁黑夜迂回到敌人背后,偷袭成功,敌军大乱,一举打垮了叛军。次日,革命军收复广州,革命政府又一次转危为安。6月14日抢占白云山制高点,6月22日随军攻克惠州、海丰,挺进潮汕。曹渊由于指挥果断,作战勇猛,8月,提拔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三师九团一营营长,驻防潮汕地区。曹渊在一军中,与许继慎、蒋先云、陈赓等共产党人和左派青年军官,团结在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周围,与军中的“孙文主义学会”的分裂行径,进行了坚决的斗争。10月1日,革命军举行第二次东征,于10月14日攻克天险惠州。作为团预备队的第八连奉命增援,全连官兵在曹渊带领下冒弹冲锋,一鼓作气,将敌击溃。
1926年3月,叶挺独立团成立,同年 5月,曹渊受周恩来指派,担任叶挺独立团第一营营长。5月1日,独立团作为北伐军先遣队,从广州肇庆出发。一营的第一项任务,是负责运送数十万发枪炮弹药到郴州,给友军唐生智部。曹渊率全营官兵,在运输工人的密切配合下,翻越几百里高山峻岭,沿途避开了湖南军阀叶开鑫部的阻拦,按期到达郴州,如数交点了枪炮弹药,没有丝毫损失。6月2日,独立团奉命由永兴冒雨赶到安仁,援助唐生智第八军。不料友军弃阵败逃,独立团二、三营孤军御敌,形势严峻。曹渊奉命驰援,败敌6个团,又乘胜追击,于5日占领攸县,取得了北伐战争的第一次大捷,因此“铁军”威名不胫而走。7月10日,独立团和第四军各团攻打醴陵。独立团第一营任左翼,钳制敌军,掩护主力作战。曹渊接受任务后,率全营官兵冒着枪林弹雨,强渡激流,不料在泗汾突与敌谢文炳部约两个团援兵遭遇,面对数倍之敌,有人建议停止前进,迅速登山,据险扼守,以待援兵。曹渊经认真分析,断定是遭遇战,敌人不明我方虚实,我若退却,恰好暴露了弱点;而且距团部远,附近又无友军,与其退却而失败,影响整个战役,不如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力争取胜。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曹渊命令全营集中火力,向敌冲锋,经两三个小时激战,将敌击溃,俘敌数百人。泗汾之敌既溃,独立团猛打猛冲,于当天下午攻占醴陵,并配合友军攻下浏阳。长沙之敌闻讯震惊,纷纷溃退。11日,中共湖南区委领导工人、农民、学生,兵不血刃占领长沙。曹渊在战斗中身先士卒,英勇机智,出色完成运送弹药、解围、攻城等任务。战斗结束后,聂荣臻和叶挺在总结时指出:“这一仗,曹营长判断敌情正确,机动敏捷,指挥有方,又能认真地贯彻党的指示,是制胜的主要因素”。北伐先锋独立团乘胜前进,吴佩孚为挽救败局,亲自布置汀泗桥防御,企图利用汀泗桥的有利地形,歼灭我北伐军先头部队。在攻击湘东重镇醴陵南部30华里的泗汾战斗中,曹渊率营击溃守敌,遂使北伐军直逼吴佩孚“固若金汤”的汩罗江防线。8月19日,他率营为前卫,迅速到达平江城东北端,偷渡汩罗江,进占平江后,又由南门杀出,从背后攻破敌方鲁肃山、天岳山主阵地,彻底粉碎汩罗江防线。8月20日,独立团挺进湖北。24日他又率一营为前卫,由通城、崇阳强行军至中伙铺车站,全歼守敌,切断粤汉铁路,致使防守汩罗江之敌陷于南北夹击中。26日率部驰救被吴佩孚敢死队围困的第四军军部,使其转危为安,故受到传令嘉奖。27日夺取汀泗桥,占领咸宁。30日,独立团攻克贺胜桥。紧接着,一、二营和团部队机枪连全力攻破敌第二道防线。吴佩孚逃回武汉,贺胜桥遂被占领。独立团攻克贺胜桥。迅速到达平江城东北端。9月1日,各路北伐大军合围武昌,按前敌指挥部部署,分段架梯强行登城,曹渊率营为突击先锋。5日凌晨,一营冒着炮火,竖起云梯攀城。4时,因友军未能积极配合,致使一营孤军作战,大部壮烈牺牲。他见状,在膝上书写紧急报告:“团长,天已露晓,登城无望。全营伤亡将尽,现仅有10余人,但革命军人有进无退,如何处理,请指示!曹渊。”刚写完“渊”字,不幸头部中弹,壮烈牺牲,年仅24岁。
战后,一营191名阵亡将士合葬于洪山公墓。公墓上镌有“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北伐攻城阵亡官兵诸烈士墓”的碑名,碑名上镌刻了“诸烈士的血铸成了铁军的荣誉”等颂词。
曹渊牺牲后,周恩来总理赞扬他“为谋国家之独立,人民之解放,而英勇牺牲了,这是非常光荣的。我全党同志对这种牺牲精神表示无限的敬意!”。叶挺称他是“模范的革命军人,且是我最好的同志”。周恩来、叶挺对曹渊感情深、评价高,对他的牺牲极为痛心,非常关心烈士亲属,还寄钱让他的儿子曹云屏到延安学习。叶挺、张云逸在戎马倥惚中,还抽空前往曹渊烈士的老家看望烈士遗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曹渊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