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9月,刘邓大军第三纵队在皖西展开后,经过半年内线作战、政权建设和发动群众,使皖西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
1948年2月,中央军委为了集中兵力打歼灭战,决定刘邓大军转出大别山。中原局和邓小平对大军撤离后的大别山根据地的斗争形势作了认真分析,认为敌虽对大别山区继续围攻,斗争艰苦,形势严峻,但刘邓大军撤出后牵走了敌部分兵力,加之半年来开展对敌军事打击,加强政权和地方武装建设,广泛发动群众,大力贯彻新区政策,均有利于大别山的坚持。为此,中原局要求各级党委组织一元化的游击集团,充分发动群众,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以粉碎敌人的围攻。邓小平要求各级党委必须注意提高党政军民的胜利信心,强调“坚持下来就是胜利”,并一再指出贯彻新区政策,讲求“正确的策略与作风”对坚持大别山根据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原军区还对反敌围攻作了相应部署,决定原由三纵分遣到皖西的二十、二十四、二十七3个主力团仍留各分区配合地方武装坚持斗争。三纵北撤前还对留下坚持的干部作了动员和安排。皖西区党委也进行了紧急动员,号召全区党政军民紧急行动起来,开展广泛的群众性游击战争,坚决粉碎敌人的进攻。
遵照区党委部署,皖西各分区分别组成游击集团,实行党政军一体化的战时体制,区党委则随三地委在工作基础较好的舒城晓天、六安毛坦厂一带活动。三分区将武装力量统一组成三个游击集团,以营为单位开展游击战争,实行统一指挥,分线负责,互相策应。同时加强政治思想工作,一面宣传动员群众,一面对干部进行形势和革命操守教育,树立坚持就是胜利的信念。三地委还在各地开展以“打土顽打得好,宣传与执行新区政策做得好,与群众联系好”为内容的“三好”运动。在敌大举进攻前,皖西根据地已在思想、军事和组织上作好了应对的准备。
3月,三纵主力北撤后,敌果然趁机集中5万兵力向皖西根据地发起了春季“清剿”。敌先后以5至8个旅的兵力对皖西一、二分区发起“清剿”;又以四十八、四十六师部分兵力对皖西三分区及鄂豫一分区的金寨、霍固等县进行围攻。敌主力在土顽配合下采用分散“清剿”,长途奔袭的办法攻击我地方政权,使我受到不小损失,最严重时一分区仅剩下太湖紫金、松平保等一小块根据地。5月2日太平县党政机关500多人在桃花冲被敌五二六团包围,指战员虽奋力抗击,终因寡不敌众损失300余人,副县长梁平重伤被俘英勇牺牲。一地委机关遭敌突然袭击,副书记李唐和十几个同志壮烈牺牲。四分区司令员吴万银在掩护地委机关撤退时不幸中弹牺牲。金东县委书记白涛在突围时被俘,牺牲前还慷慨激昂地痛斥国民党祸国殃民的罪行,高呼“打倒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英勇就义。
敌“清剿”之初还恢复保甲,颁布“十杀”令,实行连坐,配合保安团队及反动民团捕杀我地方干部和积极分子,残害军烈属和群众。毛坦厂区民兵队长朱文应遭敌电刑拷问,但他咬紧牙关,严守秘密,直至牺牲。一时腥风血雨笼罩了皖西大地。
反敌围攻异常艰苦,常常白天行军百里,晚上还要不断变换住地以防敌人突袭,加之青黄不接,敌人封锁,数日不得一饱,半月不见油盐已是常事,最困难时连战马也被杀掉充饥。由于后方供应中断,部队服装不得不春天还以棉代夹,夏天抽掉棉絮以夹代单。春夏之交阴雨绵绵,冷热不定,不少人生病、长疮,但干部战士不叫苦不喊累,满怀信心坚持行军作战。
环境虽然艰苦,但区党委和各地委领导以身作则,坚持和干部战士同甘共苦。区党委书记彭涛规定在缺粮断顿的情况下,要饿大家一齐饿,绝不允许领导搞特殊,少数人吃,多数人饿着。一次事务长好不容易煮了锅干饭,彭涛却提出要按职务由低到高的顺序打饭,彭涛虽然只打到一点糊锅巴底饭,又有严重的胃病,他却乐呵呵地吃起来。副书记桂林栖常和警卫员分吃一碗饭,合盖一床被。一次被敌包围了七天七夜,没有粮食就买老乡的腌菜充饥。一分区卫生处长到分区筹粮,见地委分区领导也只有半升米煮粥,竟难过得流下了眼泪。
在如此艰苦的环境里,皖西根据地仍能坚持反敌“清剿”,是因为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一方面皖西是革命老区,有一定群众基础,另一方面区党委遵照邓小平“严守纪律,关心群众”“真真实实为人民,只做好事,不做坏事”的指示,坚持执行新区政策,严格要求干部战士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自觉保护群众利益,作战之余还帮群众抢收抢种,担水扫地,将缴获的军粮分给贫困群众渡荒,从而密切了军民关系,得到群众拥护和支持。在三分区珠沙冲有13个农民被敌用电刑逼供,仍咬紧牙关拒不说出区干部的下落;在四分区老百姓给部队站岗、放哨、送情报,几乎每天都有革命群众被捕牺牲;在一分区,有位大娘将埋在地下的一坛保命粮挖出来,硬要送给部队;霍山储德香老妈妈为掩护南下干部被土顽吊打,烧烤,还被活生生割去一只耳朵。
区党委领导皖西各地武装力量在群众大力支援下,尽管敌强我弱,大兵压境,仍坚持斗争,在注意保存有生力量的同时,主动出击。各分区还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及时调整战术,敌进攻时部队立即分散转移,配合地方武装开展游击战争;敌驻守时部队适时集中,寻机消灭孤立分散之敌。三分区东线集团在六安张家店刘家圩歼敌250人,缴枪150多支;西线在黄金山毙俘敌46人之后,又于太平畈击溃敌一个营。5月,皖西军区集中4个营的兵力,在西沙埂伏击敌四十六师“农营”,歼敌营长以下共150余人。
