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共六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

欢迎访问中共六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史志研究 > 党史研究 > 党史人物

江化南

发布时间:2013-02-22 08:22:43 审稿:霍邱县委党史研究室 作者:admin 浏览:1430 次
【字体大小:

江化南(1903-1931),原名江廷越,号化南,曾用名姜划难,1903年出生于安徽省霍邱县大顾店乡白桥村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江继生,一生务农,原籍在开顺街的小洲子(今属金寨县),后迁居白桥村,化南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霍邱县委委员、中共阜阳临时县委委员、中共阜阳中心县委秘书长。1931年春,被国民党政府逮捕,牺牲于阜阳监狱。

江化南幼年时曾在白桥的南郢、白塔畈附近的雷大圩(今属金寨县)读私塾,后入小学,1920年考入阜阳安徽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在学校,他阅读过《新青年》、《新潮》、《晨报副刊》等进步书刑,这对他后来的成长起到了重要影响,师范毕业后回到霍邱家乡。

1926年10月,江化南和袁新民受党组织派遣,到武汉中央长江分校学习。1927年下半年学习结束回到霍邱,在叶集民强小学教书。当时,从武汉回来的共产党员袁新民、戴铸九等也在这里任教。10月,民强小学成立了党小组,江化南被吸收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8年春,中共霍邱县委成立,他被选为县委委员。这期间,江化南参加了党组织发动的反对叶集区董胡子义的斗争;他认真撰写宣传材料,刻钢板、印材料;他白天教书,晚上到群众中去做宣传鼓动工作。1928年7月27日,县委遵照皖北特小组的指示,举行了全县范围的、声势浩大的“文字暴动”,一夜之间,全县乡村集镇、交通要道都贴上了革命标语,散发了革命传单,江化南积极地参与了这项工作。次日,国民党反动派在全县进行大搜捕,一些党的干部不得不撤离霍邱。江化南去了阜阳。

江化南到阜阳后,住在孝子街(今青云街)北口路西的江逊斋家,他们是远房家门,过去化南在三师上学时也住在他家。江化南到阜阳不久,就和当地党员周传业、张蕴华取得联系,经他们介绍,在城南师资养成所任教,中共阜阳临时县委成立时,江化南被选为县临委委员,在发展党组织、组织农民协会、教唱革命歌曲、反对贪官污吏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

1930年初,共产党员张蕴华利用担任长官店(今属临泉县)长官小学校长的机会,安排江化南为教员。当时,中央巡视员曹广化也在长官店小学教书为掩护,从事革命工作。这时,长官店附近曹家寨的共产党员曹国勋打进了国民党内部,担任了阜阳县三镇(沈丘集)的保安大队长。于是,张蕴华、曹国勋、江化南等就以职业为掩护,在长官、沈丘一带建立秘密“交通联络站”,组织“穷人会”,成立武装游击队,江化南写了许多宣传共产主义的民歌、民谣,教群众唱,他书写的标语、传单经常在老集、长官、沈丘等地出现。

1931年春,江化南、张蕴华等按照党组织的指示,正在积极进行长官店农民暴动前的准备工作,不料,长官店农民协会会员张套为阜阳恶绅郭芳波收买,泄露了暴动机密。3月16日,国民党阜阳县县长刘佛航下令逮捕了江化南、程有模(共产党员、长官店小学教员,捕后叛变)等人,关在阜阳县的监狱里,敌人严刑逼供,江化南只字未吐。敌人恼羞成怒,把他的上衣剥光,反吊双臂,致使江化南的两个臂膀被折断,皮肉被打烂。1931年3月19日,敌人的酷刑夺去了江化南的生命,牺牲时年仅28岁。遗体埋葬在阜阳三里湾附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