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仪之(1906-1986),原名孙从礼,六安市裕安区城关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军卫生学校教员、教务主任,中央军委总卫生部卫生学校副校长。
1934年10月,由于受党内“左”倾错误路线的干扰,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一方面军被迫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那时天天行军打仗,红军卫生学校停课了。孙仪之在中央纵队的高干休养连负责医务工作。年长的徐特立、董必武、谢觉哉、成仿吾、林伯渠等几位革命家和受伤生病的高级干部都在这个连队中,毛泽东、王稼祥等也在这个连队中待过。还有30多位红军女战士。长征开始时,毛泽东身体欠佳,经常咳嗽,他就地取材,用中草药给主席治好了病。当长征到贵州少数民族居住地区时,毛泽东的夫人贺子珍和邓发的夫人都先后临产了,他领着医护人员细心地为她们接生,安置好孩子,并想方设法让她们尽快地恢复健康。
高干休养连这支老、弱、病、妇齐全的特殊连队,跟随红军队伍冲破道道难关险境,爬雪山,过草地,胜利到达陕北,休养连的医护人员立了大功,尤其是孙仪之付出了大量心血。
长征时,组织上特地给孙仪配了一匹马,还有一个13岁的红小鬼罗惠春给他当生活服务员。因小罗还是一个孩子,孙仪之处处照顾他。一次小罗病了,孙仪之就把马给他骑,还想方设法给他弄吃的,烧热水给他泡脚。一路上孙仪之从未骑过这匹马,不是让它帮着驮东西,就是让给伤病员骑。
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的懋功会师后,孙仪之跟着总卫生部、卫校、总医院随左路军行动。9月17日,张国焘发布南下“首先赤化四川”的命令,开始了红军长征历史上的二过草地。当时总部规定每人要筹备10天的干粮,但是不少人,特别是体弱多病的战士未能带足干粮,在二次穿越草地的路上闹粮荒。孙仪之发现干粮没有了,十分着急,就去找总医院他的学生江一真想办法。江一真从总医院匀出5公斤糌粑和一点牛肉干送给了他,他又把这少得可怜的干粮分给了那些断粮的同志,他自己则咬着牙硬挺着走出了草地。
1936年秋,左路军三过草地之后到了陕北吴起镇。红军卫生学校设在离吴起镇一公里之外的台儿湾,孙仪之任卫生学校副校长,同年光荣地加入中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孙仪之历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校务部卫生处处长,中央军委卫生部副主任、主任、副部长、代理部长,八路军前方总指挥部卫生部部长兼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北满分局代理秘书长,北满军区卫生部部长,东北军区卫生部副部长,东北野战军卫生部部长,第四野战军卫生部长兼中南军区卫生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