敌变我变,区党委针对敌集中兵力奔袭我腹心区的战术,采用“敌进我进”的战法,深入敌后打击敌人,获取物资借以补充自己。三分区趁敌向我腹心区进攻后方空虚之机,集中二十七团主力突袭苏家埠据点,在获取大量敌人物资后迅速转移。
在反“清剿”中,区党委还注意协调各分区武装力量,做到山里山外,相互配合,使敌顾此失彼。四分区逼近芜湖,威胁南京,所属部队在巢无地区开展游击战争,迫敌从山区抽调四十八师一部驻防,从而达到减轻山区压力的目的。同时四分区为产粮大区,常以粮食物资支援其它分区。各县还以乡或行政村为单位组织民兵配合部队游击歼敌,或牵制疲惫敌人。1948年2月,舒城乌沙民兵与上千敌军周旋7天7夜,使敌无获而退,反围攻后期,游击活动已达合肥近郊,致使城内一夕数惊,给国民党安徽省政府造成直接威胁。
经过皖西和大别山各根据地军民的英勇反击,敌春季“清剿”以失败告终。邓小平在给中央的报告中指出,虽然斗争形势仍很紧张,但我们“确定已站住了脚,敌人把我们打不出来了,而四个野战纵队抽出后,减少了人民负担,拖出了敌人三个师,加上最近策略上的讲求,更便利于大别山的坚持”。
敌人不甘心失败,又接踵发起夏季“扫荡”,仅在三分区辖区内就动用几个团的兵力进行了三次大规模“扫荡”,皖西各地县武装和军区主力部队未及喘息又开始了反敌夏季“扫荡”。6月间在舒城、六安、霍山等地歼敌700余人。四分区在南义歼敌保六团、俘敌团长以下数百人。7月1日二十团和一分区基干团在青天畈一带与敌四十八师8个营展开激战。为集中主力更有效地打击敌人,中原军区决定将原配属各分区的三纵3个团和由皖西人民自卫军改编的三十七团集中成立皖西军区独立旅。独立旅成立后积极寻找战机歼灭敌人。8月1日,独立旅于舒城南港消灭敌保三团两个营,歼敌400余人。9月18日,又在舒城鹿起山全歼敌四十六师李团一个营。
随着华东和中原野战军外线作战不断取得胜利,围攻大别山的敌军也被迫分批撤出,余部只能控制孤立城镇,处于被动防御态势,加之近一年的反围攻战斗歼敌近万人,敌受此打击士气一蹶不振,土顽动摇,敌再无力全面“清剿”。皖西区党委领导军民克服重重困难,不仅粉碎了敌人多次围攻,站住了脚,还在二、三分区保住35万人口的巩固区和60余万人口的游击区,在四分区也保有30多万人口的巩固区和56万人口的游击区,而且还发展了一些新区,皖西革命形势开始全面好转。
1948年9月,区党委在舒六县召开扩大会,总结皖西革命成果及经验教训,提出全面解放皖西地区的总任务和具体措施,对三地委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会议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为迎接全国胜利作了充分准备。
会后,各地委迅速贯彻扩大会精神,三地委提出“继续发展新区,巩固基本区及游击区”的行动方针,配合军区主力,积极开辟新区;成立肥西县,并恢复了六安县;区党委还批准成立霍山中心县委,辖霍山、岳北、太平三县,这样不仅连通了皖西各分区,而且使皖西的三分区同江淮四分区、鄂豫一分区连成一片,实现了区党委的要求。
在大好形势下,区党委要求各级党委保持清醒头脑,继续认真执行新区政策。三地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工商业进行扶持,对因工作失误造成歇业的适当补偿,坚持合理负担,使工商业得到恢复和发展。毛坦厂镇不仅外逃工商户全部返回,330家商店开业,而且还新增20家米行。这有助于物资交流,便利了民生,帮助根据地适度解决财经困难。
随着三大战役胜利进行,皖西敌兵力进一步削弱,士气更加消沉,土顽也惶恐不安,皖西区党委适时提出对敌开展强大的政治攻势和军事打击。三地委也连续两次发出对敌政治攻势的指示,各地采取召开座谈会,发送政攻信件,与政攻对象直接接触等方式进行政策教育;召开祝捷大会宣传胜利形势;安排投诚人员出路,落实宽大政策,使敌迅速瓦解。舒城县一个月内即有国民党乡、保长等军政人员410人投归,舒六县发送政攻信件730多封,争取117名军政人员投诚。六安县参议员李朗斋不禁感叹地说:“国民党已寿归正寝,共产党就要胜利!”
在开展政治攻势的同时,还加强了军事打击的力度。军区独立旅和各分区武装趁敌守备空虚,军心涣散之机,对敌发起攻势。12月21日,独立旅在合安公路设伏,一举歼敌2000余人。1949年1月21日,皖西重镇六安县城解放,宣告成立六安市,皖西区党委和三地委、专署、军分区机关也随之由毛坦厂移驻六安城关。
经过近一年艰苦的反敌“清剿”,皖西军民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战胜围攻的敌人,使皖西全境获得解放,圆满完成了中原局和邓小平确定的在主力撤出后独立自主地坚持大别山战略阵地的任务,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为此,刘伯承在途径六安时曾高兴地对原皖西区的领导说,“你们坚持得好,对整个中原战局都起了重要作用”,“你们皖西坚持下来了,站住了脚,坚持得好,主要是你们党委团结得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