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共六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

欢迎访问中共六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史志研究 > 党史研究 > 党史人物

长征中的傅春早

发布时间:2017-03-07 16:59:56 审稿:六安党史 作者:陈道明 浏览:2167 次
【字体大小:

 

    傅春早(1911—1996),六安市裕安区固镇镇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共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的第一至五次反“围剿”、红四方面军主力西征和红二十五军长征。他凭自己的智慧和胆略出色完成了许多急难危险的任务,曾在红军队伍中传为佳话。

    1929年11月皖西爆发了以裕安区独山和霍山县西镇为代表的六霍起义,傅春早不久就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傅春早从小爱打弹弓,是个弹无虚发的“神弹手”,部队首长把他编入了六安县独立团手枪队。在参加保卫苏区的大小战斗中,眼睛在夜间能很快辨别方向,枪法奇准,百发百中,成为一名令敌人闻风丧胆的“神枪手”。1932年10月12日夜,红四方面军主力越过平汉铁路西去,傅春早随大部队转战鄂豫陕,于同年11月21日到达关中。

    一天晚上,红四方面军政委陈昌浩突然召见傅春早,交给他一项非常特殊的任务。原来,列宁号飞机驾驶员逃跑了。为严防其逃回鄂豫皖根据地架机逃跑,必须赶在驾驶员逃回之前向鄂豫皖省委书记沈泽民汇报。傅春早接受任务后,只身单枪,风雨兼程,直奔鄂豫皖苏区。1400里的路程,他仅用七八天时间就赶到,向沈泽民书记作了汇报,及时化解了风险,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的艰巨任务。此时,沈泽民书记就叫他留下来,到重新组建的红二十五军任手枪队队长。后来战友们听他叙说这次千里送信的经历,都翘起大拇指,送他一个 “飞毛腿”的美誉。傅春早回到鄂豫皖苏区后,马上又接受了一项新的任务。同年12月,傅春早奉命徒步六七十里路,将大名鼎鼎的国民党二十二路军总指挥吉鸿昌护送出鄂东北苏区。1933年9月的一天夜里,傅春早在潢麻公路突围时,在附近水沟里发现受伤的鄂豫皖省委书记沈泽民和散在一边的担架,于是背起沈泽民逃出险境、赶上队伍,受到军长吴焕先的表彰。后来因沈泽民的一句话,傅春早在“肃反”中免于一死。

    1934年11月16日,红二十五军在军长程子华、政委吴焕先、副军长徐海东的率领下,从河南罗山县何家冲出发,以“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名义奉命长征。17日在信阳以南越过平汉路。26日,红二十五军靠近方城独树镇。此时,突遇寒流来袭,气温骤降,雨雪交加,道路泥泞,傅春早与战友们穿着被雨淋湿的单薄衣服,在饥寒交迫中顽强坚守着。这天下午,正当部队准备穿越许(昌)南(阳)公路时,遭敌人四十一军一一五旅和骑兵团的伏击。眼看部队面临全军覆没、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政委吴焕先举起大刀,振臂高呼:“共产党员跟我来!”战士们一听号令,不怕牺牲,硬是把眼前凶恶的敌人压了回去。恶战持续到傍晚,政治部主任戴季英当机立断,命令傅春早带领手枪团两个班,插到敌人后方去。在夜幕的掩护下,傅春早带领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从敌人的缝隙中钻了过去,在敌军的背后突然发起猛烈攻击。敌人被打得措手不及,腹背受敌,军心动摇,纷纷溃败。红二十五军以不足3000人兵力挫败了敌人数万步骑兵的合击,终于杀开一条血路,继续向伏牛山前进。

    1934年12月10日,红二十五军行进到洛南庾家河又与敌人六十师遭遇激战。筋疲力尽的红军部队,被迫陷入又一场对比悬殊的恶战中,军长程子华双手受伤,副军长徐海东头部中弹,多名团、营干部牺牲或负伤。患难识豪杰,烈火练真金。在长征这场绝境求生的严酷考验中,傅春早和战友们以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敢于以一当十,誓死向前,让凶顽的敌人也变得胆怯畏缩。最终,他们把绝望扔给了敌人,把胜利的喜悦刻在红军的心中。

    红二十五军临危受命,在没有任何通讯工具的条件下,转战鄂、豫、陕、甘、宁5个省,拼杀18000里,历时10个月,创建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于1935年9月到达陕西延川县永平镇,与陕北红军会师,担任红十五军团手枪队队长。红二十五军保存了有生力量,牵制了国民党军,为中国革命大本营最终落在陕北,作出了奠基性贡献,在长征史上创造了三个第一:第一支到达陕北的红军(1935年9月),唯一一支长征中有增无减的红军(2984名),长征中年龄最小的一支红军(平均年龄16岁,又称娃娃军)。

    傅春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驻陕办事处副官、旅副官、营长、团长,参加了平型关战斗、百团大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副旅长、鄂豫军区第三分区副司令员、师长兼军分区司令员,参加了挺进大别山战略行动、淮海战役等。

    新中国成立后,傅春早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曾任第四野战军五十一军二一一师师长,湖北军区大冶军分区司令员、中共大治地委常委,广西军区副司令员、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委员。河南省第四、五届人大常委,河南省第四届政协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原六安地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周进在《安徽开国将军颂》一书对傅春早将军曾这样评价:“牛鞭一扔找红军,枪炮声中常建勋。密送指挥离险境,亲背书记报佳音。威名传遍太行地,功绩长留大别村。离后依然闲不住,光荣传统号长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