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伯(1901-1931),1907年出生在安徽寿县一个农民家庭。少年时代因家境贫寒,小学毕业后即在家务农。时值大革命时期,建伯在大革命浪潮的影响下,积极投身民主革命运动。1927年春,在家乡参加地下党活动,党组织派他与王志堂一起投入高贵滋部学兵团,参加军事训练。1928年,由于阜阳“四·九”暴动失败,国民党反动派在高贵滋部进行清党,于是学兵团内共产党员纷纷撤出。后经党组织派遣,通过宋(士科)旅高参谋长的关系,张建伯与王志堂打入国民党独立四十旅,担任二团副营长兼军事教官,王志堂在二团搞后勤工作。该团于1928年秋调到霍邱县乌龙庙驻防。从此,他与王志堂互相配合,开展兵运工作。
1929年秋,霍邱县委根据六霍暴动总指挥部指示精神,派县委委员任怀俊到家乡乌龙搞兵运,很快与张建伯接上了组织关系。张建伯与地方党组织负责人任怀俊、陈益三、胡宝初等共同商定,采取打进去拉出来的方法,并分工由张建伯、王志堂利用工作之便,继续做好下层士兵的工作,任怀俊、胡宝初作上层军官工作。他们掌握了二团团长陈贺亭、一营营长张俊长才讲义气、重交情的特点,便以商人身价与他们交往,逐步结成深厚友谊,并拜为把兄弟,条件成熟后把他俩拉了出来,共谋兵变。1930年3月16日,任怀俊带二区游击队来乌龙庙接应,张建伯与王志堂迅速兵变,一举成功,兵变部队改编为县独立团第三营,张建伯任营长。
1931年8月27日,在县独立团团长汪映西指挥下,张建伯率三营配合其他部队奇袭岔路口,活捉国民党霍邱县长杨冠瀛、公安局长汤家修。
张建伯出身贫苦,革命意志坚强,富有战斗经验,在开创霍邱革命根据地、保卫苏区的斗争中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1931年冬“肃反”时,张建伯被诬为改组派,捕后受到严刑拷打,腿都压断了,始终没有屈服,被杀害于大顾店雷祖庙后,年仅24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