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作为老区金寨的一名党史人,每到元旦、春节之际,我们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一代伟人邓小平在咱们金寨度过的那个难忘的、具有特殊意义的元旦佳节。
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12月下旬,邓小平政委、李先念副司令员和李达参谋长率前方指挥所(简称前指)进驻金寨县沙河下楼房。12月31日上午,听取了漆店区委书记兼工作队长、二纵民运部副部长江川的工作汇报。
听了汇报后,邓小平强调:“要加强对贫雇农组织的领导,必须建立贫农团,贫农团是组织领导贫雇农进行革命斗争的核心。有了这个核心,才能充分发挥贫雇农组织的作用,建设和巩固大别山根据地。”“要严格遵守群众纪律,艰苦奋斗,与群众同甘共苦,打成一片。”
邓小平仔细询问,当地有没有什么工商业?要求想办法把工商业发展起来。
邓小平看到当地很多人患有“粗脖子”病,关切地对向江川说:“此地粗脖子病多得很,患这种病是很痛苦的,影响身体健康,要想尽办法帮助治疗。”
邓小平还仔细了解部队执行纪律的情况,并对江川讲:“听说群众捕地主塘里的鱼也送你们一些,这也不应该啊!我们要坚决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大别山站稳脚跟、坚持大别山根据地啊!”
邓小平还问:“我们到山上拣一些枯树枝回来烤火,群众有没有意见?”
江川回答:“枯树枝,满山都是,群众是不要的,拣枯树枝烤火,群众不会有意见。”
邓小平笑了。他指出:“大别山西濒武汉,东扼南京,我们坚持大别山斗争,就等于在蒋介石心脏里插上一把尖刀。这对于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这是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伟大战略决策,要向同志们多宣传坚持大别山斗争的意义。”
随后,邓小平要江川迅速通知地委和县委的同志来汇报工作。
江川返回驻地后,一边写信派人分头通知地委和县委的同志,一边叫同志们将准备过元旦吃的猪肉和瓜子等送给首长。结果信还没有写完,送东西的同志就把东西挑回来了,并汇报说:“首长不但不收,还批评了我们。听一位同志说,首长在麻城时,同志们送东西去,也挨了批评。”
黄昏时,地委和县委的同志大部分都到了,不少同志都带来了慰问品。听江川说邓政委不准送东西的规定后,也不好再送了,都很受教育和感动。
当天晚上,邓小平、李先念、李达等首长,金寨县委书记张延积、副书记张建三、县长王相卿、漆店区委书记江川,鄂豫区党委书记段君毅、五旅教导队政委高治国和军械处处长杜炳如等参加会议。
当时的会议室很简陋,大家都围着一堆冒烟的木柴烤火,邓小平见大家进来,很客气地站起来让坐。江川把到会的同志一一作了介绍。这时,警卫员点燃了两支油松柴,亮光照明了大半边屋子。亮光下,人们发现:邓小平明显地消瘦多了,胡子也很久没有刮了,但两眼仍然是那样炯炯有神,给人一种无限坚毅和充满信心的感觉。
柴火似乎很湿,冒起的浓烟十分呛人。火旺不起来,屋子里很冷。李先念低下头去,对着引火木柴使劲地吹,邓小平也拿着一本书在那煽火。江川悄悄地告诉大家:“这些柴禾全是首长们来到下楼房后,亲自上山打来的!”大家将目光转向首长,原来,在这么寒冷的天气里,首长们都只穿着一身薄薄的粗布棉衣。相比之下,大家倒比首长们穿得厚实多了。大家觉得有些愧疚,县长王相卿不好意思地把自已身上那件破大衣下角露出的羊毛,向里掖了掖。
火,总算燃烧起来,室内暖和了一些。邓小平亲切地说:“我们从这里路过,顺便找大家来谈谈,你们先讲讲,到大别山后给群众做了哪些好事?这里的群众发动得怎样?”大家便你一言、我一语地汇报了金寨县各区发动群众、建立农会和清匪反霸、改造政权的情况。这中间,邓小平再三提醒大家把情况说仔细点,其他几位首长也不时地插话提些问题。大家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寒冷,越说越热火,把几个月来的经历,差不多说了个遍。
