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家埠战役硝烟刚散,红二十五军一部就沿淠河北上,于1932年5月12日攻占淮河南岸重镇正阳关,接着又乘胜奔袭霍邱。
红二十五军是在皖西组建的主力红军。
作为鄂豫皖根据地组成部分的霍邱县,从1929年掀起了农民起义热潮,白塔畈暴动、尧冲暴动、洪集暴动、河口暴动、张集暴动、乌龙暴动……全县8个区建立了7个区的苏维埃政府,只有霍邱城还控制在反动民团的手中。
5月中旬,红二十五军一部开赴霍邱县。从四面八方逃进霍邱城躲难的土豪劣绅,象炸了窝的马蜂,连夜逃走,有的逃往蚌埠,有的逃往南京。反动民团自知敌不过红军,也都连夜逃走。14日傍晚,霍邱县独立团一营进城维持秩序。15日,军长旷继勋率军部和教导团进占县城。16日,霍邱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也从大顾店迁入县城。至此,霍邱县建立了7个区、3个镇、71个乡苏维埃政权,苏区人口33万人,苏区面积和人口占全县五分之四。霍邱城成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26个县级革命政权拥有的5座县城之一。
5月下旬,蒋介石亲任鄂豫皖三省“剿匪”总司令,指挥30多万军队对鄂豫皖边区发起新一轮“围剿”。其中右路军10余万兵力进攻皖西北苏区,右路军司令部设于六安,李济深为司令官。张国焘被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冲昏了头脑,认为敌人第四次大“围剿”是偏师侵犯,采取了错误的作战方针,要求“拒敌于国门之外”、“寸土必守”。
旷继勋原来并不打算长期在霍邱坚持,但上级并没有明令他们撤出霍邱。红二十五军主力也不在霍邱,但县委、县苏维埃已经迁进城里,使得他们只好坚持一个阶段,以支持建政工作。县工农兵代表大会召开了,城区的各项组织工作也正在运行,赤卫队、少先队和妇女组织都建立起来,并且进行了工作。7月上旬,从霍邱城往南边山区运粮的部队遭遇到国民党正规部队的袭击,跑回来的战士向旷继勋做了回报。这时候鄂豫皖中央分局派来一位观察员,观察了城防情况,传达了固守霍邱打开鄂豫皖根据地新局面取得反围剿胜利的指示。他问旷继勋如何固守霍邱时,旷继勋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只得用浓重的贵州口音说:“老旷在,城在。”
他早已料到一场血战。在南部发现敌军的时候,他派人专门向张国焘汇报,但竟如石沉大海毫无反响,他又连派几次人都没有回来。一个指挥员在没有上级指示的情况下,只有坚守待援。他马上做出了决定:与阵地共存亡。他指挥军民在城的四周构筑防御工事,把年老体弱重伤病员送走;重新改编了部队,把经过短期训练的淮北灾民团中的青壮年扩充到赤卫大队中去;少共团员们组织起来,负责城内巡逻,看守被关押起来的不法地主和坏人。
县独立团指挥郑恒才,坐镇在东门城楼上指挥。手无寸铁的农民们和灾民团的人们,帮助收集石头堆在城墙垛口中,把石灰装在麻袋里运上城头,用破布制成灰包,准备和敌人决一死战。
旷继勋几次派人到南方去送信,希望援兵赶快来支援。据报派出的人也赶到了根据地,但听说支援霍邱的部队在夏店一带遭国民党军队伏击。
从城里一群战士赶了来,又堵住了敌人的进攻,他们用手榴弹、石块、灰包,把向城上爬来的敌人打了下去。一群老百姓又朝城上运来砖头瓦块。敌人的一颗炮弹打进来,就有好几个人牺牲,战士和群众冒着枪林弹雨和敌人进行决死的斗争。
就在守城军民浴血战斗时,南下作战的二十五军七十五师,由英山地区日夜兼程北上,赶来解霍邱之围。部队抵达霍邱城南五里拐子时,遭敌徐庭瑶部阻击。七十五师勇猛冲杀,突破敌人阵地,一度迫近霍邱南门。因城内部队配合不及时,突破口迅速被敌人堵住,守城部队未能撤出。
北门冲进来的敌人已经冲到小十街,很快与从东门冲进来的敌人汇合了。
战斗继续进行,没有一个战士放弃抵抗。指战员们子弹打光了拼刺刀,刺刀拼弯了用枪托砸、用牙咬。有的为了不当俘虏而投井自杀;有的把武器砸坏也不留给敌人;有的负伤被俘,高呼“共产党万岁”、“红军万岁”等口号,高唱《国际歌》,宁死不屈。最后,守城部队和地方党政机关人员,撤到西城墙下的埋蛇沟,一两千人拥在一处狭小地段,难以展开,在敌人机枪猛烈扫射下,前面的人手挽手组成人墙,用身体挡住敌人的子弹,掩护后面的同志撤退。一排排的红军战士倒下了,从大十街到西门口,鲜血满街满沟的流着。其情其景英勇壮烈,可歌可泣。
在这场血战中,红二十五军军部、教导团、县独立团的干部战士,还有县委机关、县赤卫大队3000多名指战员大部分牺牲在城里,只有极少数人从城南墙跳城或从西门凫水突围出去,一个一个地返回红二十五军,走上了艰苦西征的漫漫长路……
霍邱保卫战,因在强敌进攻下一味死守,与敌人死打硬拼,终使人地两失。战后,蔡申熙接任红二十五军军长,率七十四、七十五师坚持战斗,先后在霍邱夏店、六安钱家集、霍邱三元店、王店一带大量歼敌,但终未打破敌人的“围剿”。9月上旬,红二十五军大部随四方面军主力撤离皖西,留两个团在皖西担负掩护主力转移的任务,配合方面军主力作战,后编入重建的红二十五军。
旷继勋身负重伤,突围后被送到五里拐子红七十五师师部,参与指挥作战,后随主力西征川陕。1933年6月,他被张国焘秘密杀害在四川通江县的洪口场。
千秋功罪,谁与评说?霍邱城血战,红军的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惊天地而泣鬼神!霍邱保卫战作为一曲悲壮的战歌,在皖西人民中永远流传着。
(王余九)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