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定均(1914-1976) 金寨县槐湾乡人。出身赤贫, 1929年2月,参加共产主义青年团,先后任乡、区童子团长,1930年6月,调任英山县童子团长。在红军攻打英山县城时,守敌韩杰旅大部被歼,溃逃之敌丢下大批枪支弹药在城东船形山树林里,皮定均组织了700多名童子团员,像篦头发似的在山林里搜寻了一整天,共搜集各种枪支200多支,子弹1万多发。英山县苏维埃用这批武器组建了县独立团,县苏维埃奖励县童子团“英雄少年”锦旗一面。
1930年冬,蒋介石调动10万兵力对大别山红军进行第一次围剿,红军采取避实击虚的游击战术,打得敌人首尾不能相顾,纷纷退去,红军取得第一次反围剿胜利。年底,皮定均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立功 降职 再立功
1932年秋,红四方面军四次反“围剿”失利,主力离开大别山苏区西征,在川陕边区打退了四川军阀刘湘、刘文辉等四川军阀的“三路围攻”和“六路围攻”,建立了川陕边区大片根据地,红军由西征时2万多人,发展到5个军8万多人。时任红4军10师28团3营一连连长的皮定均,在攻打通江县城时,全连率先攻入城内,全歼通江县城守敌,解放了通江县城,皮定均连被军部授予“攻城先锋连”。
1935年初,红四方面军奉中央命令,向川西进发迎接中央红军长征入川北上,方面军立即在全军中进行动员,广大指战员听说要迎接中央红军,与中央红军会师,欣喜若狂,纷纷表示要战胜一切困难西征。当时最大难题是过嘉陵江,又值春汛,江水深且流速快,涉渡困难,各军师团营连一面向当地民间征购渡船,一面积极造船,准备渡江。时任10师28团3营营长的皮定均,利用当地丰富的毛竹资源,向山民买来了大批毛竹,百余根毛竹组成一支支竹簰,每支竹簰可载50余人,其他连队纷纷效仿,解决了全营渡江船只的困难。当时严守嘉陵江之敌有田颂尧、邓锡候等川军约50多个团兵力。方面军在渡江准备工作就绪后,3月28日开始强渡,与敌激战24天,歼敌12个多团,胜利完成强渡嘉陵江任务。
强渡嘉陵江战役的胜利,既是红四方面军长征首战大捷,也是方面军西进迎接中央红军入川的首战大胜利。方面军渡过嘉陵江后,一面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一面与追击、围剿之敌作战。北川河谷是方面军西进的必经之地。敌调动了8个旅23个团兵力阻击,方面军虽浴血奋战,杀伤了大量敌人,但敌不断增兵,战斗极为惨烈,特别是敌王赞绪部的炮兵,猛烈的炮火对战斗在前沿阵地的红10师威胁很大。在激烈的战斗中,皮定均发现北川河谷东侧山林里的敌炮兵阵地,立即率全营迂回至敌后,向敌猛攻,未及半小时,歼敌大部,敌炮兵团长王友三被击毙,余部逃跑。为全师向敌进攻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方面军取得全役胜利立下了战功。但此后的第三天,皮定均却经历了一次死而复生的波折——北川河谷战役胜利后,团部命令皮定均营截击敌王赞绪部向西溃逃的敌兵一部,由于皮定均未接到命令,失去了战机,溃敌得以逃跑,10师后方医院100多名伤员遭敌溃兵击袭,20多名伤员牺牲。师部得知后,撤销了皮定均职务,并要枪毙皮定均。皮定均便向师部首长陈述确实没接到截击敌溃兵命令,如果是营里哪位同志能证明他接到了命令而未执行,死而无怨。后经过师政治部组织科长李少荣调查,原来团部传达命令的通信员中途负重伤牺牲,故而命令未能传达到营部。问题查清了,皮定均没有任何责任,但皮定均职务并未恢复。同志们为他鸣不平,皮定均说:这是一场误会,我们的20多位伤员和通信员都牺牲了,我受点冤屈又算什么呢?只要能革命就可以了,在什么岗位无所谓。未及三个月,由于皮定均工作出色,又被提升为师政治部干部科副科长。但皮定均一再向师首长要求要到基层当兵打仗,理由是自己文化低,不适宜在机关工作。因而皮定均在副科长位置仅一个星期便被分到27团2营任营长,奉命在千佛山一带牵制西进敌人。皮定均指挥全营在千佛山前沿阵地与敌拼杀两昼夜,左臂负伤,仍坚持指挥战斗。在与敌人撕杀至第二天黄昏时,皮定均命一连连长吴尚先率全连顺右山侧绕道敌后攻击,敌人猝不及防,以为被包围,慌忙撤退,皮定均立即率部向敌冲锋,敌人遭到前后夹击,溃不成军,这时第一营也赶来增援,共歼敌800多人,缴获轻重机枪12挺,步枪600多支,子弹8000多发。皮定均受到方面军副总指挥王树声的接见,说他为捍卫千佛山阵地立了大功,并表扬他带伤率部冲锋,是一位优秀的指挥员。
两军会师,皮定均再立新功