县委书记张延积讲了他不久前亲历的一件事。上半个月,敌48师“清剿”一区,当时他正在某村做工作。敌军突然包围了村庄,他突围不成,只好藏在一个老乡家。敌人到处搜索,最后找到了这家,百般威逼拷打,要老乡说出张延积藏在哪里,结果不但大人不说,就连两个不满10岁的孩子也始终不肯吐出一个字来。敌人无奈,气恼之下用火烧了这位老乡的房子。事后,张延积要给老乡盖几间新房,老乡坚决不让盖,他说只要把蒋介石打垮了,不愁住不上好房子。
听了大家的汇报,邓小平高兴地说:“嗬!看来你们这里的工作做得还不错嘛,你们已经开始扎下根子了”。说到这里,他好象又想起了什么,问道:“同志们思想情绪怎样?从部队上调来的同志安心不安心?”大家说,刚来时有些同志不安心,现在基本上解决了。
“这是最关紧要的一条。”邓小平接着说道,“这一条不解决,一切都无从谈起。井冈山时期,毛主席就说过,红军有三大任务:打仗、做群众工作、筹粮筹款。红军要是离开了对群众的宣传、组织、武装和建立革命政权,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这些教导对今天的大别山斗争,更有它深刻的现实意义。我们能不能在大别山站得住脚,会不会被敌人赶出去,决定的一环便是团结群众、发动群众”。邓小平把手伸向火堆烤了烤,抬起头来环视着大家说:“你们都是做这方面工作的,你们的一举一动,就象一面镜子,群众就是透过你们来认识我们和我们军队的,因此你们要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行动......严守纪律、关心群众,这是关系到我们能否在大别山立足生根的大事。破坏纪律、脱离群众,是自掘坟墓。记住这个教训。苏联有一本小说《不走正路的安得伦》,你们看过没有?可以看一看,看看搞地方工作,单凭热情、武断、蛮干,会闹出什么样的恶果来?”
夜已经很深了,邓小平却毫不疲倦地给大家作指示,还给大家详细地传达了毛泽东在中央会议上所作的《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报告的精神,分析了整个战局,最后还讲了大别山新区工作中的一些政策问题。听了邓小平充满激情的分析禾讲话,大家对今后的工作更加充满了信心。
午夜时分,大家告别首长。抬头望去,只见万里无云,星斗满天。天空似乎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辽阔、深邃。后半夜的风虽然特别寒冷,但是大家内心里却感到火热火热的。大家边走边说:“这个除夕过得很有意义,这一课上得真解渴。有的还反复背诵着邓小平传达的毛泽东报告中使人难忘的警句:曙光就在前面,我们应当努力。走着走着,东方出现了曙光,大家欢欣地迎来了一九四八年的第一个黎明——元旦。
这一天,天气很好,阳光灿烂,长长的冰柱就象水晶似的短剑挂在檐前,周宅显得格外妖娆。周宅里住着一位私塾老先生叫周维坤,他正在挥毫书写对联,上联:“营长升连长升连升几级”,下联:“指导员教导员教导前途”,门楣:“立功授奖”。对联贴在门上,邓小平走过来、看到对联,乐呵呵地向周维坤说:“写得好啊!老先生还有一手好字呵!”周维坤连忙回答:“首长言过了,鄙人只是随意而已”。邓小平满怀深情地说:“老先生,用你的如椽之笔,为我们写幅标语怎么样!”周维坤谦逊地说:“怕我写不好呀!”“没关系,多写几遍吗!”邓小平接着说:“我们这幅标语,就是: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于是,周维坤就按照邓小平的吩咐,用白石灰水在周宅的围墙上写下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10个大字,每个字大约在50×60厘米。
这一天,邓小平还在敌人重重围攻、十分危险的情况下,组织了机关团拜、检阅了警卫部队。邓小平用洪亮的声音向大家拜年,指出:频繁的战斗,恶劣的环境,残酷的斗争,对我广大军民来说,是一次最大的磨练。他要求大家坚定信心、克服困难,紧紧地把敌人拖住,坚持到最后胜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