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共六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

欢迎访问中共六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史志研究 > 党史研究 > 党史人物

吴展•吴捷

发布时间:2014-12-25 09:21:41 审稿:舒城县委党史研究室 作者:李兴才 浏览:3514 次
【字体大小:

    吴展,1899年生,1933年牺牲。字凌霄,号修翎,原名昌鹏,舒城县阙店乡人。吴展兄弟6人,他排行老五,在家族中被称为五爷,六爷叫吴捷。吴展家族是舒城县的名门望族,书香门第,住在马鞍山脚下,吴家老圩庄园很大,房子有几进几出。

    吴展幼年就读于板山王学阳私塾,后新学兴起,吴展就从私塾跳到舒城县第二高等小学读书。由于经常阅读《新青年》等进步书报,受到了新思想的熏陶,吴展思想开始转变。1919年秋,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安徽省立第一中学,进入省立一中后,吴展参加了安庆社会主义共青团活动,他和蔡晓舟、舒传贤等人筹建了安庆社会主义青年团。在校期间,他还积极参加了反对反动军阀倪道良、马联甲的“六∙二”运动。

    吴展省立一中毕业后,他回舒城县吴家老圩待了一段时间。当地的乡绅想以年薪六十块光洋请他担任私塾教员,吴展拒绝了。

    1924年春,吴展赴广州考进了黄埔军校,成了黄埔第一期学员,就读于炮兵科。因才华出众,吴展在黄埔军校毕业后被留校任特务营营长。1925年2月,吴展跟随叶剑英教导团,参加了讨伐陈炯明的东征战役。1926年,经彭湃、叶剑英介绍,吴展在广东农民运动讲习所任教员。

    黄埔军校后来在武汉建立分校,吴展又去了武汉,任四队队长。当时徐向前是一队队长。从《徐向前元帅回忆录》中看出,徐向前在走上共产主义道路前,曾受到一批共产党人的影响,在影响他的名单中就提到了吴展。

    1927年,中国共产党准备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武汉军校整队出发准备参与,这支由叶剑英率领的教导团,因途中周折未能赶上时点参加南昌起义。当时吴展任教导营营长,后随部队南下广州,于年底参加了张太雷、叶剑英等人领导的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部队在花县进行整编,吴展任海陆丰苏维埃工农民主政府委员。因国民党“围剿”,海陆丰革命政权被破坏,吴展转赴香港再转上海,偕妻彭镜秋回舒城。吴展是在广东农民运动讲习所当教员的时候认识彭镜秋的。彭镜秋原名曾璞,也叫过曾涤寰。1900年8月生于湖南宜章。1918年毕业于湖南衡阳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后筹建妇女群众组织。1926年10月考入黄埔武汉的分校第六期女生队,毕业后受组织派遣到张发奎的教导团军医处进行战地救护和文书工作,后又调到叶剑英的教导团任文书。在广东农民运动讲习所的时候,彭镜秋曾和吴展假扮夫妻掩护身份,不料后来以假成真。

    在家乡待了一段时间后,吴展和彭镜秋南下广州,临走的时候,23岁的六弟吴捷要跟他们走,吴展瞒着母亲带走了六爷吴捷。两个最小的儿子从此消失无踪,吴展的母亲非常担心,她自认为自己前世造了孽,于是吃斋念佛,潜心修性,逢年过节或是两个儿子的生日,老人总会爬上村后的山头,遥望着通往山外的山路,不停地呼喊着五爷和六爷的名字,请菩萨保佑让他们回家……。

    1935年,吴展大哥突然接到一封从南京寄来的信,地址是南京模范监狱。这封信是吴展妻子彭镜秋写的,信上说她在上海被捕,现已转到南京监狱,她和儿子一起被关在监狱中,希望大爷能到南京把吴展的骨血接回家乡。大哥接信后立即带钱去了南京,从监狱中将瘦得只剩一颗大脑袋全身长满疥疮的孩子接了出来。这个孩子叫吴方宜,当时只有6岁。彭镜秋坐了五年牢后,经组织营救于1937年出狱。出狱后,她去了延安,在延安保育小学任党支部书记,后任陕甘宁边区妇联秘书长。

    彭镜秋被捕前,曾与丈夫吴展被分配到周恩来领导下的中央军委工作。1931年1月,吴展又被派往鄂豫皖根据地任红四军十师参谋长。彭镜秋则留在上海继续做地下工作。那次分别后夫妻俩再也没有见过面,竟成永别。

    吴展和张国焘是前后脚抵达鄂豫皖的,不属于张国焘白雀园大肃反的打击对象,张国焘要整的是那些根据地的老干部战士,是那些不听他指挥的指战员。

    吴展意外躲过了白雀园大肃反,他参加了有名的黄安、商黄、苏家埠、黄光等战役的直接指挥,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和取得第二、三次反“围剿”胜利,作出了出色的贡献。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被迫退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只留下少数部队继续打游击,主力部队一路西行。12月,部队走到秦岭小河口,在那里爆发了一场反对张国焘的行动。因为不满张国焘的家长作风,对西征转战有疑虑,部队中高级干部在小河口师以上干部会议上对张国焘进行了严厉的批评。由于红四方面军当时处境危险,张国焘忍下了一口气,他在等待时机发作。

    翻过大巴山进入四川后,红四方面军以通江、南江、巴中为中心,成功建立了川陕根据地。一待脚跟站稳后,张国焘开始报复小河口会议一箭之仇。

    1933年春,诸多四川军阀联手围攻红四方面军,张国焘借口部队“不纯”,令陈昌浩和政治保卫局进行肃反。凡是在小河口会议上反对过张国焘的干部,都惨遭杀害。旷继勋、余笃三、吴展、闻盛世、袁诚汉、李绍德、任玮璋、张逸民等,是最早被杀的一批。曾中生被张国焘抓起来关押了二年,于1935年8月秘密杀害于四川北部,小河口会议上批评反对张国焘的人,除张琴秋外无人幸免。建国后,中共中央给这些被错杀的“改组派”、“第三党”予以平反昭雪。

    吴展弟六爷吴捷,1901年生,1925年考入黄埔四期学员队。1927年,与吴展一道参加了广州起义,任教导队连长,起义失败后不幸被捕,1929年死于国民党水牢狱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