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共六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

欢迎访问中共六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要览 > 史志动态

抢抓机遇 砥砺奋进 2014年全市党史工作成果丰硕

发布时间:2015-03-23 15:05:15 审稿:六安党史 作者:邓典厚 浏览:1208 次
【字体大小:

2014年是全市党史工作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抢抓机遇,砥砺奋进,成果丰硕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省委党史研究室的指导下,全市党史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努力推进党史编研,积极创新宣传教育,认真履行管史职责,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周密策划,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型图片展效果显著

为配合全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市委党史研究室超前谋划、精心筹备,成功地举办了《党的思想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党的历史上十次重要的整党整风和学习教育活动》暨《不朽的丰碑不变的情怀——六安开国将军群众情结》大型图片展。展出从4月份开始历时7个月。全市共有1万个党组织近15万名党员参观展览、接受教育,占全市1.4万个党组织的71%,占全市31万党员的52%。其中《不朽的丰碑 不变的情怀——六安开国将军群众情结》16块展板在市委党史研究室同步展出,提高了党史工作的影响力与美誉度。市内各主流媒体给予同步宣传,中央、省相关媒体予以关注报道,成为全市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个亮点,得到了市委和省委督导组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社会反响良好。

(二)扎实细致,全市重要革命纪念场馆提升完善调研和督查工作有序推进

从1月至5月历时5个月时间,先后组织开展对全市15处重要革命纪念场馆的陈列布展内容进行逐一调研。通过调阅资料、座谈讨论、学术考证等方式,立足史实、查找问题、统一认识,进一步丰富、修订、完善革命纪念场馆陈列布展内容,形成了《六安市重要纪念场馆陈列布展升级改造调研报告集》。同时,为了确保工作落到实处,8月至9月又对15处重要革命纪念场馆的整改完善情况组织现场指导,进行了督查。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得到了各县区党史部门和各场馆的大力支持。此项工作的开展,为我市革命纪念场馆改版升级,进一步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展览展示功能、社会服务功能、教育引导功能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精心组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目标任务圆满实现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启动后,全市各级党史部门以认真的态度和扎实的作风全力投入活动之中。市委党史研究室及时成立领导组、制定活动《实施方案》,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紧紧围绕为民务实清廉的主要内容,聚焦“四风”突出问题,紧密联系自身工作实际,扎实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实实在在效果。活动期间征求到意见建议97条查摆问题 74个。面对存在问题,严格按照延安整风精神,从严从实要求,认真严肃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敞开大门抓整改,共采取整改措施18项。通过整改,市室较上年同期相比,压缩会议22%,精简文件14%,压缩“三公”经费28%,清理超标办公用房60平方,同时健全完善了一批制度。

(四)狠抓重点,党史征编工作成果丰硕

2014年是全市党史编研成果丰收之年。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党史部门独立和参与出版书籍达12本之多。市委党史研究室强力推进编研工作取得了好的成绩。一是全国革命遗址普查成果系列丛书《安徽省革命遗址通览·六安市》一书正式出版,并举办了隆重的首发仪式。该书出版发行后,开展了送阅活动,先后向市四个班子和市直副县级以上单位主要负责人赠阅200多本,获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称赞与好评。二是编辑出版了党史图书《皖西党史资料辑要(第四册)》、《口述六安(第一辑)》。积极开展资料抢救工作,进一步加强珍贵党史资料的抢救征集和电子信息化建设,努力实现党史资料建设信息化。三是切实加强各类专题研究。认真开展“一室一专题”——“六安淠史杭水利工程建设”专题研究,做好资料征集、大纲撰写和论文发表等工作;编写六安市“一市一馆”工程阶段性工作总结报省室;开展皖西抗战专题研究和皖西抗战征文活动,目前已收征文51篇;开展《黄埔师生中的六安人》等党史专题研究,并编辑相关篇目和写作框架。四是指导和支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开展史料抢救征集工作。6月27日,召开全市新四军老战士史料抢救工作会议,对史料抢救征集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截止12月底,全市共完成46人口述资料征集工作。同时,还制作了部分音像图片资料,征集到了一些珍贵实物。此项工作受到省里颁奖表彰。五是撰写和发表了一批党史论文文章,积极参加各类研讨会、座谈会。一年来,市室同志撰写《千里跃进大别山进程中践行群众路线的典范》、《保护金银物资的一次激战》、《新文化运动的干将高语罕》、《六安红军知多少》等各类党史论文15篇,有不少论文文章参加各类征文、研讨会、纪念座谈会,并在会上交流发言。《浅论邓小平党的制度建设思想》一文,被省委宣传部组织的全省理论界专家评审组评为二等奖。《陈独秀对黄埔军校及师生的影响》一文,参加中央党史研究室一部、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等八个单位主办的纪念黄埔军校成立90周年学术研讨会交流发言。《高语罕在黄埔军校及与蒋介石的“误会”》 一文在《黄埔军校研究》第九辑(广东人民出版社2014年出版)上发表。应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共青团广州市委青运史研究委员会邀约,撰写《安徽早期团组织的创建与活动》专题。六是积极完成省室交办的各项任务。修改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辑的安徽省红色旅游景区画册组稿中的金寨烈士陵园、独山革命旧址群、霍山县安徽省红色区域中心纪念园、红25军及红28军重建旧址4场馆的文稿,撰写文稿《红军史上空前大捷发生地——苏家埠》、《皖西红色旅游龙头景点——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馆》提交省室。按省市部署,修改《安徽知青回忆录》六安知青回忆录部分8万字。应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要求,编拟《高敬亭传》写作框架,并协同省暨合肥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联系到有关地区征集资料;为省委党史研究室、省民政厅编辑的《安徽英烈》征稿,组织金寨、裕安区和皖西烈士陵园撰写江求顺、林承祥、吴宝才、陈群等烈士传记并审改。撰写了孙一中、李发、茅延桢烈士传记。

