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红色足迹,征集红色文物,留住红色记忆。今年6月以来,金寨县党史县志档案局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兵分三路,专程赶到江苏、河南等7个省,开展金寨籍老红军文物资料征集工作。
今年5月,金寨县委、县政府做出了“关于面向全国征集金寨籍老红军文物资料、兴建红军纪念馆”的决定,并将县外征集工作任务全部分解给县党史县志档案局、县民政局和县文广新局。《征集方案》出台后,县党史县志档案局积极行动、精心谋划。专门成立了3个征集小组,领导班子成员全部参加,分别负责江苏、河南、安徽、湖北、浙江等7个省区的征集工作;研究了统一的征集办法和工作步骤;明确了征集任务和完成时限,实行任务到组、分工负责、划片包干。
6月11日,该局第一征集小组率先行动。在外出征集之前(准备阶段),征集小组主要做了4项准备工作。一是查找资料,掌握老红军及其亲属子女的家庭住址、工作单位、固定电话、手机号码、微信号、电子邮件等相关信息。二是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电子邮件等多种途径,广泛宣传征集工作的意义、方法、要求,约定登门拜访的时间。三是掌握和了解老红军的生平事迹等相关情况,做好与其亲属子女沟通、交流的准备。四是根据对接和预约的时间、地点,排定征集工作的线路图。
在外出征集期间(实施阶段),征集小组主要采取以下五种方式开展工作:
一是登门拜访。对那些已经预约、同意接见的老红军及其亲属子女,采取逐一登门的方式进行。征集期间,第一征集小组先后登门拜访了老红军李世斌夫妇及女儿李红,老红军肖显清之子肖朝、汪光映爱人江金姻、周昆爱人及儿子周仪春,老将军卜万科之子卜新民,老红军龚承田之子龚风山,老红军汪建英爱人及女儿汪安琪,征集到文件箱、公文包、讲话稿、回忆录、臂章、胸章、将军礼服、军帽、领带、手枪、马搭子、《授衔证书》、《国庆观礼请柬》、淮海战役胜利纪念章、渡江战役胜利纪念章等珍贵文物资料40余件。
二是电话邀访。对那些已经取得联系,但因居住较远或其它原因不能登门拜访的老红军及其亲属子女,通过电话联系、邀请他们来宾馆面谈。征集期间,第一征集小组先后电话邀访了老将军詹大南之子詹若著,老红军段远嵩之女段红红、刘述振之女刘永新、刘永华、林志高之子林兴亚、曹正鸿之子曹建新、张奉庭之子张春阳,征集到烈士证、残疾证、银元、毛毯、刺刀、邀请函、三级独立自由勋章等珍贵文物资料10余件。
三是上门寻找。对那些信息不全、地址不清,既无法直接登门拜访、又无法进行电话邀访的老红军及其亲属子女,采取广泛联络、四处打听、多方寻找等方式,努力与其取得联系,然后再登门拜访或电话邀访。在郑州,第一征集小组先后在长峰医院、省商务厅找到了老红军朱士卿之女朱湘莲(早期改名)、老将军王远芬之女王桂清(没有联系方式),征集到图片、胸章、《党章》、《鉴定表》、《干部登记表》等珍贵文物资料近10件。
四是请人引荐。对那些信息不全,或没有掌握的老红军及其亲属子女,通过熟人引荐、第三方介绍等方式,努力与其取得联系,然后再登门拜访或电话邀访。在南京,第一征集小组通过熟人领路、干休所中转等措施,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几次搬家、没有留下联系号码的老红军廖辉之子廖子侠。
五是广泛动员。对那些没有联系方式或没有掌握的老红军及其亲属子女,通过网络、报刊等媒体发布征集公告、征集信息,广泛宣传、广泛动员,力争与更多的金寨籍老红军及其亲属子女取得联系。征集期间,第一征集小组先后与老将军宋文、林乃清、傅绍甫、邓忠仁,老红军陈文汉、詹大海、杨树林的亲属子女取得了联系,并向他们发送了县委、县政府的征集文件和《一封信》,恳请他们给予帮助和支持。此外,征集小组还得知了老红军冯纪富、陈先泽、王远成之子女的工作单位。
在外出征集之后(总结阶段),征集小组又做了4件事。一是认真清理和登记征集到的文物资料,做到《捐赠证书》、《文物资料登记表》、实物“三线合一”。二是立即对征集工作进行总结,通过信息、随记、专访等不同形式,大力宣传征集工作取得的成绩,大力宣传涌跃捐赠文物资料的老红军及其亲属子女。据统计,3个征集小组共上报征集工作信息10余篇,并分别在中国共产党历史网、中国红色旅游网、红色思源网、安徽档案信息网、六安新闻网、六安党史网等各级媒体上发表,产生了积极影响、受到了读者欢迎。同时,编发征集工作《随记》10余篇。三是及时将征集情况、好人好事,通过短信、微信、邮件、简报等方式向老红军及其亲属子女进行汇报和反馈,感谢那些积极捐赠的、激励那些尚未捐赠的。四是对那些表示愿意继续捐赠(目前只捐赠一部分)、下次捐赠和没有捐赠的老红军及其亲属子女进行跟踪、联系,商定下一次的征集时间、地点和捐赠的文物资料。
截止目前,3个征集小组共外出12次,先后拜访老红军及其亲属子女100余人(次),征集到军装、勋章、手枪、文件包及图片、文字资料300余件(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