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共六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

欢迎访问中共六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史志研究 > 党史研究 > 党史事件

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城南庄会议)(1948年4月30日-5月7日)

发布时间:2013-03-28 08:16:30 审稿:人民网 作者:admin 浏览:3851 次
【字体大小:
  1948年3月下旬,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率中共中央机关从陕北出发,经晋绥解放区,进入晋察冀解放区,于4月中旬相继到达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所在地--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

  4月30日至5月7日,中共中央在城南庄召开了中央前委和中央工委会合以后的第一次书记处扩大会议。亦称“城南庄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还有聂荣臻、薄一波、陈毅、粟裕、李先念、张际春等。会议总结了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以来的经验,分析了当前的战略形势,研究了夺取全国胜利的各项战略部署和方针政策。

  会议讨论了三项战略性议题:(1)把战争引向国民党地区。(2)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3)反对无政府无纪律状态。

  毛泽东在会议讲话中提出了三条方针:

  一、“军队向前进”,即必须坚持1947年9月中央提出的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的方针,打到外线去。毛泽东指出,北线取得的一系列胜利,离不开南线去年以来向国民党统治区的进攻。南线的进攻,减轻了华北、西北、山东的压力,造成了北线历次胜利的机会。如无南线的进攻,北线的胜利是不可能的,南线部队虽部分削弱,但战略上的胜利是极其巨大的。因此,南线的部队与地方要克服困难,继续将战争引向国统区。毛泽东还指出,为了保证在新解放区打开军事局面,应该充分利用抗战时期的经验,以团结一切社会力量反对美蒋反动派为总方针,可以考虑先施行3年的减租减息,然后再进入土地改革。

  二、“生产长一寸”,即老解放区要把工业、农业生产推向前进。毛泽东指出,要强调生产节约,地方党政部门应以一半以上的时间搞生产,其余时间搞土改、整党和支前。不如此,将使老解放区走到人力物力枯竭的地步,造成整个的失败。如能生产长一寸,才有了强大的支前力量,才能夺取全国的胜利。特别是华北地区,应以生产为新的工作方向。

  三、“加强纪律性”。毛泽东严肃批评了无组织、无纪律、破坏政策、事前不请示、事后不报告等错误倾向,提出必须在全党全军反对无政府主义。毛泽东指出,全党必须讲纪律,讲政策,服从统一领导,进行正规建设。

  这次讲话后来概括为“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

  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共中央庆祝五一节口号,提出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倡议。

  会议详细研究了战略进攻的发展方向问题。会议认为,中原地区的困难,是中国革命最后和最大的困难,克服了中原新区的困难,扭转了中原的局面,即等于取得了胜利。中央原考虑,中原部队立即渡江南下,向长江以南发展进攻。在会议讨论中,中央采纳了粟裕的意见,决定先集中兵力在中原打几个大仗,尽可能多地把敌军主力消灭在长江以北。

  会议还研究决定了加强华北和中原解放区统一领导的措施。5月9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根据这次书记处会议的决定,发出了《关于改变华北、中原解放区的组织管辖境地及人选的通知》,将晋冀鲁豫和晋察冀两中央局合并为华北中央局,以刘少奇兼华北局第一书记,薄一波为第二书记,聂荣臻为第三书记;将晋冀鲁豫和晋察冀两解放区合并为华北解放区,两个军区合并为华北军区,以聂荣臻为司令员,薄一波为政委;以原华中解放区及陇海路以南长江以北直至川陕边区归属中原解放区,加强中原局,以邓小平为第一书记,陈毅为第二书记,邓子恢为第三书记;成立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以刘伯承为军区及野战军司令员,邓小平为政委,陈毅为第一副司令员,李先念为第二副司令员。

  会后,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先后返回西柏坡。5月26日,毛泽东与党中央离开居住40多天的城南庄,到达西柏坡,与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四位书记会合。

  这次书记处会议在中央前委和中央工委会合之后,及时地总结了前段的工作,并根据形势的变化,调整了战略部署和部分地区的领导机构,加强了全国各解放区战场的紧密配合,为推动战略进攻的进一步发展,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资料)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