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初拍摄的《创业》,是一部描写、歌颂石油工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好影片。但是,“四人帮”却对它大加指责,并指使文化部于1975年3月10日提出报告,给《创业》罗织了“在政治上、艺术上都有严重错误”的所谓十大罪状:(1)“没有把这一题材表现好”;(2)“给刘少奇、薄一波之流涂脂抹粉”;(3)“给什么人树碑立传”;(4)“写活着的真人真事”;(5)“革命乐观主义表现得较差”;(6)“周挺杉这个人物形象是单薄的、有缺陷的,因而是不典型的”;(7)“工程师章易之的转变,一号人物周挺杉实际上并没有起到作用”;(8)“报告文学脉络十分清楚,影片让人看不懂”;(9)“用了很大篇幅去写王铁人的解放前,既造成浪费,又造成结构上的拖沓”;(10)“人物的语言概念化”。江青等人以此为借口,要求停止发行上映,并组织批判。
对当前文艺界的状况和江青等人的做法,毛泽东相当不满。7月14日,毛泽东就调整文艺政策作了书面谈话。他指出:党的文艺政策应该调整一下,一年、两年、三年,逐步逐步扩大文艺节目。一两年之内逐步活跃起来,三年、四年、五年也好。缺少诗歌,缺少小说,缺少散文,缺少文艺评论。7月上旬,毛泽东连续作出两次谈话和一个批示,不仅指出了“四人帮”独霸文坛,实行文化专制主义,造成文艺界一片萧条的状况,而且提出了调整文艺政策的意见,为整顿深入到文艺领域创造了契机。
邓小平根据毛泽东关于调整文艺政策和在文艺界落实干部和知识分子政策的谈话精神,开始对文艺工作进行整顿。他提出,文艺要搞百花齐放,不要一花独放。还说,除百花齐放外,还有一个百家争鸣的问题。要防止僵化。现在的文章千篇一律,是新八股。“双百”方针没有贯彻执行。文学艺术不是更活泼、更繁荣。他组织人收集有关文艺、教育、科技、出版等方面不执行“双百”方针的材料,向毛泽东转呈文艺、教育“百花齐放”方针,以及文艺创作强调搞“三突出”。邓小平将这两个材料上报给毛泽东。
调查文艺状况开始不久,7月18日,影片《创业》的作者张天民就《创业》受江青扼杀上书,请邓小平转呈毛泽东。张天民在信中对文化部的《十条意见》和决定表示不理解,揭露了“四人帮”实行文化专制主义。7月25日,毛泽东在张天民的来信上作了批示:“此片无大错,建议通过发行,不要求全责备,而且罪名有十条之多,太过分了,不利调整党的文艺政策。”毛泽东在批示中还写明:“此信增发文化部及来信人所在单位。”
这样,“四人帮”想封锁毛泽东的批示,也封锁不住了。“四人帮”阻挠《创业》上映的企图被挫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