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共六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

欢迎访问中共六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史志研究 > 党史研究 > 党史大讲堂

六安茶谷:串联红色经典

——纪念六霍起义胜利85周年

发布时间:2014-11-07 11:11:52 作者:汤祖祥 张平 陈康 浏览:2171 次
【字体大小:

    六安茶谷贯穿六霍起义两个区域,六霍起义是以六安、霍山两县为中心,以农民暴动为主体与民团兵变相结合的一系列武装起义的总称,是土地革命初期继黄麻起义、商南立夏节起义之后,在鄂豫皖边区爆发的又一次大规模武装起义。恰巧今年是六霍起义胜利85周年,追忆六霍起义的辉煌业绩,铭记六霍起义精神对建设幸福六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927年8月初,中共六安特别区委成立后,着手在六安、霍山、霍邱、合肥4县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发动群众,宣传土地革命,组织秘密武装,准备武装起义。10月,中共安徽省临委决定划六安、霍山、霍邱、英山、寿县5个县为第一暴动区,要求尽快发动暴动。

  皖西地区革命基础好,但省临委与中共六霍县委存在是否举行暴动存在意见分歧。为解决分歧,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恩来于1929年3月11日,在上海召集省临委书记尹宽、六霍县委书记王逸常及在沪的许继慎、柯庆施开了一个专门会议,肯定六霍县委采取抗租反霸、争取群众的策略,是符合党的六大决议精神的。这使皖西革命力量避免了盲动主义的恶果。

  1929年5月初,中共霍山县委委员刘淠西、朱体仁领导发动了安徽第一次民团起义———诸佛庵民团起义,接着六安武陟山农民暴动、六安县南庄畈(今属金寨县)六保联络自卫团起义相继举行,并分别组建了游击队,为举行六霍起义提供了有生力量和经验。10月初,中共中央派巡视员方英在六安县郝家集召开6县党代表会议,正式成立舒传贤任书记的中共六安中心县委,并决定于11月15日开始在六、霍一带发动秋收起义。

  11月7日晚,六安三区二乡的3名农协会员被敌自卫团逮捕,关押于独山马氏祠,并搜去二乡农协会员花名册。许多会员自动聚集起来,要求立即暴动,用武力营救被捕农友,夺回花名册。六安中心县委连夜研究决定:乘三区农友群情激愤之际提前暴动,迅速通知周围15个乡的农协会员于8日拂晓到独山镇集合。

  8日早晨,近万名农协会员,手持钢锥、大刀、长矛及少数钢枪,从四面八方涌向独山镇。下午4时左右,起义队伍围攻敌自卫团,迫敌无条件释放农友、交出花名册、缴枪10支。敌拒不全部缴械,还登屋顶向起义群众开枪,企图等待援兵,但从南岳庙来援的敌民团百余人遭起义群众阻击。入夜,马氏祠之敌纵火烧房,乘群众救火之际逃往苏家埠。起义队伍占领独山。9日,中心县委书记舒传贤赶到独山,召开会议决定紧急通知各区各县立即举行起义,以响应独山起义;成立三区工农革命委员会,组建辖6个中队的游击队和2300余人的赤卫队,严防六安守敌的进犯。随后,西两河口、龙门冲、郝家集等地农民纷纷起义响应。

  西镇,是霍山县西部山区的统称,包括漫水河、大化坪、上土市和现属金寨县的燕子河、闻家店一带,纵横百余里。国民党霍山县政府在漫水河设置了西镇事务所、自卫团和经济维持会等机构统治这一地区。

  独山起义后,中共霍山县委成员深入西镇一带布置、指导暴动事宜,并派区委书记刘仁辅亲到商南邀请红三十二师来西镇支援暴动。11月19日,红三十二师师长周维炯带80多名战士星夜赶到闻家店,在当地农民赤卫队200多人的配合下,一举击溃驻闻家店的自卫团,打掉楼房湾豪绅地主的反动武装,共缴钢枪50多支。第二天,起义队伍得到情报,一些乡、保长和团总正在长山冲周家院子吃“同心酒”,策划反共。红军和赤卫队立即进军长山冲,捉住5个乡、保长,缴了一些枪。21日,起义队伍乘胜攻打漫水河,击溃自卫团70多人,捣毁西镇事务所等反动机构。22日在漫水河成立霍山第五区苏维埃政府,接着又成立西镇革命委员会,并在闻家店成立第六区苏维埃政府。西镇游击队扩充到360多人。

  为了排除独山与西镇之间的交通阻碍,中心县委令西镇游击队北进,12月16日支援霍山北部桃源河、石家河、西石门、新店河、黑石渡等地农民暴动,并在诸佛庵成立霍山七区苏维埃,使六安、霍山红色区域连接起来。

  至此,六霍起义的烽火燃遍了皖西大地,在六安、霍山、霍邱、英山、潜山、舒城相毗连的地区,初步创建了东起淠河,西接商南,南抵金家铺、水吼岭,北至白塔畈、丁家集,南北100多公里、东西50多公里、人口40多万的皖西革命根据地。

  守护记忆是为了走得更远。今天,我们纪念六霍起义胜利85周年,缅怀革命先烈,就是要大力弘扬伟大的六霍起义精神:那就是坚持真理、坚定信念的求实精神;百折不挠、前仆后继的牺牲精神;英勇善战、无坚不摧的英雄精神;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不求回报的奉献精神;依靠群众、生死相依的团结精神。为推进科学发展、加速六安崛起做出新的贡献,把革命先辈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