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共六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

欢迎访问中共六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史志研究 > 党史研究 > 党史事件

第一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1950年3月16日—4月中旬)

发布时间:2013-04-01 08:43:32 审稿:中国共产党历史网 作者:admin 浏览:2815 次
【字体大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开始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与此同时,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建国初期,我国面临错综复杂的形势和紧迫的任务是:一方面要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肃清反革命残余势力,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另一方面,要没收官僚资本企业,建立社会主义的企业、建立国营商业和合作社商业,同时对私人资本主义经济要实行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以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并随时准备对付帝国主义的侵略。

  为了完成以上这些艰巨而紧迫的任务,进一步明确党在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的方针和各方面统战工作的基本政策,克服统一战线问题上存在的左倾关门主义、宗派主义倾向及敷衍主义和迁就主义的倾向,发挥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作用,更好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这是十分必要的。

  1950年1月23日,中央统战部发出了由刘少奇批发,朱德、陈云、董必武审阅的关于准备召集统战会议的电报通知。通知拟定在3月15日召开一次我党的统战工作会议,讨论地方统战工作及各民主党派地方组织问题,要求各地确定来参加会议的人选并准备有关统战工作的材料及意见。通知还要求,各中央局、分局、省、市委要对这些问题给出席人员以指示。会前,经中央统战部集体讨论研究,由部长李维汉起草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新形势与任务》的报告提纲,经党中央和毛泽东同意,提交会议讨论。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于3月16日至4月中旬在北京召开。16日下午在中南海怀仁堂,李维汉主持召开了由出席会议的中央局、分局,省、市委负责同志参加的预备会议。预备会议商定先由中央各有关部门和地方统战部作工作报告,再分组讨论,最后大会发言。出席和列席这次会议代表共93人,其中东北局的代表9人;华北局的代表8人,列席代表3人;华东局代表13人;中南局代表17人,列席代表3人;西南局代表5人;西北局代表6人;中央党政机关及工会、青年团、妇联等群众团体党组负责同志29人。

  在大会上前后作报告的有:西北局统战部汪锋作了《西北民族问题及政权中的统战工作问题》的报告;湖北省委统战部邝林作了《湖北旧职人员及失业人员的处理》的报告;中南局统战部张执一作了《中南区党派工作及工商界工作问题》的报告;华北革命大学崔仲远作了《关于革大政治研究院的情况报告》;华南分局统战部饶彰风作了《华南民主党派及港澳工商界问题》的报告;湖南省委统战部欧阳方作了《关于湖南起义部队工作的经验》的报告;西南局统战部程子健作了《关于重庆工商及党派工作问题》的报告;湖北省委统战部周季方作了《武汉各界代表会问题》的报告;华东局统战部周而复作了《上海工商工作与党派工作》的报告;山东分局统战部李宇超作了《山东省各界代表会议问题》的报告;华北局统战部平杰三作了《华北区各界代表会议的情况与经验》的报告;北京市委统战室崔月犁作了《关于北京教授的统战工作》的报告等。邓颖超、薛暮桥、南汉宸等分别就妇女问题、对资产阶级的策略问题作了发言。徐冰作了《关于民主党派工作问题的报告》。李维汉作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新形势与新任务》的报告。他在报告中,对建国初期统一战线的形势和任务以及各方面统战工作的基本政策,作了明确阐述。指出: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总任务,是要在实行共同纲领、巩固工农联盟的基础上,密切团结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广大华侨,各界民主人士及其他爱国分子,争取尽可能多的能够同我们合作的人,为着稳步地实现新时期的历史任务而奋斗。

  4月12来到会作了报告。报告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在现阶段统一战线工作的方针政策,指出我国在国际统一战线中的总方针是不能存在依赖心里,应以平等精神来合作。在国内,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是四个阶级的联盟。在这个联盟内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加强工人阶级领导、如何巩固工农联盟、如何同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合作。处理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中的四个关系,即阶级关系、党派关系、民族关系和上下关系的问题;13日,周恩来作了《发挥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积极作用的几个问题》的报告,报告指出:“今天我们中心的问题,不是推翻资产阶级,而是如何同他们合作。并对如何发挥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积极作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刻的分析。会议期间,毛泽东看了会议发言记录,听取了汇报并作了一系列指示。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制定建国初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新任务及各方面统战工作的基本政策问题,大会主要解决了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关于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政策。

  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政策,是斗争为主还是团结为主的问题。经过大家的讨论及毛泽东的批示,会议认为:1.今天的主要斗争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代表国民党反动派的残余,而不是民族资产阶级;2.对民族资产阶级是要采取既团结又斗争的政策,以达到团结其共同发展国民经济之目的;3.对限制、排挤和扶助、发展哪些工商业的问题,会议明确指出:应限制和排挤的是那些不利于国计民生的工商业,即投机商业、奢侈品和迷信品工商业,而不是正当的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工商业,对这些工商业当他们困难时,应给以扶助,使之发展;4.关于公私经营关系问题,会议认为,国营经济无限制地发展是长远的事,在目前阶段不可能无限制的发展,必须同时利用私人资本,因此应当划分公私阵地,即公私经营范围。国营经济只能控制几种主要商品(粮、布、油、煤)一定的数量。例如粮食的三分之一。除此外,应当划定范围,不要垄断一切。

  第二,关于民主党派的性质及其存在的必要性。

  会议批评了那种对民主党派及非党人士不重视的思想。毛泽东、周恩来对此明确指出:从长远和整体看,必须要民主党派。民主党派是联系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政权中要有他们的代表才行。各民主党派,不论名称叫什么,仍然是政党,都有一定的代表性,但不能用英美政党的标准来衡量他们。他们是中国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民主党派在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我们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现阶段是四个民主阶级的联盟。有些工作他们(指民主党派)去做,有时比我们更有效,在国际上也有影响,民主党派的成员,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和教育下,愿意同中国共产党一道进入社会主义。

  第三,工会和其他人民团体是否带有统一战线性质。

  周恩来在对这次会议的报告中回答了这个问题。报告指出: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同时也带有统一战线的性质。欧洲有很多工会,其本身就是统一战线的组织。它把很多不同政治主张的党派及其分子组织在一起,使他们统一行动。中国情况较为复杂,早期的工会甚至有宗教性和落后性的派别组织。全国解放后,中国工会要强调阶级教育,不同政治主张的差别并不大,但这里仍有统一战线性质。如“劳协”也包括在工会之内。同时,工会中也有不同政治主张的分子,民主党派分子也会参加进去,虽然这是少数,但也就包含不同的阶级成份。因此,中国工会既是工人阶级的群众性组织,同时也带有统一战线性质。青联、学联、妇联这些团体都带有统一战线性质,其他学术团体也是一样。

  这次统战工作会议,就建国初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问题进行了讨论,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对贯彻党的统战政策,更好地发挥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作用,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在会议期间,毛泽东特别针对党内存在的“左”倾关门主义倾向,讲了统一战线的重要性。他指出:《共产党宣言》1983年德文版序言中说:“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就是说无产阶级必须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毛泽东这一论断,把统一战线的重要性提高到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战略高度,这就给统战理论政策的宣传教育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资料)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