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张灯又结彩呀,张灯又结彩呀,光辉灿烂新呀新世界……”这是一首全国人民都耳熟能详的歌颂红军、歌颂苏维埃的革命歌曲。这首歌,伴随着当年星火燎原的革命形势,从其诞生地——商南果子园(现属金寨县)佛堂坳小学唱出,迅速唱遍鄂豫皖;随着人民军队的不断转战和发展,又唱遍陕甘宁等革命老区,继而唱遍祖国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天涯海角。这首歌,以其欢快优美的旋律和朴实真挚的情感,充分表达了苏区人民团结一心跟党走,高举红旗闹革命的共同心声和坚定信念。
1929年5月,立夏节起义的胜利和红三十二师的成立,使反动统治阶级十分震惊,急令商城民团,限期“剿灭红军”。在党的领导下,红三十二师立即投入保卫、巩固起义胜利成果的斗争,经过一个多月的苦战,先后打退了商城民团的进剿和反动民团的联合进攻。
同年6月至10月,坐卧不安的蒋介石命令湖北、河南、安徽三省边区军阀向鄂豫边区和豫东南的红军又连续发动三次“会剿”。为了发展革命形势和巩固根据地,中共商城县委和红三十二师党委,在粉碎“会剿”之敌的同时,领导广大群众掀起了苏维埃政权建设的高潮,在商南先后建立了一、二、三区苏维埃政府及34个乡苏维埃政府。9月底,在南溪林氏祠建立了商城县工农革命委员会,10月迁到汤家汇。随后,商南地区的区、乡苏维埃政权普遍建立起来,从而形成了以南溪、斑竹园、吴家店为中心,纵100多里、横70多里的豫东南根据地。
从立夏节起义胜利、红三十二师的建立,到三次反“会剿”的胜利和区、乡苏维埃政府普遍建立,人民群众欢欣鼓舞,张灯结彩,玩灯唱戏,热烈庆祝。为了表达广大劳苦群众翻身得解放和庆祝苏维埃政府成立时的喜悦心情,当时的商城县委书记李梯云和县委委员漆禹源、漆先棣在花堰白莲宫研究决定编一首歌唱苏维埃的歌,让群众演唱,并把此任务交给少共县委书记徐乾。徐乾又与少共县委组织部长漆先棣、宣传部长漆先平商量,决定让罗银青编写。
罗银青是沙堰(今属斑竹园镇)大西冲瓦屋湾人,1894年生。1927年春,入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同年入党,夏秋之际结业后回乡参加农运工作,并在沙堰洪觉庵大庙办起了改良私塾,以教书为掩护开展革命活动。1928年冬,党组织又安排他在小河王氏祠办学,他一面教书,一面在校内外发展党员15人,壮大了党的队伍。立夏节起义胜利后,为了推进苏区教育,党派他在果子园佛堂坳模范小学任校长。他擅长写诗作歌,出口成章,被当地群众称为“商南才子”。他受领任务时,正值桂花飘香的金秋时节(1929年农历8月下旬),触景生情,就创作出了一首名叫《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歌词,配以当地民间广泛流传的民歌曲调“八段锦”,交给李梯云审阅。定稿后,罗银青在模范小学以打花棍的表演形式进行编舞。首次表演由方子翼、方太森、肖大清(女)、刘昔祥、吴文彬、涂诗银(女)、黄祖德等16人组成,每人手持一根系有红绸的花棍,花棍上捆有铜钱,舞起来哗哗作响,十分好看。在斑竹园长岭岗举行的第一区苏维埃成立大会上,《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歌舞表演十分成功,受到热烈欢迎。商城县委书记李梯云当场对模范小学进行了嘉奖,并把教唱这首歌作为大会的一个内容。罗银青把油印好的歌曲散发给参会人员,当场进行了教唱。会后,少共县委将这支歌曲油印发给各团支部、各乡苏维埃,要大家学唱。
这首歌曲由于反映了当时广大人民的心声,很快传遍整个商南和鄂豫皖苏区。后来,随着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成了全国各解放区人民最喜爱的一首歌曲。全国解放后,它成为象征红军和苏维埃时期的一首代表性歌曲。1961年八一建军节时,空政文工团首次把这首歌编入《革命历史歌曲演唱》节目,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公演。1964年,文化部和解放军总政治部共同受命编排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又把这首歌排在第二个节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亮相。这两次轰动全国的演出,使《八月桂花遍地开》成为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经典革命歌曲而传遍全国。
《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歌词是:
八月桂花遍地开,
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
张灯又结彩呀,
张灯又结彩呀,
光辉灿烂新呀新世界。
亲爱的工友们呀啊,
亲爱的农友们呀啊,
唱一曲《国际歌》庆祝苏维埃。
站在革命最前线,
不怕牺牲冲呀冲向前,
为的是政权呀,
为的是政权呀,
工农专政如今已实现。
亲爱的工友们呀啊,
亲爱的农友们呀啊,
今日是我们解放的第一天。
苏维埃政府为人民,
人民政府大呀大家庭,
人人有家庭呀,
人人有家庭呀,
爱政府就是爱呀爱自己。
亲爱的工友们呀啊,
亲爱的农友们呀啊,
爱政府爱家庭要有一样心。
八月桂花遍地开,
红军队伍多呀多豪迈,
消灭反动派呀,
消灭反动派呀,
革命胜利幸福来。
亲爱的工友们呀啊,
亲爱的农友们呀啊,
跟着共产党打出新世界。
跟着共产党打出新世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