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麓,淠河之滨,新安镇这颗璀璨的“淠西明珠”镶嵌在青山绿水间。李国厚将军就是从这里踏上了为自由、求解放的革命征途。历经枪林弹雨,出生入死,在党的指引下,一个普普通通的放牛娃,最终成长为一名功勋卓著的开国将领。2015年是李国厚将军诞辰100周年,就让我们重温历史,回到那激情燃烧的岁月,聆听英雄的故事。
“共产党员们,牺牲也要向前倒!”
一年冬天,部队的给养跟不上了。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军队打仗没有粮食怎么行啊?可这冰天雪地的,到哪儿去找粮食,派谁去呢?大伙儿犯了难。
“我去吧!”这时,一个斩钉截铁的声音打破了会场的沉寂,掷地有声。 “唰”地,大伙儿把目光投向一位年轻的红军战士,心想:“也只有他了!”
“他是谁啊?”
“他就是李国厚。你不认识啊?在苏家埠战役中,就是他和‘红小鬼’班的战士们活捉了厉式鼎,还立了功呢!可厉害啦!”
“活捉了皖西剿共总指挥的,就是他呀!”
众人议论纷纷。
部队首长问他有什么要求没有,李国厚说:“找几个做群众工作的同志跟着队伍吧。”因为他知道,不依靠群众,我们的队伍就寸步难行。
李国厚带着队伍,广泛发动群众,打土豪,除恶霸,不仅筹足了军粮,而且解决了当地贫苦农民的过冬粮食问题。
太阳出来了,暖暖的。雪后初晴,冰封的道路有些湿滑,运粮的队伍缓缓地行进着,战士们心里乐开了花。李国厚走在队伍的最前头,他警惕地观察着周围的动静。突然,在不远处的雪地上,他发现了几行凌乱的脚印,蹊跷的是,有些脚印好像又被什么人用东西扫过……不好!李国厚心里一惊:有埋伏!他示意队伍停下,立即做好战斗准备。
说时迟,那时快,一伙地主武装端着长矛,打着呼哨,嗷嗷叫地奔着粮食就来了。情况万分危急,怎么办?只见李国厚甩掉上衣,挥舞着大刀,在白雪皑皑的雪地里率先冲入敌阵,并大声地呼喊着:“共产党员们,牺牲也要向前倒!”你看他,如虎入羊群,一把大刀抡圆了,如车轮一般,“呼呼”挂着风声,左劈右砍,围上来的敌人纷纷倒下。俗话说,一分长一分强。抢粮的这些家丁用的是长矛,而李国厚拿的则是短刀,使的家伙就吃着亏,加上雪地路滑,李国厚一个趔趄险些跌倒。恰在这时,一个家丁暗地里偷袭,手持长矛“噗”的一声,冷不丁地扎入了他的右肩,霎时鲜血直流。再看李国厚毫无惧色,怒目圆睁,抡起大刀便将长枪劈成两截,左手顺势从肩头拔出枪头,大吼一声,猛地向家丁掷去。偷袭的家丁提溜着半截断枪把儿,呆立在那儿,那小子早已被李国厚的神勇吓傻了。李国厚越杀越勇,一把大刀上下翻飞,浑身沾满血迹,犹如“血人”一般穿梭在敌群中,地主和那些“狗腿子”见李国厚如此勇猛,早已吓得魂飞魄散,四下逃窜。“李疯子”的威名不胫而走,敌人闻风丧胆。
“抓训练不是蛮打硬干”
李国厚不仅打仗时身先士卒,神勇无比,而且善于抓军事训练。他多次深入基层连队帮助解决困难,关心战士疾苦,深受广大官兵的爱戴。
1962年,时任浙江军区副司令员的李国厚,轻车简从下基层。他来到某部“夜老虎连”蹲点,光听这名号,你就知道这支连队有多棒——“老虎连”的战士们都在十七八岁上下,细腰乍背,眼睛倍儿亮,个个像欢实的小老虎。这个连队还有个“绝活”,就是特别擅长夜间格斗,在伸手不见五指的作战条件下,出其不意,一招制敌。
这个光荣的连队起初事事都要向“硬骨头六连”看齐,训练标准高,难度大。武装越野时腿上绑沙袋,练射击枪上挂砖块……他们牢记“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的口号,许多小战士的脚底磨出了水泡,汗水一次次湿透了军装,结成一片白白的“盐霜”……高强度的训练下来,战士们的体力消耗很大,就是铁打的“金刚”也吃不消啊!训练中有的战士甚至晕倒了。很快,全连陆续出现了20来个病号。
看着小战士脚上那磨破的水泡,李国厚心疼啊!我们的战士“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多好的娃儿!