1935年6月中旬,在红四方面军大力接应下,中央红军到达川西,在懋功、达维镇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两军干部战士10万多人,欢天喜地,庆贺胜利会师,决定立即北上,开辟抗日根据地。当时,由于中央红军减员太多,两军力量作了一些调整,从红四方面军抽调部分兵力充实红一方面军,从红一方面军抽调部分军政干部到红四方面军工作,两军分别组成左、右两路军。中央红军为右路军,由中央直接率领北上;红四方面军为左路军,由朱德、张国焘率领北上,刘伯承参谋长随左路军行动。
但张国焘认为中央红军大减员,人少、武器少,便产生夺取中央权利的野心。当时,因红军伤病员多,官多兵少,红军总部成立了教导团,把一些年龄大、体质差的中下级干部编入教导团,边学习,边得到集中照顾。时任教导团第二团长的皮定均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反张国焘斗争。当时情况是: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后,1935年6月26日,中央政治局在两河口召开会议,作出了北上抗日的决定。张国焘表示同意。8月3日,党中央率右路军北上过了渺无人烟的雪山草地到达斑佑,电令张国焘率左路军跟进。但张国焘野心膨胀,认为自己山头大、人多、装备好,便拒绝执行中央北上方针,大造反党中央,反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和博古等中央领导人的舆论,说他们是“右倾机会主义”、“逃跑主义”等等,开大会、作报告、发文件,大肆煽动。拒绝执行党中央的北上方针,并非法成立了伪党中央,自封为党中央主席,取消原党中央名义,命令中央领导的已北上的右路军返回南下。一些随张国焘左路军行动的红一方面军的同志,对张国焘反中央的分裂行为坚决反对;同时,对四方面军中一些反中央、反一方面军的同志也大为不满,两军相互产生严重的隔阂。这在当时敌军重重围困、环境极为艰险的情况下,是十分危险的。
随张国焘左路军行动的朱德、刘伯承等同志,同张国焘的分裂主义作了坚决的斗争,并深入到师团营连排向干部和战士宣传中央北上的正确方针。此时担任教导团第二团长的皮定均所率领的教导团学员,全是四方面军的师团营连干部。由于张国焘的欺骗宣传,也有不少人跟着反对党中央和中央北上的正确方针。朱德、刘伯承觉得教导团学员的觉悟,对整个四方面军的觉悟至关重要。四方面军同志自己起来反对张国焘的分裂活动,是最有说服力的。因此,朱德总司令、刘伯承参谋长多次找皮定均谈心,启发他要带好这个头。刘伯承向皮定均讲了廉颇、蔺相如将相和的故事,反复说明党中央作出北上抗日的决定,是极其正确的。
定均听着这些话,心领神会。他知道总参谋长刘伯承讲的廉颇、蔺相如将相和的故事,是讲人和,是批判张国焘和中央闹分裂的事。皮定均心胸豁然开朗。
他利用一切时间,积极向学员们宣传党中央的正确方针,批判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行为。他斩钉截铁地向学员们说:“党中央是指挥全党、全军的最高统帅部,同党中央闹分裂,绝没有好下场!”
教导团的一些同志,很快地觉悟了,识破了张国焘的面目,坚定地站在党中央一边。
教导团的觉悟,很快影响到整个左路军指战员,逐渐认识了张国焘的反中央面目,有力地遏止了张国焘掀起的一股反中央的逆流。又加之左路军战斗连连失利,特别是百丈镇一仗,伤亡逾万,左路军将士对张国焘反中央行为越来越不满。张国焘终于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取消了伪中央,率部长征,使得一、二、四方面军在陕北胜利会师。
长征胜利后,皮定均在红军大学随营学校学习,抗战时期任129师特务团团长,在邯长大道打了很多漂亮仗,随后在河南地区先后任五分区、七分区司令员,豫西支队司令员,由于皮定均抗战期间大部分时间战斗在河南,河南人民为纪念他在河南抗日奉献,在河南巩义市、偃师市、卫辉市、登封市建立的抗日战争纪念馆,纪念的主人公都是皮定均及其领导下的抗日将士。可见皮定均抗战期间在河南地区的贡献深深印刻在河南人民的心中。
解放战争时期,时任中原军区一纵一旅旅长的皮定均以一挡十,掩护中原军区主力突围,扬名全军,此后的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都立有战功。解放后任24军军长兼政委,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回国后,任福州军区、兰州军区司令员,后又调任福州军区司令员。1976年7月7日在视察东海三军演习途中,因飞机失事,不幸殉职,中央民政部追认其为革命烈士。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