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希才(1912—1986),霍邱县洪集镇人。1929年参加少先队,1930年加入共青团,1931年初参加红军,同年11月由共青团员转为共产党员。历任红二十五军政治部保卫局指导员,红二十五军七十三师二二三团一营政委。
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开始北上长征。11月26日,风雪交加,部队抵达独树镇准备穿过许南公路时,突遭敌袭击。当时,张希才所在的红二二三团为后梯队,掩护全军行进。由于先头部队二二四团形势危急,军政委吴焕先、副军长徐海东率二二三团跑步赶到前线,张希才率领战士冲了上去,和敌人肉搏起来,一场恶战后,终于将敌击退。28日,部队到达拐河镇准备通过灃河,又遭到优势敌人前后夹击。危急时刻,二二三团强渡灃河,打退敌人进攻,掩护部队过河,冲破敌军包围。
长途行军打仗,最大的困难是后勤补给。全军的粮草、武器弹药、药品、被服,还有经费都要保障供给,任务十分繁重。红二十五军决定调张希才去担任供给部政委(后任部长)。
军政委吴焕先找张希才谈话。这下确实把张希才难住了,他参加革命后,大部分时间是在战斗部队,冲锋陷阵一马当先,做战士们思想工作也不含糊,可是这与骡马、担架、运输打交道,还要保管钱财,计划供应,筹粮运草,这活儿他从来没干过,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他嗫嚅嚅地跟吴政委说:“让我留在战斗部队吧,当一名战士和敌人拉刺刀,管后勤我可不是那块料。”
“同志,你原来是个长工汉子,现在成了革命干部、指挥员,当长工时你会吗,你想过吗?”“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就是哪需要哪里去,所以干得了也得干,干不了也得干。在干中学吗!你也算身经百战了,干后勤也得要打仗,比战斗部队担子还重,要一边筹粮运草,一边打仗。我们离开了根据地,全部家当都驮在骡子背上,保护好这些就是保护好全军的生命。这样的重要任务交给你,你有什么理由不去干呢?”张希才听了吴政委一番话,立即一口承担下来:“吴政委,请组织放心,张希才在,供应部就在;张希才不在,临死也要将供应部完完整整地交给组织。”
张希才到任后,一边行军打仗,一边着手对供给部进行整顿。他同供给部长把供给部分成军需、财务、被服、管理四个科,另外还有运输大队、警卫连。财务科主管全军的经费,长征途中沿途粮草供给,大部分要用钱去买,部队只好带着黄金、白银和烟土,用这些换回必需品。军需科主要负责发放军需物资,筹集粮食、武器弹药,医药用品和布匹。被服科下辖被服厂,担着30多架缝纫机,行军途中,休息时就架起来为战士缝衣服。管理科下辖一个修械所,修理枪械。运输大队有30匹骡马,驮运钱财、武器弹药以及打土豪中缴获的物资。另外还有一个担架排,专门收容伤病员,跟随军医院行动。警卫连主要负责掩护运输任务。组织工作健全了,分工明确了,后勤保障安全了。
行军打仗,指挥战斗,张希才总和警卫连在一起。每次战斗结束以后,他马上就组织人员收缴战利品。平时,他深入到各科去帮助解决困难,从而保障了全军的供给。
在鄂豫陕边区,张希才亲历了葛牌镇、九间房、蔡玉窑、文公岭、庚家河等战斗。在蔡玉窑之战中,敌人袭击了我军供给部,张希才率警卫连顽强地粉碎了敌人一次次进攻,自己身负重伤,肠子都流了出来。因为整天打仗,每个地点只能住两到三天,只好随军休养。当时,张希才曾在郧西二天门附近一个老乡家休养,他始终不忘恩情,解放后多次找郧西县寻找这对老夫妻,为这事还亲自到郧西去过。
1935年9月中旬,红二十五军到达陕北延川永坪镇,与陕甘红军会合。9月18日,红二十五军与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张希才任红十五军团供给部政委。
抗日战争时期,张希才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直属队党总支书记、六八七团一营政委、冀鲁豫军区供给部政委、冀鲁豫军区后勤部部长、一一五师教导第七旅政治部主任、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政委。抗战后期因身休欠佳,他先后调任冀鲁豫军区三分区政治部主任,七分区副政委。抗日战争胜利后,历任冀南军区第七军分区(鲁西北地区)副政委、第一军分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华北野战军十四纵队四十二旅政委、华北军区第七十军二一0师政委、二0七师政委,华北军区炮兵政治部主任。解放后,先后任淞沪警备区政治部副主任、华东军区防空部队政治部主任、南京军区炮兵副政委、南京军区后勤部皖南基地政委、南京军区后勤部副政委、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