(五)着力推动,党史宣传教育工作开展有声有色

2014年的党史宣传教育工作精彩纷呈,各地围绕中心抓重点抓节点,依托资源优势,创新形式和方法,取得了骄人成绩。一是突出党员领导干部重点,扎实抓好两项宣传教育活动。各级党委高度重视领导干部党史教育日和党史宣传月工作。全市上下在“七一”前后,采用不同形式开展了领导干部党史教育日活动;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开展了党史宣传月活动。市县两级党史宣讲团成员抓住有利时机,主动履行职责,参与宣讲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共举办党课报告会100多场次,参加党史教育日活动的领导干部1000多人次,接受党课教育的党员干部4万多人。二是重视红色基因传承,认真开展送红书写心得活动。市里组织了向舒城县棠树乡中心学校、山七镇中心学校捐赠《将星闪耀·六安开国将军风采》、《六安将军传》、《红色六安》、《红色六安概览》等党史书籍活动。在受捐赠的两所中心学校学生读者中开展“红色六安读书活动”,收到学生读书心得文章10多篇,为5名中小学生颁发了荣誉证书。三是发挥纪念场馆作用,积极推进党史教育基地命名。经过县区积极申报和市级审核把关,对皖西博物馆、金寨县革命博物馆、霍邱县烈士陵园、金安区张家店战斗纪念馆、裕安区独山革命旧址群、霍山县安徽省红色区域中心纪念园、寿县小甸镇安徽第一面党旗纪念园、舒城县新四军第四支队纪念馆8个场馆首批命名为“六安市领导干部党史教育基地”。1124,在寿县小甸镇“安徽第一面党旗纪念园”举行了授牌与揭牌仪式。市领导陈昌虎、黄应松出席会议并讲话。四是利用载体平台优势,进一步加大对外宣传工作力度。市委党史研究室全年编辑《皖西党史工作》简报7期,刊发各类信息56条。《六安党史网》坚持工作日更新制度,全年变更网上信息2980条,平均每月248条(本室信息94条,县区信息111条),网民年点击量达16万人次,平均月点击1.6万人次。更新室机关宣传栏3期,同步更新了党支部宣传栏。鼓励全员办信息、天天抓信息。据统计,全年市室被市级以上主流媒体采用的信息达94篇,其中被中共共产党历史网采用信息21篇,其他国家级媒体采用5篇,被省级媒体采用信息12篇,受到社会的普遍好评。我市抓党史宣传的做法与经验被省委党史研究室指定整理总结上报,并在《安徽党史》网上发布。

根据省委党史研究室的部署,认真开展关于“党史宣传教育工作征求意见问卷”工作,先后收到六安军分区、皖西学院、六安国防科技学院和小华山街道党史工作问卷80多份。提前开展了征集《六安抗日烽火》大型图片展图片、文字、实物等征集活动,收到各类有价值图片等100多种。成功寻访了车厚桥烈士(六霍赤卫师师长)后人、参与车厚烈士纪念亭方案设计与文字把关、落实了《车厚桥传》资料征集与撰写事宜。参加了《美丽皖西——中国六安城市手册》的策划与编辑工作。

