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建武(1911-1951),原名文佩武,金寨县人。1929年5月,他参加了著名的“立夏节起义”,并加入了农民协会,任乡苏维埃政府的秘书。1930年3月,参加了红军,先后任红三十二师战士、红一军第二师战士、红四军第十一师经理处秘书、三十三团团部书记官、师部书记官。参加了鄂豫皖根据地的第二次至第四次反“围剿”斗争。
1932年10月,随红四方面军主力西征转移进入陕南地区。随部队参加了红四方面军粉碎敌人对川陕根据地的“三路围攻”。1933年7月,文建武任三十军参谋主任, 9月下旬,文建武升任红三十军参谋长。率部参加了红四方面军粉碎四川军阀刘湘的“六路围攻”。接着,又参加了广昭和陕南战役。
1935年4月,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长征。4月底至5月22日,他率部参加了土门战役。6月在懋功地区红一方面军会师后,共同北上。8月18日,文建武随右路军从毛儿盖向班佑、巴西地区开进,第一次越过茫茫数百里草地,于8月底到达班佑。8月31日,右路军第三军在红四军、红一军的配合下,发起包座战斗,歼敌四十九师打通了向甘南进军的通路。由于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9月15日和17日,红四方面军被迫南下,再次穿越草地。从草地南返后,文建武与方面军广大指战员连续作战,经历了种种艰苦,克服重重困难,先后发起绥崇丹懋战役和天芦名雅邛大战役。但是,由于张国焘南下方针的错误,尽管广大指战员英勇战斗,依然未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1935年冬,文建武调任红四方面军供给部部长。1936年2月,迫于形势,红四方面军部队陆续向西北转移。6月25日,方面军决定分左、中、右三个纵队和红二、六军团共同北上,文建武随中央纵队于7月2日从炉霍地区出 ,经壤塘、查理寺、毛儿盖向包座前进。第三次穿越草地。在人烟稀少,环境更艰苦的情况下,他担负起为全军筹集粮食和物资的重担。行军途中,他象往常一样,跑前跑后,仔细检查各部门的人员、物资情况,遇到掉队的战士、伤病员,便帮助他们尽快赶上部队。1936年10月,终于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二方面军胜利会师,结束了转战一年零七个月的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文建武先后任一二九师司令部第一科(作战科)科长、冀南军区参谋长、新七旅政治委员、新四旅政委兼第四军分区政委、冀南六分区地委书记兼分区政委、新四军五师兼鄂豫皖湘赣军区参谋长。率部参加了七亘村、黄崖底、广阳、破击石德路的战斗和著名的百团大战及豫湘桂战役,粉碎了日军对冀南区的“蚕食”、“扫荡”。
解放战争时期,文建武先后任鄂豫皖野战军司令员、中原军区第二纵队司令员、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二纵队政治委员、豫西军区第一副司令员、豫西军区支前司令部司令员、河南省军区参谋长,陕、洛剿匪指挥部”司令员和“陕洛工委”工委书记。参加了中原突围、桐柏、淮海战役。
建国后,文建武先后任第二十一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河南军区副司令员。文建武参加革命21年,南征北战,屡建功勋,被被誉为无衔将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