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金寨县党史县志档案局红研中心副主任胡本昌同志应邀在县关工委召开的年度全县各乡镇关工委主任会议会上作党史、军史知识讲座。
胡本昌介绍了金寨县早期党的活动情况。金寨县早在1924年就建立了党的组织,是全市最早建立中共党组织的地方。1924年,我县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家蒋光慈回乡,在固始县陈淋子志成小学发展了他的启蒙老师詹谷堂加入中国共产党。詹谷堂又发展我县在志成小学教书和读书的曾静华、杜孝芬入党。当年秋,詹谷堂和曾静华以讲学为名,前去汤家汇笔架山农校进行革命活动,发展周维炯、漆德玮、李梯云、罗志刚等人入党,并建立了中共笔架山农校支部,李梯云任书记。这是县境内的第一个党组织。笔架山农校不仅为豫皖边区培养了一大批农业技术人才,更重要的是,它为立夏节起义和六霍起义培养了一大批军政兼优的革命领导者,为豫皖边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基础性的巨大贡献。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当年,全国有4支红军队伍参加了举世闻名的长征壮举,其中就有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这两支红军队伍参加了长征,这两支红军队伍都与我们金寨县有着血肉联系,我县是这两支红军队伍的主要发源地。因此,宣传红军的长征精神对我们县来说,更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
胡本昌重点介绍了一、四方面军在长征中的团结与协作,相互支援与战略策应,通过这些重要的历史事实说明,尽管在长征途中发生了张国焘的右倾分裂主义错误,但是,在长征途中,一、四方面军的相互团结,共同对敌却是主旋律。一、四方面军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四方面军不是张国焘的私人武装,四方面军的广大将士是紧跟党走,听党指挥的。由于四方面军早在1933年春就达到了川陕地区,建立了革命根据地,所以在中央红军在1934年10月开始长征,北上抗日时,红四方面军在川陕根据地就积极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无线电台,及时侦破蒋介石围追堵截红一方面军的军事情报,及时地向行军转战中的党中央和中央红军提供了大量的准确的情报,有效地避开了强敌的围堵,取得了“四渡赤水”的伟大胜利。在一、四方面军会师以后,由陈昌浩、徐向前提议,中央从红一方面军向红四方面军派遣高级政工干部加强红四方面军的思想政治工作,四方面军则划转整建制的3个团到一方面军中去,加强红一方面军的战斗力量。通过这次混编,极大地加强了一、四方面军的团结,极大地提高了两支红军队伍的战斗力。特别值得指出的是,红一方面军在过了草地之后,突破腊子口和包座战役都是由红四方面军的广大指战员英勇战斗,不怕牺牲,顽强拼搏而取得胜利的。突破腊子口和包座战役都是红一方面军长征,北上陕甘途中具有关键性的重要战斗。另外,红四方面军为了全力配合中央红军的北上行动,先后发动了广(元)昭(化)战役、陕南战役、强渡嘉陵江战役和千佛山战役,做出一系列的重要的战略策应,迎接中央红军,为中国革命由挫折转向胜利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些事实充分说明了一、四方面军团结御敌,共同前进才是历史的真实。
今天,我们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一定要牢记毛主席的教导:“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还要和全国大多数人民走这一条路。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努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