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共六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

欢迎访问中共六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史志研究 > 党史研究 > 党史大讲堂

苏家埠战役被俘的国民党第一三六旅旅旅长及其显赫的家族

发布时间:2016-03-29 11:37:01 审稿:金寨县党史县志档案局 作者:胡本昌 浏览:6726 次
【字体大小:

    1932年3月中旬,在连续取得黄安、商(城)潢(川)战役胜利之后,红四军十师、十一师奉命东进皖西,与先期到达的红七十三师会合,准备实施苏家埠战役。在总指挥徐向前的指挥下,红四方面军从1932年3月22日至5月8日,历时48天,历经苏家埠、韩摆渡、青山店、骆家庵、戚家桥等多次战斗,共歼敌3万余人,俘敌第七师代师长兼皖西“剿共”总指挥厉式鼎、敌第五十七师代师长兼第一七O旅旅长梁鸿恩、敌第一三六旅旅旅长王藩庆、敌第一三七旅旅长刘玉琳、第十九旅旅长李式龙、第二十一旅旅长李文斌等5个旅长、12个团长以下官兵1.8万余人,缴获山炮4门,迫击炮40门,机枪250余挺,步枪15000余支,手提式、驳壳枪1000余支,电台5部,大批军用物资;击落敌机1架。

    苏家埠战役是继黄安、商潢战役之后的“围点打援”,以少胜多的大规模歼灭战的典型战例,为鄂豫皖苏区建立以来,规模最大、缴获最多、代价最小、战果最好的大捷。它解放了淠河以东广大地区,为皖西根据地的进一步扩大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它开创了万名敌军列队缴械投降的先例,出现了近万名国民党军官兵列队投降的壮观场面。

    1932年5月8日下午5时,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来到了,它开创了中国工农红军史上受降的壮举。在苏家埠镇东南“新安会馆”广场举行的近两个小时的受降仪式上,国民党军第一三六旅旅长王藩庆、一三八旅旅长刘玉林带领团以上军官列队走到红军指挥员面前举手敬礼,递上花名册,向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受降代表、红十师师长王宏坤表示投降。投降的国民党军将各种枪炮和设备,分类整齐地放在广场上,官兵按连、营、团建制列队。王宏坤郑重宣布:“我代表中国工农红军围攻苏家埠部队,接受你们的投降!”同一天,被包围在韩摆渡的4个营2000多名敌人也向红十一师投降。历时48天的苏家埠战役胜利结束。

    5月23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特地给红四方面军发来贺电,指出:“你们的胜利给予全国反帝国主义、反国民党的革命运动以无限的兴奋,更加强了苏维埃红军对于全国革命运动的领导。临时中央政府极热烈的庆贺与慰劳你们全体指挥员、战斗员之空前的胜利与杀敌的英勇和坚决,对于伤亡的战士表示极大的敬意并慰问。”

    长期以来,我们在党史研究中,多注意我方战况的宣传,很少关注对方情况的追踪介绍,这给我们经常留下一些历史性的疑问。这次苏家埠大捷,我英勇的红四方面军俘获了国民党一名师长,五名旅长等高级军官。他们后来的结局怎样?按照这个思路,今天我们介绍其中的一位。

    王藩庆,字北屏,1895年生,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白洋淀畔端村镇人。1917年入北京清河第一陆军预备学校学习,1919年8月毕业。正值军阀混战,保定军官学校临时停办之时,王藩庆乃至保定东关驻军入伍生队当见习军人。保定军校复课后,1919年8月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九期步兵科二队,1923年8月毕业,在湖北陆军任排长、队官、连长等下级军官。1924年10月调江苏陆军陈调元部任营长、副团长、团长。1933年升任混成旅少将旅长。同年5月,参加陈调元部对鄂豫皖苏区红军的“围剿”行动。在著名的苏家埠战役中,王藩庆率混成旅进驻三面环水的六安县苏家埠镇,被红四方面军王宏坤部包围而断食绝粮,在红军的政治攻势下,王藩庆所部向红军投诚。在交接和整编部队时,陈调元的援兵赶来。混战中,王藩庆被流弹击中身亡。

    王藩庆有个显赫的家族,人才辈出。其六兄弟均毕业于保定军校且相继获得少将以上的军衔。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 简称“保定军校”)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正规化的高等军事学府。曾培养了上万名军事人才,其中有近2000人成为将军,不少人还是黄埔军校教官,被誉中国“将军的摇篮”。1904年,设在保定东关外金庄旁的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招收第二期学生。王藩庆的五个哥哥同期考取了该学堂,录取后按兵科分队就读。其大哥王余庆和三哥王桐庆(又名王建飞)、五哥王麟庆入步兵科,二哥王凯庆入炮兵科,七哥王都庆则入骑兵科。兄弟五人同时同堂就读,这在当时的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是一大新闻,就连学堂督办冯国璋、段祺瑞和总办(校长)郑汝成、赵理泰及监督(教育长)曲同丰都知此事,教习和同学们都称他们是“王氏五庆”或“安新王氏五兄弟”。在时隔15年之后的1919年,王氏小弟弟王藩庆又考入了保定军官学校第九期步兵科。王氏六兄弟在保定军校毕业,都先后成为将军。1954年,王藩庆之子王鹤楼在台湾海军军官学校毕业,后任台湾海军作战总部中将司令。1996年,王余庆之孙王志刚任台湾“经济部”部长,国民党中常委。王氏家族共出了七名将军、一名部长,堪称世界之最,是世上少有的事,成为海峡两岸少有的精英家庭。 2003年8月,保定军校纪念馆还予王氏六兄弟:王余庆、王凯庆、王桐庆、王麟庆、王都庆、王藩庆制作了铜像,镶嵌在墙上,以示纪念。

    王氏六兄弟先后成为将军,这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及其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年,保定军校虽是面向全国招生,但因交通落后等原因仍是北方籍学生居多,而保定及其周边县的年轻人也以上军校为荣。王藩庆家是端村镇的大户。王氏兄弟在学校以“刻苦用功、吃苦耐劳”著称,屡得教官嘉奖,这也是他们家族几代人英才辈出的重要因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