(六)坚守责任,全面履行党委工作部门职能作用

党管党史的责任在各级党委逐步得到落实。市委党史研究室着力抓了五个方面工作:一是加强对县区党史部门的业务指导。21次派员赴县区调研,深入施工现场、走进纪念场馆、帮助审读书稿、修改布展大纲以及拜访县区领导,积极争取支持,协调帮助工作,努力形成上下联动从多方位来推进六安党史事业发展。二是参与党史纪念场馆的建设、布展和相关纪念活动。修改《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馆陈列大纲》多次,其中重新编写3.5万字;阅改金寨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前方指挥所纪念馆讲解词和裕安区郭店战斗烈士纪念碑文。先后派员参加了纪念皮定均、陈先瑞、曾绍山、赵俊、查玉五位将军百年诞辰座谈会和《查玉传》一书发行会。与此同时,收集整理出148位六安籍老将军和曾在六安战斗过的老首长后代联络信息(通讯录)。参与了“红色土地将星闪耀”六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网上展馆的筹建工作。参与全市农民文化乐园试点村布展小组的审核与把关工作,参加洪集镇会馆村等农民文化乐园的开馆仪式。三是积极推动红色旅游。发挥自身优势,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红色旅游景区的史料征集、研究以及红色旅游路线、景点和内容审核把关,确保红色旅游史实宣传的准确性和严肃性。四是积极履行革命遗址的监管职责。对城市和农村建设、改造中的革命遗址的保护问题,派员现场查看,走访相关人士,提出建议。派人现场查看了车厚桥烈士纪念亭的修建工作,参加了石婆店将军楼群抢修利用开发的调研工作,认真落实党史方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征集工作任务。五是积极参与并支持市政协文史委工作。编拟《黄埔军校六安人》一书文章篇目,查找、复印40多篇文章,并联系了许继慎、曹渊、徐梦秋、胡允恭、李坦、曹广化、张如屏等黄埔后人以便征集资料,撰写《黄埔名人高语罕》、《黄埔弄潮浪淘沙——皖西籍黄埔生概述》等多篇文章,参与全书编辑工作,三度编校全书文稿。审读市政协文史委征编《皖西抗战口述史料》书稿15万字,并整理《我们所知道的动委会》一文。积极参加市政协文史委其他各类书稿的汇审工作。

(七)夯实基础,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

各县区抓住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机遇,不断内强素质、外鲜形象,党史干部精神状态发生了较大变化。委党史研究室立足实际,着力推进自身建设。一是进一步强化活动载体建设。坚持从实际出发,准确定位,市委党史研究室将机关党建、精神文明创建、机关效能建设、创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党组织等活动有机结合、统筹安排,做到思想同步动员、活动同步开展、任务同步落实、效果同步显现,着力打造和谐文明单位。二是进一步强化支部建设。支部着力推动室内活动规范化、常态化,室外活动多样化,制度建设刚性化。切实抓好党员学习、支部活动、阵地建设和三会一课等工作。三是改善办公条件,打造“书香机关”。努力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改善办公环境。先后购置了彩色复印机、数码摄像机、空调、办公电脑等办公设备,改造办公室2间60个平方,新建了档案室和机关书屋,全年硬件建设投资近8.5万元。全年订阅报刊计35种,采购各类图书500多册,投入经费2.2万元,丰富了单位干部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四是大力推动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党员干部的学习教育管理,推动机关学习常规化。强化干部在线教育学习与考核工作,为进一步提升干部队伍能力和素质,有效提高了机关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业务素质与工作技能。加大对干部培养使用力度。在加强对来我室挂职的乡镇干部的教育管理的同时,积极为上挂干部开展工作创造条件。加强与挂职乡镇的交流与联系,支持关心下派挂职干部在乡镇安心工作。选派了一名年轻干部赴寿县双桥镇南塘村就任扶贫干部、村第一书记,并取得选派工作的良好开局。 五是积极开展结对共建和扶贫工作。为结对共建村党员、村干作了专题党课报告,帮助大家了解政策,明晰思路,力所能及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该村种养大户创办的大棚蔬菜基地提供农业科技方面指导和帮助。捐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8.5万元,帮助新建公共道路照明设施。开展结对帮扶、献爱心送温暖活动,全年共送去慰问资金6000元。新一轮结对帮扶工作开始后,及时组织三家共扶单位为扶贫村共谋发展大计。积极为帮扶村筹措资金,12月份为寿县南塘村提供6万元基础设施建设帮扶资金。同时,关心上级部门选派来寿县挂职的同志,派员前往慰问并给予一定的帮扶资金,推动选派村发展文化事业。六是进一步强化交流互动。全年接待了一大批老将军、老同志后代及马鞍山、宿州、池州、岳西等兄弟党史部门来访、调研及考察,组员赴北京、上海、广州、湖北省黄冈、麻城,安徽亳州、阜阳等地学习交流党史工作。七是进一步强化作风建设。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活动、有总结。健全完善机关管理制度,进一步强化机关效能建设。切实做好综治维稳、文秘、保密、档案、信息、计生、双拥、普法、后勤保障以及老干部等工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