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共六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

欢迎访问中共六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史志研究 > 党史研究 > 党史人物

“牢监大学”毕业的薛暮桥

发布时间:2013-08-21 08:02:05 审稿:人民网 作者:办公室 浏览:1834 次
【字体大小:

杭州西湖边上的“望湖宾馆”在80多年前是“浙江监狱”,也就是西湖六公园对面的原小车桥国民党陆军监狱,这里曾关押过一位著名的共产党人——薛暮桥。也就是在这所监狱里,薛暮桥自学了世界语,并取得毕业文凭。

1904年10月25日,薛暮桥生于江苏无锡县礼社镇一个破落的地主家庭里。15岁那年,他正在省立第三师范学校读初中二年级。一天,他听到噩耗:父亲因债主逼债悬梁自尽了。半年后,薛暮桥辍学到杭州铁路车站当练习生,学习会计,20岁的时候,他已经成为当时沪杭铁路车站中最年轻的站长了。

1927年初,薛暮桥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大肆抓捕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人士,随后,薛暮桥担任了中共杭州地委工人部长,为争取工人权益而奋斗。同年6月,薛暮桥不幸被捕;此时,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只有3个月。他就被关押在西湖畔的“国民党陆军监狱”里。

薛暮桥在狱中坚强不屈,经受了敌人各种酷刑,与难友一道和敌人展开了多种方式的斗争。他和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的张秋人关在甲监5号。张秋人视死如归的精神对薛暮桥影响很大。有一天,张秋人把书一扔说:“怎么还不枪毙我?”薛暮桥非常惊讶:“既然知道快死了,为什么每天还要读书?”张秋人答道:“我们活一天就要做一天革命工作,在牢里不能做革命工作,就要天天读书。”

这句话对薛暮桥触动很大。在后来的回忆录里,他写道:“这是终身难忘的教诲,我一生没有忘记他的教导。”从此,监狱里、禁闭室中,薛暮桥都置若无人,如醉如痴地沉浸在书本里。他把监牢当做学校和课堂,自学了政治经济学、哲学、自然科学、历史等,他还自学了英语。

在监狱里,薛暮桥开始接触到世界语,他被这门人造语言深深地吸引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此他刻苦地埋头学习世界语。他根据自己亲身经历和反动派在狱中杀害革命者事实,用世界语创作了纪实文学《牢狱生活中的一夜》。

因为监狱的看守不懂世界语,所以这篇揭露敌人暴行的文学作品被当作学习世界语的毕业论文,通过看守之手寄给了上海世界语函授学校。中国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中国世界语运动先驱胡愈之,当时担任上海世界语学会及上海世界语函授学校的负责人。胡愈之又把薛暮桥的文章转交给巴金,当时巴金任上海世界语函授学校的教师并兼任世界语刊物《绿光》的编辑。很快,这篇文章就在上海世界语学会主办的《绿光》杂志上发表了。

这篇文章成为了薛暮桥学习世界语的毕业论文。上海世界语函授学校结业证书,也成了薛暮桥的一生最高学历证书。所以,上世纪70年代末,当一位美国教授问起薛暮桥“毕业于何国的何所大学”时,他坦然而又自豪地回答道:“我毕业于旧中国的牢监大学!”(李树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