李国厚心急如焚:他们也是爹生娘养,也是血肉之躯啊!一味的高强度、超负荷的训练是不是就科学?他马上召开军事训练现场会,强调:
“抓训练不是蛮打硬干,更不能上硬杠杠,战士也是人,训练上不去并不是他们怕苦怕累,而是我们在训练中缺少方法。”
接着,他向官兵详细介绍了郭兴福教学法,并明确指出,要善于在军事训练中抓思想,充分调动练兵积极性,发扬民主教学,把练技术、练战术、练思想、练作风紧密结合在一起,重言传更要重身教。
像过去带兵打仗一样,他吃住都和战士们在一起,手把手地教练技术动作,面对面地探讨战术要领,一对一地做思想工作,实打实地抓作风建设。在当时物资相当匮乏的情况下,李国厚想尽一切办法做好后勤保障,把伙食调剂做到位,确保战士们吃饱肚子搞训练。
教官们边训练边总结,组织编写贴近实战的训练大纲,战士们积极配合,苦练加巧练。一个广泛深入学习郭兴福教学法的练兵运动,在李国厚的现场指导下,轰轰烈烈地展开了。训练场上,“老虎连”的战士们,太阳穴鼓鼓着,腮帮子努努着,身上的腱子肉突突着,精气神十足,个顶个的与下山猛虎相仿。
1962年底,在南京军区举行的军事训练汇报会上,“夜老虎连”射击、投弹、刺杀、越障等科目取得了总分第一的好成绩。
“我不能搞特殊化”
李国厚戎马一生,屡立战功。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他从不居功自傲,而是始终保持着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崇高思想境界,正如他在日记中所写的:“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人退下来了,思想不能退,贞守革命气节比生命更重要。”
李国厚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1982年,他主动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离休后,也一直保持着那些好习惯,那就是游泳、读书和看新闻。为了让自己的思想不落伍,李国厚在读书看报的同时经常做摘录、写评论,并把自己认为重要的资料收集起来,多年来积累的报刊资料剪贴就有几十本。
在生活上,李国厚更是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他的老伴长年患病,按有关规定,她是将军夫人,可以理所当然地享受“特殊优待”——搞个家庭病床、享受个公费医疗什么的,这些对于将军来说,都不是个问题。可李国厚从不向组织开口,怕给国家添麻烦,他常说:“我不能搞特殊化!”
一天夜里,老伴腹痛难忍,脸色煞白,李国厚知道,老伴的老毛病又犯了。将军看在眼中,疼在心里。是啊!老伴老伴,朝夕相伴,陪着自己风风雨雨走了这么多年,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啊!只要自己打个电话,马上就能把工作人员喊过来。将军下意识地看了一下墙上的挂钟,已是子夜时分,他心想,工作人员都忙了一整天,够累的了,怎好深夜又去打扰他们的休息呢?于是,将军翻开备用药箱,亲自动手忙活开了。老伴没有埋怨他,这么多年了,她知道,自己的丈夫从不会违背原则,去为家人和亲属谋哪怕一丁点儿的私利。
这,就是她的丈夫。她,理解她的丈夫。
将军硬是自己一个人,又是熬汤,又是喂药的,服侍着老伴,是那么体贴,那么细心,一会儿问汤烫不烫,一会儿问药苦不苦……外人或许很难想像,曾经金戈铁马、叱咤风云的铮铮铁汉竟会如此的心细如发、体贴备至。
天蒙蒙亮了,老伴的病情也得到了缓解……柔和的晨曦辉映着两位白发老人相互扶持的身影,这对走过枪林弹雨的患难夫妻,用忠诚和信仰诠释着沙场英雄的铁骨柔情。
将军就是这样严于律己,并且不断发挥余热,为社会作着力所能及的贡献。他心系灾区,捐资助学,他时常出现在学校的讲堂上,为青少年讲述当年的战斗故事,让孩子们懂得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让他们时刻铭记着党的恩情、人民的伟大。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将军如一支红烛,燃烧着自己,追求着光明,温暖着他身边的每一个人。1998年2月26日凌晨3时,李国厚这颗耀眼的将星陨落了,家人按照将军的遗愿,将部分骨灰撒在将军的家乡。群山肃穆,苍穹垂泪,英雄的故土迎回了一位阔别已久的儿子。长风浩荡,淠河北去,不尽的河水诉说着将军传奇的一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